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军旅戏剧舞台作品的音乐音响设计

2020-04-08 01:26张冬炜
戏剧之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戏剧

张冬炜

【摘 要】音乐音响是戏剧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它是在流动的时间中作用于听觉的艺术。音乐音响以听觉化的艺术手段,烘托情绪、营造气氛并且制造多维的听觉空间,从而呈现规定情景、揭示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展示戏剧冲突、推动事件发展、完成戏剧任务。音乐音响设计是一门集艺术与技术为一体的学科,它已经融入到军旅戏剧作品的艺术创作中,在军旅戏剧舞台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戏剧;音乐音响;规定情境;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J81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8-0006-03

从广义上讲,戏剧作品包括话剧、戏曲、歌剧、舞剧,乃至目前欧美各国影响广泛的音乐剧等。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舞台话剧。而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戏剧即指话剧作品,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1]194。戏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动作与情绪表达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众表演的一门综合艺术[1]195。戏剧艺术通过演员的语言、动作、形体、舞蹈,以情感人、直抒胸臆。而舞台美术、灯光、服装、化妆、道具、音乐音响和多媒体技术等多种表现手段的运用,发挥了戏剧艺术的综合性特征,增强了戏剧艺术的舞台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军旅戏剧作品作为中国戏剧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军人视角、感人的情节画面、震撼的音响效果、动人的音乐旋律,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

音乐音响是戏剧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它是在流动的时间中作用于听觉的艺術,它能连续唤醒人们的经验记忆,打开人们的精神向往和想象空间。音乐音响以听觉化的艺术手段,烘托情绪、营造气氛,制造多维的听觉空间,从而呈现规定情景、揭示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展示戏剧冲突、推动事件发展、完成戏剧任务。本文试以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演出的军旅戏剧舞台作品《我在天堂等你》《炮兵家园》《青年近卫军》《等到凯旋那一天》《历史的天空》为例,从音乐设计、音效设计、音响设计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对一部军旅戏剧舞台作品进行音乐音响设计。

一、音乐设计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情感、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1]167。音乐可以说是一部戏剧作品的灵魂,它抒发剧中人物的柔情、伤感、思念、悲壮、幸福、痛心、爱恋、孤独、紧张、浪漫等情绪,通过合理的叙事功能,展示戏剧冲突,推动剧情向前发展。

当我们拿到一部戏剧作品的文学剧本时,通过仔细阅读剧本,可以了解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地域特征、人物身份、人物性格和命运走向,从而架构全剧叙事情节,理解故事传达的主题思想。然后进一步了解编剧、导演的创作意图,了解剧中的戏剧冲突、舞台呈现方式,明确剧中的音乐风格特征、情绪特点,以此来设计音乐位置,估算音乐时长,进行音乐设计。戏剧中的音乐按照来源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原创音乐

原创音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编剧、导演的创作意图,充分呈现剧中规定情境,塑造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为剧中主要人物或主要情境创作主题音乐。创作音乐的方法很多,首先,可以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创作出以四或八个小节按和弦进行的旋律动机,依照这个动机发展变奏,使用不同的配器,再回到这个旋律动机,完成音乐的主部主题。然后,进入副部主题,创作方法类似。最后,再回到这个主部主题,创作出全剧的主题音乐。根据故事发展脉络,当这个剧中人物或规定情境再次出现时,可以再次使用主题音乐,这时可以使用相同的主题旋律,使用不同的配器、速度、调性、曲风等,使音乐出现情绪或风格的变化,表达不同情境下同一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发展,传达不一样的听觉体验。

