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陈丽红,潘红平,梁超
(玉溪市人民医院,云南 玉溪)
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中,院内感染通常是我国医院中所面对的一项严重的问题。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的水平以及质量[1]。此外,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了院内感染,可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影响。院内感染不但会对患者的疾病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忽然恶化、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以及对患者家庭的经济带来严重的负担。通过对护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护理人员对患者日常的护理质量与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几率有着直接关系[2-3]。因此,采用适当的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在院内住院期间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强医院的理疗服务水平[4-5]。为了能够对护理质量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感染率进行研究,本次针对护理管理在实际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自2017 年3 月至2018 年2 月收治的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再选取我院自2018 年3 月至2019年2 月收治的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93例,年龄22~76 岁,平均(56.28±11.58)岁,住院时间2~35 d,平均(19.48±3.56)d,观察组医护人员30 例,男性8 例,女性22 例,医生9 例,护理人员21 例,年龄21~59 岁,平均(32.15±4.28)岁,工作年限1~25 年,平均(19.26±5.13)年;对照组患者93 例,年龄24~75 岁,平均(55.93±10.96)岁,住院时间3~32 d,平均(20.15±3.63)d,观察组医护人员30 例,男性7 例,女性23 例,医生9 例,护理人员21 例,年龄22~57 岁,平均(32.42±4.37)岁,工作年限1~27 年,平均(19.58±5.29)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于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愿意进行配合的患者。
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患有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免疫系统障碍患者。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健康指导、药物指导以及对患者进行症状观察与护理等。
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干预。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护理管理部门需要建立针对性的管理护理小组,由护理部、护士长以及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所组成,并采用三级及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一级管理为自我管理,护理人员需要负责对各自科室内的空气、消毒液、医护人员手卫生、物体表面以及无菌品等进行检测,并采用检查消毒隔离等进行监控,并对消毒合理制度以及护理人员在护理中所需要遵守的无菌操作等制度是否成功实施进行监督管理,若出现未能严格按照消毒管理标准进行执行的护理人员,应当给予严厉的惩罚;二级管理为专职护士长与重点科室护士长联合组建消毒隔离抽查小组,负责对不同科室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对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严格考核,若发现存在问题,需要对相关科室进行严厉批评并进行限时整改,并对整改后的结果进行检查。三级管理为不同科室对其消毒隔离工作情况进行相互监督。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需要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分别对不同科室进行相关制度的建立,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重点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等。同时需要对各种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若发现问题,则需要令其限时整改。此外,还需要定期对出现的问题、各科室的执行效果进行总结,确保各科室的制度能够完善化。最后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以及对护理人员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相关的技能培训主要涉及到各科室不同的护理知识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同时需要护理人员对感染的因素以及感染的主要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掌握,对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控制方式等进行了解与掌握,可通过结合不同科室的实际情况对实施感染控制的措施以及效果进行讲解,从而增强护理人员的防控意识与防控能力。此外还需要对护理人员采用分层管理以及责任管理的方式进行监督,严格划分护理人员的管理职责,明确护理人员的分工,从而强化整个管理体系。除了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之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
首先需要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针对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进行宣教,主要包括易感人群、感染源、传播途径以及隔离管理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院内感染的重视,使患者能够积极地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进行配合,主动对传染源进行避开,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其次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节护理管理,做好对患者病房的日常消毒灯工作,严格执行洗手制度,并执行无菌操作,坚持采用一人一用一灭菌的原则,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同时需要对同种疾病的患者进行集中安置,并且对出现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以及对易感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等有效管理措施。
对比两组患者在医院中发生医院感染率以及护理人员的手面合格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其中包括手卫生执行率、无菌操作、医疗废物处理等几个方面。采用自制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总分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和(%)检验及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和()检验及表示,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观察组护理人员手面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在医院中的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的手面合格率[n(%)]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 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 分)
组别 n 手卫生执行率 无菌操作 医疗废物处理观察组 93/30 97.28±2.18 96.23±3.15 96.58±3.18对照组 93/30 84.12±5.27 87.52±5.48 85.36±4.27 t 20.619 13.289 20.323 P 0.000 0.000 0.000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医院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设施。虽然医院肩负着治病救人的宗旨,但其也是滋生各种病原的场所。在医院中的病菌通常会通过接触、空气传播、水、食物以及医源性传播等方式进行蔓延,极易造成较大面积的院内感染情况发生[6-7]。在医院中,不乏有抵抗力差的大量易感人群,例如新生儿、老人、免疫力低下等各种人群,都可能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侵袭,从而引起院内感染的情况发生[8-9]。
患者在院内接受治疗时,极易因院内感染而造成各种严重的后果,部分患者可能会对预后造成影响,还有部分患者会因院内感染而造成严重并发症,导致其原发病的急剧恶化,极大地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10-11]。
由于医院有较多的各种疾病患者,其病毒细菌的数量与种类也极多,因此,做好院内的消毒预防工作十分重要,同时也具有较大的难度[12-13]。在医院的日常病毒管理中,由于其种类多、来源广等特点,因而其具有极大的控制难度。为了提高医院内对病毒的管理与控制,护理管理成为了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手段之一[14-15]。在本次研究中得知,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干预,并取得以下成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观察组护理人员手面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因此,采用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院内感染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在实际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具有极佳的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