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有意义的群文阅读

2020-04-08 09:28:54陈文忠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论战司马司马光

陈文忠

王安石、司马光之争是中国改革史上的一桩公案,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意义深远。《答司马谏议书》常被看作解读这桩公案的关键,历来受到重视,现在又成为高中统编教材中的重要篇目。在《答司马谏议书》前后,王安石、司马光有关改革论辩的相关书信还有3篇,它们和《答司马谏议书》之间有着极强的逻辑联系,是一个严密的整体。

笔者在教学《答司马谏议书》时,注重整合和开发课程资源,着力开展相关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力争实现有意义的群文阅读。

一、以点领面,重点突破

首先,以《答司马谏议书》为起步,引领群文阅读。围绕改革与否,王安石、司马光有一系列的论战文章。宋神宗熙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司马光写了封长达三千四百余字的长信(《与王介甫书》)给王安石,全面否定新法。王安石回简信一封,以表不失礼仪。三月三日,司马光又写信并要求王安石具体回复,于是有了《答司马谏议书》这封震古烁今的回信。《答司马谏议书》笔力精锐,文字经济而富有说服力,语气委婉而严正,为整场论战中的经典文本,也是这场论战群文中的重中之重。

其次,在统摄群文的整体内容基础上,找准教学切入点。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围绕变法与否,他与司马光开展了系列论战。《答司马谏议书》本质上是一篇政论之文,因此该文教学的切入点应该是:结合改革家为政的历史背景,体会政治家为文的精妙。

再次,找准勾连点,将此篇与群文连成一体。《答司马谏议书》标题中的 “答”字应译为 “回答”还是“回复”,就是一个很好的勾连点。文章开头 “昨日蒙教”以及第1段结尾 “于反复不宜卤莽”,都提示读者这篇文章应该是“回复”。不仅如此,第2自然段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司马光信中的原文也自然与前文勾连起来。

最后,设置“悬念点”,巧妙转入相关群文阅读。如在教学的后半段,教师可引导学生设想司马光收到王安石这封信会作何反应。学生自然会想到司马光极有可能再修书批驳王安石,由此水到渠成地开启相关群文整体的梳理探究。

二、任务驱动,活动激趣

过去的单篇文章教学绝大多数以句段为基本教学单位展开,重在理解文本内容;群文阅读则以篇章为基本教学单位,它不是一篇篇教学内容的简单相加,而应以贯串群文整体的“任务”为驱动。

好的群文阅读贵在以创意性任务为驱动。而一个富含创意性的学习任务,要着眼群文的关联性,把握群文之间的内在逻辑;还必须以本体性的语文活动为基础,以创新设计的任务为引领,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學习主动性,最终使核心素养落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

任务确定后,任务的完成还必须注重活动激趣。这里的“活动”特指课程实施的教学活动。这个教学活动由语文学习任务驱动,关键在活动形式的创意表现,使学生既能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又能提高参与的积极性。群文阅读教学应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凸显学习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任务:1.为这4封信排序。“光居尝无事,不敢涉两府之门……”,这封三千三百多字的长信是《与王介甫第一书》。文章详细列举新法实施过程中的种种弊端,看似婉转,实则尖锐。直言“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这是论战开端。

“光以荷眷之久……”,这封短信是《与王介甫第二书》。“不谓介甫乃赐之诲笔,存慰温厚”,司马光信中提到了王安石之前有过回信(可惜没有相关文本),称赞王安石“君子宽大之德,过人远甚也”;但重在强调“青苗法”的不当,预言变法之弊“介甫且亲见之”,通篇说教意味较重。

《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司马光论战的第三篇。王安石从对方的长信中概括几个基本要点,针锋相对地进行了驳斥,表达了自己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光惶恐再拜……”,司马光收到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不胜感悚”,进一步说王安石“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并再次强调“青苗法”祸弊巨大,批评王安石不识人,“邪说、壬人,为不少矣”;建言王安石对“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该活动将文言疏通、单篇文本理解等机械枯燥的任务,巧妙整合到群文整体阅读的贯串性任务中来。

2.“王安石VS司马光,谁更在理?”辩论赛,这是这组群文阅读的亮点。“探究”二人论战之理,评析内在逻辑。

3.“王安石、司马光之争”课本剧演出,不仅能促进学习内容的有效转化,还自然构建了学习共同体。

三、还原情境,求真务本

《答司马谏议书》相关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提升,要注重还原情境,求真务本。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出重视学习的情境化。高中阶段群文阅读要为学生构建真实情境。阅读时,一定要还原文章指向的社会生活,找到文本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真实关联。王安石、司马光论战众说纷纭,唯有阅读一手文本,全面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境,方能体察细微,把握本质,获得一种历史的真实体验。

笔者提供给学生王安石、司马光论战的相关历史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后尝试撰写一篇读书报告。

(一)

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光与王珪、王安石同见,光曰:“救灾节用,宜自贵近始,可听也。”安石曰:“常衮辞堂馔,时以为衮自知不能,当辞位不当辞禄。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此盖桑羊欺武帝之言,太史公书之以见其不明耳。”争议不已。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会安石草诏,引常衮事责两府,两府不敢复辞。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

——《宋史·司马光传》节选

(二)

故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

君子制俗以俭,其弊为奢。奢而不制,弊将若之何?夫如是,则有殚极财力僭渎拟伦以追时好者矣。且天地之生财也有时,人之为力也有限,而日夜之费无穷,以有时之财,有限之力,以给无穷之费,若不为制,所谓积之涓涓而泄之浩浩,如之何使斯民不贫且滥也?

……工商逐末者,重租税以困辱之。民见末业之无用,而又为纠罚困辱,不得不趋田亩;田亩辟,则民无饥矣。以此显示众庶,未有辇毂之内治而天下不治矣。

——《风俗》王安石

(三)

运判阁下:比奉书,即蒙宠答,以感以怍,且承访以所闻,何阁下逮下之周也。尝以谓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盖为家者,不为其子生财,有父之严而子富焉,则何求而不得?今阖门而与其子市,而门之外莫入焉,虽尽得子之财,犹不富也。盖近世之言利虽善矣,皆有国者资天下之术耳,直相市于门之内而已,此其所以困与。在阁下之明,宜已尽知,当患不得为耳,不得为,则尚何赖于不肖者之言耶?

——《与马运判书》王安石

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小组合作完成一篇读书报告,探究王安石变法的思想起源,题目自拟。

群文阅读是新生事物,《答司马谏议书》相关群文更是极有价值的群文文本,通过以点领面,重点突破,任务驱动,活动激趣,还原情境,求真务本,我们开展了有价值的尝试,初步实现了有意义的群文阅读。

(作者单位: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论战司马司马光
觉醒年代的一次公开论战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史志学刊(2022年3期)2022-08-10 14:43:30
司马光砸缸之谜
趣味(数学)(2021年3期)2021-07-16 06:45:28
“司马”原来是官名
司马光砸缸
曹刿论战
“司马”原来是官名
“司马”原来是官名
文史博览(2017年12期)2017-01-27 19:23:30
司马光“警枕”夜读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党史文苑(2016年11期)2016-09-10 0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