例如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创作演出的军旅话剧《炮兵家园》中,作曲栾凯为剧中人物炮团团长赵铁刚创作了几段主题音乐。当赵铁钢和恋人白玫在火车上相遇时,主题音乐的呈现是管弦乐,表现出两人相见时内心炽热的情感。当赵铁刚来到炮团,思念恋人时,主题音乐的呈现变成小提琴与竖琴的合奏,仅有的两件乐器塑造出两人心心相印和埋在心底的思念之情。当赵铁刚表明自己不愿去大城市,甘愿留在基层锤炼,白玫伤心地跑开时,单簧管演奏出主题音乐,表现出主人公孤单寂寞、无人理解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演出的军旅话剧《历史的天空》中,作曲孙宝全分别为剧中人物梁必达和东方闻音创作了主题音乐。当梁必达即将接任军分区司令员,东方闻音前来庆祝时,梁比达在东方闻音的引导下,立志要在革命的道路上坚定走下去,这时一支圆号轻轻地演奏出凝重宽广的旋律,而后弦乐队重复了这段旋律,音乐层层递进,情绪层层叠加,最后男声合唱加入,将这段音乐推上了高潮。音乐表现了梁必达在革命道路上的成长经历、在战斗中的心路历程,营造出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当东方闻音在战斗中为掩护战友牺牲后,梁必达在坟墓前祭奠她时,从远处飘来了一段女声淡淡的吟唱,似乎是东方闻音没有说完的话语,随后小提琴轻柔地奏出哀婉的音调,弦乐队在背景音乐中轻轻附和,又似乎诉说着东方闻音对梁必达深深的爱恋、不舍,以及和心爱的人分离的哀怨思绪。

(二)版权音乐和原声音乐

如果没有原创音乐,我们也可以在付费的版权音乐或电影、电视、游戏原声音乐及古典音乐中,选取符合剧情和人物内心情绪的,剪辑制作成剧中音乐。我们可以根据剧情,剪掉主题动机之前的部分,这样主题动机直接切入,剧中人物内心直接进入规定情境,显得干净利索。也可以根据剧情,把几个音乐片段剪辑到一起,要注意前后几段音乐的节奏连贯,音量大小,使之过渡自然。

例如在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演出的军旅话剧《我在天堂等你》中,当离休将军欧战军开完最后一次家庭会议,一个人内心独白时,出现该剧主题音乐。这段主题音乐剪辑自电影原声音乐《宋家王朝》中的第一首《宋氏三姐妹》,音乐剪掉了引子,从主题旋律的钢琴部分直接切入,钢琴、二胡和管弦乐队交相辉映,音乐既恢弘又凄婉,表现出欧战军坚守理想信念、宁折不弯、重情重义、孤独落寞的内心世界。当进藏女兵运输队经过艰难跋涉,终于兴高采烈地踏上高原营地时,出现了一段场景音乐,这段音乐选自电影原声音乐《走出非洲》中的第一首《我在非洲有个农场》,铜管演奏出青藏高原辽阔的气势,弦乐的抒情优美表现了女兵们怀揣革命理想信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当50年前的白雪梅和50年后的白雪梅心灵对话时,出现了一段情绪音乐,这段音乐选自电影原声音乐《细细的红线》中的第四首《光》,大提琴的拨弦和跳跃行进,木管与弦乐的缓慢旋律,很好地传达出处于不同时空的同一个人心灵之间的碰撞,表现出50年前的白雪梅纯真和浪漫,以及50年后的白雪梅博大而宽厚。

(三)故事发生年代流行的音乐

对于剧中特定年代流行的音乐,我们可以选取最能符合规定情景、时代特征和人物内心情绪的音乐。

例如,在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演出的军旅话剧《等到凯旋那一天》中,20世纪80年代初期,战斗英雄闫国良立功后回到家乡,和女友菊香来到南山公园,这时公园里正好有一群时髦的男男女女跟着卡带录音机播放的旋律翩翩起舞,卡带录音机播放的音乐是邓丽君的《美酒加咖啡》和刘秋仪的《阿里巴巴》。这两首歌曲把观众带回到剧中规定的情境,实现了时空转换,四四拍的节奏韵律感强,正好适合摇摆,歌曲传达出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时尚和物质生活的追求。再如,在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演出的话剧《青年近卫军》中,《青年近卫军》《可爱的冬天》《喀秋莎》等俄罗斯民歌的出现,同样把观众带回到剧中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时期的规定情境。

