刘采萍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中化学教学如何才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育思维与教学方法,能够在课堂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针对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途径,包括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进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教学对策;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需要更加具体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高中化学,使教学模式更加合理。加强师生互动性,从而完成常规的教学目标,提高化学课堂质量。在化学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自主提问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是在化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化学的教学质量。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在教学中,很多化学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陈旧,没有真正从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发展、锻炼学生探究实践思维的角度出发。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学完全依赖课本大纲与教材解析,很少拓展课外知识,使学生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知识,以及不知道所学知识出自于哪种生活中的现象,从何而出,不知所学的目的,缺乏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评价学生的标准单一。学生受这种长期单一标准评价,自身思维也会趋于单一化,将问题简单化,不利于以后的学习与知识的运用。同时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与学生的思想,思维趋于消极,不利于学生个人发展。
(二)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强调要转变教学方式,但是传统的教学习惯早已根深蒂固,很多高中化学教师认为只需要完成教材要求内容即可,其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都是多余的,并且仍然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用单一的成绩来进行评价。
(三)化学教学中缺乏实验。部分教师忽视对学生的实验教学过程,往往将课本理论知识讲解后,让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自行理解。让学生想象实验过程与实验现象,导致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产生偏差与分歧,误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学生不能自己动手实验,仅由教师教授书面知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到位,对于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不能够留下深刻印象。
(四)知识体系不健全。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外知识的教学较少,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不紧密,所学知识与生活脱离,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所学知识只适用于应试考试。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不能够提升自己在化学上的研究,只学得化学的表面知识;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不能够使其真正了解到化学学习的本质,把化学当成文科,学习时采取“死记硬背”模式。
二、高中化学教学的对策
(一)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第一,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让高中化学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如在讲到“酸雨的危害”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使用多媒体为广大学生展示生物、植物、建筑受到酸雨的影响。第二,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多引入生活化情境,使化学知识生活化,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题海战术”,单纯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式。第三,要注意教学观念的转变。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素质教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还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听课情绪,教学活动应该是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
(二)加强新课改理念的融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新课改的理念,将教学知识通俗化、形象化,让学生学习更加简单,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同时能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教师积极帮助学生学习,为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
(三)发挥化学实验课程的积极作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在实验课程中,针对当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具体讲解,明确其实验的操作步骤,细心讲解每一步骤的目的,以保证实验的效果及安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在实验中积极探索,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學评价体系多样化。教学评价体系要实现多样化、多元化,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而不再是被动接受评价。还可以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及其家长都参与其中,这样可以让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教育意识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及进步;能够让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能只惟成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