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景点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4-08 01:26华洁莹毛沁田
戏剧之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可持续发展

华洁莹 毛沁田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网红景点本身的特色、符合时代需要的营销手段、文化背景、游客心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对其存在的过度包装、基础设施欠缺等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规划和建议。

【关键词】网红景点;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8-0210-02

一、网红景点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网红产品的自身特色

网红景点的走红往往是因为人们上传到社交媒体的图片或视频极具震撼力或吸引力,因此激发了人们“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成为人们争相打卡的景点。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生活的富裕,消费者们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更加细化,对于产品本身的要求也就更高。例如火遍各大社交平台的粉黛乱子草,正因其“高颜值”,无数的游客都被吸引,前来打卡。

(二)迎合时代潮流的营销手段

网红景点依托各大网络社交平台,广泛传播。短视频是首次进入人们视线的形态,之后不断完善的移动互联网基建,和不断升级的移动终端, 都大大提升了移动端信息处理能力。短视频的使用从2017年12月的3724亿分钟增长到5748.37亿分钟。独立短视频用户的数量为4.3亿,日均使用时长为87分钟, 11.5亿的短视频用户总人数已经无限接近于移动互联网的整体用户规模。短视频的长度以秒计算, 最短的Yelp只有3秒, 抖音15秒, 快手长达57秒, 这些都是为了迎合年轻人的语言表达习惯,“短视频+社交”已成为社交媒体的常态。在短视频社交时代, 旅游营销可以用更低的费用, 制作比传统广告更生动多样化的短片。在一切都很便捷的今天,从在社交平台看到令人心动的美图或者视频到在网站上订好出行的票和酒店,可能只需两分钟就可以解决。

(三)传递当今社会文化

不论是自然景点还是人文景点,网红景点的内核都是文化底蕴。如今,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消费。网红经济的大红大紫一样依托于内容,由内容决定,而内容的背后必然少不了历史背景或者多元文化。譬如,火遍社交平台的西安“摔碗酒”,其内核是独特的民俗活动。

(四)游客的心理需求

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 2018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 其中78.2%的游客年龄在20-49岁之间。90后、80后、70后游客分别占比38.6%、26.9%、12.7%, 90后已经超过出游人群总数的三分之一。对于旅游市场来说,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因为90后的价值观念而越来越风靡, 正是90后的消费习惯催生着自由行的时代全面来临。而这将影响商业的走向和商业模式的发展与创新。90后的年轻人更偏向于自己制定的旅游计划,这让他们觉得更自由,玩得更深入。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交平台的普及,他们对社交平台的依赖与反馈更为显著,分享旅游美照成为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下, 游客的旅游需求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观光游览可以满足的, 更多的体验项目才是为游客所需要的,目的地营销更是为游客提供的。在这样的旅游需求刺激下, 人们更容易被历史文化方面的深层次体验所吸引。景点变“网红”,除了一定的文化背景外,吸引性、可传播性、共鸣性与趣味性也已经被景点所具备。

二、网红景点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这两年来,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还有微博小红书网红的推荐,一些原本没有任何名气的地方,很多甚至不能被称为景点,突然在一夜之间爆红。这就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景点的配套设施完全服务不了如此巨大的客流量。所谓的网红景区内厕所寥寥无几。收费标准不一致,停车场私人胡乱收费现象严重。景点没有指示标志,游客大量拥堵。由于人数激增,卫生死角增多,大量垃圾乱堆乱放,长时间没有工作人员整理和清洁。

(二)过度包装宣传,名不副实

现代年轻人在出游过程中,拍美照上传朋友圈、微博,似乎变成了头等大事。和文字相比,视频的优势显而易见。丰富多彩的画面配以音乐加上较少的文字必然更加吸引观看者,使人获得听觉视觉的双重享受。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日渐碎片化的今天,短视频时间短,信息量大,可以在很短的時间内满足观看者的需求,让其获得短暂的快乐享受,顺应了当今社会的需要。这些网红景点的经营者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景区外表的包装上,伴随着爆红,外表华丽、朋友圈点赞无数的景点事实上往往令人大失所望,多少人趁兴而来,败兴而归。