(四)主题歌

主题歌是全剧音乐的核心,它能够展现全剧的主题思想,塑造全剧的基本形象,主题歌的旋律通常也是全剧的主题音乐。

例如在军旅话剧《我在天堂等你》中,女兵运输队队员刘毓蓉为抢救牦牛背上的物资,被发狂的牦牛拉着冲下山崖,这时出现了刘青作曲的该剧主题歌《我在天堂等你》。牺牲后的刘毓蓉穿着新娘装,拉着红绸带,和她心爱的海子哥红绸缠绵,伤心落泪的三名女兵动情地唱起这首歌:“天上有星,像你晶莹的眼睛;地上有花,像你娇红的笑颜。”这首主题歌展现了进藏女兵怀揣革命理想、甘愿牺牲奉献的精神,揭示出全剧的主题思想。

例如在军旅话剧《历史的天空》中,春耕时节,八路军和老百姓一起插秧,这时一首悠长的皖西秧歌在山野间飘荡,这是孙宝全创作的该剧主题歌《插种》。歌中唱道:“五月里来好风光,哥挑秧棵走水乡,细皮嫩肉的妹子哟,接住把子你心别慌。五月里来好风光,妹子踩水栽秧忙,粗手大脚的莽哥哥哎,弄湿了妹妹的花衣裳。”歌曲采用故事发生地皖西大别山民歌的曲调,以男女对唱的形式,配上唢呐、梆笛等民族乐器,生动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皖西地区军民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的场景。

二、音效设计

音响效果,简称音效,是戏剧舞台音乐音响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是戏剧演出的重要创作手段。它艺术地再现了自然界中如风雨、雷电、鸟鸣、海浪等和社会生活中如枪炮、飞机、汽车、电话等,以及精神世界中纷繁复杂的声音。

音效设计最初是从剧本的故事情节中捕捉创作灵感。我们首先确定戏剧的表现风格,如写实、写意、抽象、浪漫等,而后明确音效的来源,是舞台上或故事中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或实物发出的有声源音效,还是主观上由剧中人物内心想象或情绪外化的无声源音效,或是两者的结合。依照剧本和统一构思的要求设计音效,使之能符合故事情节、人物内心情感、故事发展脉络和演员舞台调度,并在实际排演中,确定起止时长、强弱变化和方位走向等。音响效果在戏剧舞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烘托场景气氛、呈现规定情境

在军旅话剧《青年近卫军》中,开场钟声结束,灯光渐渐熄灭,这时飞机声在舞台左方渐渐出现,由远而近、由小到大,随着飞机声临近,出现炸弹的爆炸声和房屋倒塌、玻璃破碎的声音,由模糊到清晰,再到震耳欲聋,然后这几种音效由近而远、由大到小,渐渐消失在舞台右方。这时出现了持续的、带有行进节奏的低沉鼓声,舞台上灯光亮起,逃难的人们手中拿着各种行李、包裹,合着鼓点急速穿越舞台。这段音效营造了二战时期苏联城市遭受德军飞机猛烈轰炸、人们怀着低沉慌乱的心情紧急疏散的情境,强烈而震撼的音响效果对现场观众产生了巨大的听觉冲击,极大增加了戏剧作品在舞台上呈现的真实性和表现力。

(二)刻画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在军旅话剧《等到凯旋那一天》中,战斗英雄闫国良从战争中活着回来,立了功又被破格提拔,却患上严重的“战后创伤性后遗症”。在他和菊香的婚礼仪式结束后,一对新人往门外走,这时鞭炮声大作,闫国良听到这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停下脚步,内心突然闪回到炮火纷飞的阵地,这时出现一段刻画闫国良精神世界的音效。随着鞭炮声,先是出现低沉的心跳声,然后鞭炮声瞬间转变成枪炮声,手枪、冲锋枪射击,榴弹炮呼啸、爆炸,子弹穿行,弹壳落地等声音交织到一起,充斥在剧场前后左右各个方位,营造出一个激烈的战争场面。大约半分钟过后,枪炮声渐隐,明亮的榴弹炮呼啸声由弱到强、由远而近,紧接着心跳声,闫国良大叫“卧倒!”随着巨大的爆炸声,灯光亮起,剧情又闪回到现实中的婚礼现场,这时又出现了婚礼现场零散的鞭炮声。这段音效充分展现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之外化、听觉化,从而成功塑造了规定情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三)叙事功能

