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青珍
摘 要 油茶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种植油茶,加强现有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大幅度提高茶油产量,具有增加食用油料供给、缓解耕地压力、保障粮油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重要意义。基于此,分析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效益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提高油茶产业经济效益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油茶;效益;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0.064
油茶树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所产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既是优质食用油,也是工业用润滑油、防锈油,茶饼还可作为农药和肥料,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并防治稻田害虫。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不与粮争地,是我国保障油料供给的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具有增加食用油料供给、缓解耕地压力、保障粮油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重要意义[1]。
1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食用油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食用油进口国,国内食用油供给一直保持较大缺口,提高食用油国内供给水平迫在眉睫。油茶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种植油茶,加强现有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大幅度提高茶油产量,能有效緩解油料供需矛盾和进口压力,同时还能置换出种植油菜等油料作物的耕地,增强我国粮食保障能力。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最新数据表明,2019年我国食用油的食用消费量为3 500多万吨,我国利用国产油料生产的食用植物油1 100多万吨,自给率约占30%。每年2 300多万吨的食用油缺口,如果通过种植油料作物来解决,可能需要近0.47亿公顷耕地,我国耕地有限,这一路径是不现实的。多年来,我国主要通过进口油料作物和食用油来解决缺口。当前,国际粮油经贸形势复杂多变,我国食用油进口若长期受制于人,将存在较大的供给安全隐患。
作为油料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我国应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不断增强我国粮油安全保障能力。预计到2025年,我国油茶产业种植面积将达到600万公顷,茶油产量200万吨以上,占食用油消费量5%以上,能提升食用油自给率3~4个百分点,解决2亿人口的吃油问题。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油茶纳入国家食用油安全战略大局中统筹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重点发展油茶、核桃等11个木本油料树种。全国15个省区党委政府都印发了省级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目前,全国已经有油茶加工企业超过2 500家,油茶专业合作社约5 400个。
科技方面,油茶良种壮苗得到广泛应用,良种使用率95%以上,全国每年生产油茶良种超过8亿株。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继组建,成立了“中国油茶科创谷”,实施了一批油茶科技攻关项目,油茶产业科技支撑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2 油茶产业的效益分析
茶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在所有植物油中冠居首位[2]。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茶油性凉,有清热、解毒、润燥、明目等功效;现代营养学和病理学的研究认为,油茶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的康复治疗和预防效果。多食用茶油能调整改善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促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油茶产业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四季常绿的油茶树根系发达,大规模种植可以促进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原貌。
油茶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是重要的扶贫产业。茶油价格近十年来也一路上涨,与橄榄油进行对比,十年前橄榄油价格比茶油高一倍,如今茶油每500 mL价格百元以上,比橄榄油高一倍。我国有种植油茶的悠久历史,发展基础较好,群众认可度高,油茶结果期可持续80~100年,一次种植、长期受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非常适合在贫困山区发展。进入盛产期的良种油茶,每667 m2收益可达3 000元以上,每个贫困户种植0.2 hm2左右油茶即可确保长期脱贫。因此,发展油茶产业,具有保障粮油安全、推进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的多重效益。油茶加工业以食用茶油为主,化妆品、洗洁用品生产及茶麸深加工研发为辅的一系列产业加工,可以带动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解决一批人的就业问题。
3 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油茶产业近年来取得飞跃发展,但相对于其他成熟的食用油料产业,油茶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不足。全国约有200万公顷低产低效油茶林亟须改造,茶油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科技支撑能力不足,茶油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这些问题制约着油茶产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3.1 油茶前期投入大、见效慢
油茶是经济林树种,其生长特性决定了油茶生长周期长,三年挂果,五年投产。造林前期的栽种、补植、施肥、田间管理等需要投入资金和人力。虽然油茶树有不与粮争地的特点,在前期可以与花生、大豆等农作物或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间种,但收益相对较少。所以油茶的生长特性让很多注重短期投资回报的企业望而却步[3]。
3.2 油茶产品品种同质化严重
油茶在我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和广西等省(区)均有种植,各地也都有油茶产业的相关产品加工企业。油茶产品中还是以茶油为主,虽然市场上茶油品种与品牌不同,但产品加工工艺大致相仿,多为同质化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3.3 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足
油茶产品中除初级加工的茶油产品外,缺乏特色产品,尤其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足,制约了产品优质化、品种多样化发展。
4 提高油茶产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4.1 进一步完善政策,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把油茶作为重要特色产业、战略产业予以扶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应积极支持国家级油茶科技创新平台、油茶良种基地、新造油茶林等工程建设。
油茶从种植到盛果期要经历8年左右的时间,前期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应加大对油茶盛果期之前的补贴力度。重点支持低质油茶林改造,鼓励地方通过产油大县奖励资金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贴息补助等方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油茶产业。鼓勵金融机构合理开发适合油茶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支持各地保险机构开展油茶林保险业务,鼓励和引导农民投保,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4.2 加强油茶产品宣传推介,健全市场流通体系
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健康消费,提升油茶产品的市场知晓度。积极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油茶产品专业市场,加快市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流通网络,引导产销衔接,降低流通成本,把产业更多的收益留给种植户。
鼓励油茶企业与农民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方式建立稳定规范的利益联结机制。对现有油茶系列标准进行整合规范,建立健全油茶生产主要环节的标准体系,制定出台国家和地方茶油质量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体系。
4.3 提高油茶产业发展全链条的科技创新
要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大力推进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逐步提高油茶产果量。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荒坡,加大林地资源整合力度,结合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在适宜地区继续扩大油茶基地规模。加快建设国家油茶良种繁育基地,推广普及高产优质油茶种苗和先进适用造林技术,加快油茶生产各类机械的研发和技术攻关。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集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产品开发于一体的产业共同体。
5 结语
油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壮大,对拉动整体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应立足良好的基础,抓住发展关键机遇期,做强做大油茶产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国内食用油供给和食用油质量安全,努力让老百姓吃上中国油、放心油。
参考文献:
[1] 高江波,张子文.浅析汉中市油茶产业的发展[J].现代农村科技,2019(7):102.
[2] 袁琳,蒋林林,张雷,等.广西油茶产业十年转型崛起之路[J].农家之友,2019(10):4-7.
[3] 饶寅萍.宜春油茶产业发展经济分析研究[J].智富时代,2019(3):27.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