(三)妨碍景点周边的秩序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五一小长假,重庆洪崖洞的热门程度仅次于故宫,2018年5月3日下午5:30分洪崖洞门口的道路几乎变成了停车场,大量路段出动交警实施交通管控,洪崖洞内更是人山人海,网上关于“洪崖洞不用抬腿,被人挤着走”“3点后不要去渝中区”的话题热度持续不下。网红地铁站李子坝,因为轻轨穿楼而过成为了重庆必打卡的景点之一,然而观看轻轨穿楼的地点在马路上,于是很多人为了拍照造成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城市交通。

(四)景点过度依赖于网络宣传,缺少文化底蕴

这些年新兴的网红景点和老牌景点很大的一个区别就在于网红景点的卖点更多在于拍照以及新奇吸引人的眼球,而老牌的景点则有更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就拿2019年五一期间热度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故宫和重庆洪崖洞举例。2006年洪崖洞由重庆市政府投资3.85亿元兴建。主要景点由吊脚楼、仿古商业街组成。在参观过程中,游客发现缺乏文化底蕴,使其成为网红少女们拍照时的一块背景墙。反观故宫,不管是太和殿、御花园、翊坤宫还是景山,都能说出一段段故事,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更是能激发游客的爱国情怀。这些景点不用过度网络宣传,依然能历久弥新,万代永存。

三、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層面:择优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做好本行政区划内的旅游监管指导工作,挑选优秀的新兴景点加以扶持和指导,对明显存在不足的景点加以筛除。网红景点人气旺、热度高,但也要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才能真正留住旅客。

(二)景区景点层面:明确产品定位,结合地方特色

在旅游业飞速发展、景点遍地开花的今天,明确产品的市场地位,并有效结合当地文化,才能促进消费者发挥更大的消费动力,经营过程中应当针对产品定位,设计更多的互动参与式体验,而不仅仅是靠小红书、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的美照吸引游客。

(三)营销中加强管理,深挖文化内涵

网红景点的突然爆火往往会吸引来超出景点最大承载力的游客,为了避免超载现象的发生,加强各方面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管理设施也应跟上发展的步伐,给游客带来最好、最真实的体验。除此之外,景点一味迎合营销平台的需求,自身的文化底蕴就很难存留。网红景点虽然一时火爆,但吹捧过后只能留下一地鸡毛。文化不可能来源于几秒的碎片化视频,因此需要加强对其文化核心的保护而不是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做到广度与深度共同推进。

(四)提醒游客加强辨别与鉴赏的能力

如同各类网红产品一般,网红景点的市场也是鱼龙混杂,游客也要学会摘下厚厚的滤镜去了解景点背后的真实。而文化鉴赏能力的背后是审美能力的提高,空洞的网红景点根本不足以打动追求真正的美感的游客,反之,他们也不会因为毫无文化内核的“花瓶景点”而感到失望。真正优秀的网红景点应该是集美感、艺术感、体验感为一体的,游客的体验才会丰富,收获才会更多。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不要为了朋友圈点赞数而去网红景点。

参考文献:

[1]陆春晖.旅游营销借势短视频引爆新景点[J],商场现代化,2018(23).

[2]王金凤.互联网时代“网红”旅游景点成“永红”的策略[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9).

[3]文捷敏,余颖,刘学伟,刘学敏,时朋飞.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网红”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重庆洪崖洞景区为例[J].旅游研究,2019(2).

[4] 戴晓瑜.浅析抖音短视频APP旅游营销的借鉴意义[J].传播力研究,2018(7).

[5] 吕映雪,陈媛媛.短视频对城市旅游景点的呈现与传播[J].视听界,2018(8).

[6] 郭师绪.“网红”景区的冷思考[J].新产经,2018,(8):65-66.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可持续发展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