在军旅话剧《历史的天空》中,一场战斗场面是日军从舞台右方向左进行扫荡,渐渐走近八路军在左方的埋伏区。紧张音乐渐入,左方我军的枪声强起,右方日军也出现枪声,双方的枪炮声合着紧张音乐交织到一起;这时从舞台右方渐渐出现了一台坦克车发动机和履带的声音,一挺重机枪的射击声从舞台右方传来;形势危急,梁必达下令炸掉坦克车,战士拿着炸药包向前冲,右方传来激烈的重机枪声,三名战士倒下了,梁比达急了,拿起炸药包就往前快速冲去,随着他扔出炸药包,舞台右方出现巨大的爆炸声,坦克车被炸掉了;梁比达大喊“冲啊!”这时舞台左方响起了明亮的冲锋号声、震天的喊杀声和激烈的枪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声音的定位从舞台左方随着八路军的行动路线,渐渐移动到舞台右方,而后渐渐远去。这段音效营造了一个激烈的战争场面,配合了舞台上演员的表演和行动路线,并且在日军没有出场的情况下,用声音交代了日军的战斗情况,完成了剧本的规定情境。

一部戲剧作品,音乐和音效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会有交叉重叠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找到两者合适的切入、切出点。我们可以根据戏剧舞台作品本身的内在节奏、剧中人物的内心情绪,找出音乐和音效的前后和强弱关系。

三、音响设计

音响设计对戏剧作品起到控制表演、把握节奏的作用。当音乐和音效的位置确定以后,在前期的排练过程中,演员会根据音乐和音效的节奏调整自己的表演节奏,音响设计者也会根据演员的表演节奏调整音乐和音效的位置和强弱,这是一个相互配合的过程。在舞台演出阶段,与其他类型的演出不同,戏剧舞台作品的音响设计者要冲到台前,要对整部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设计思路,通过控制音乐和音效的起止位置、强弱关系、声像定位,来控制戏剧作品的表演节奏和演出气氛,最大程度地增强戏剧舞台作品的现场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一部话剧按照演出场地,可以分为大剧场话剧和小剧场话剧。大剧场话剧如《我在天堂等你》《历史的天空》,演员需要配头戴话筒或领夹话筒。小剧场话剧如《等到凯旋那一天》《青年近卫军》,由于演员表演空间相对较小,距离观众相对较近,演员可以不用话筒,但是对于稍大一点的场地,为了增强语言的清晰度,可以在舞台的前区安装界面话筒,也可以在舞台中区吊装微型悬挂式电容话筒,或在舞台两侧安装超指向话筒。另外,小剧场话剧音响系统中的返送音箱一般放置在舞台后区两侧,这样可以单独设计一部分音效如蝉鸣、电话铃声、海浪声、婴儿哭声,仅从返送音箱送出,这样较好地呈现了戏剧舞台上声音的真实方位,增强了舞台的纵深感,提高了戏剧演出的真实感。

戏剧作品的音乐和音效繁多,经常需要交叉重叠使用,我们通常使用笔记本电脑播放音乐和音效,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同时使用两台电脑互为备份。为了保证演出音质,电脑通常需要外接一个专业音频接口输出音频信号。通常使用的音频播放软件有QLab、Soundborad、Cubase、Sports Sounds Pro等。

音乐音响设计是一门集艺术与技术为一体的学科,一部军旅戏剧作品艺术创意的最终呈现要靠完美可靠的技术来支持,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层次的提高,观众对舞台音乐音响的艺术性和创新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音乐音响设计已经融入到军旅戏剧作品的艺术创作中,在军旅戏剧舞台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基于戏剧表演中的“隔离”与“开放”研究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清代新疆查禁戏剧演出考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