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锋
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关注提升学生审题立意和科学选材的能力,却忽略了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事实上,写出语言丰富而富有文采的内容能创设美好的情境,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很多学生虽然在提炼主题方面有一定的想法,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将这种想法表达出来,因此影响了写作效果。所以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艺术性地转化,尝试提高语言能力。
一、转化句式,整散结合
文章不管内容如何,都需要用一定的语言来组织,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想法。但是由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所以常常只是运用相同的句型,以陈述句居多。这样的句式缺乏节奏感,不能给人灵动活泼的感觉,教师要鼓励学生试着将长句和短句整合在一起,充分运用肯定句、否定句、反问句等各种句型,夹杂排比、对偶等手法,这样才能让句式错落有致,更引人入胜。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主题是“中国味”,有学生在写作此文的时候,写了自己对“中国味”的理解。“中国味就是《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欢快喜悦,就是《黄河》的汹涌澎湃,就是《梁祝》的哀婉凄凉……”这段文字虽然写出了中国味音乐的特点,但是句式太过于规整,阅读起来缺乏灵动感。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用长短不一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的内容,并试着加入反问句等其他的句式。学生在思考后将原文改成:“听到《北京喜讯到边寨》,谁不欢呼雀跃?当《黄河》那汹涌澎湃的曲调响起,你一定会感到心头一震。而《梁祝》哀婉的小提琴声响起,是否也会和我一样肝肠寸断?什么是中国味?让你牵肠挂肚、久久难忘的绕梁之音,这就是中国味!”这样一改,运用了反问等句式,语言更灵活,也更具有力度。
教师要组织学生在运用不同句式的时候深入思考这些句式的表达效果是什么,如反问句能引发读者思考,排比句能展现出气势磅礴的感觉等。这样学生就能深入了解各种句式的特点,在写作的时候也会合理运用。
二、转化诗词,创新意境
不少学生在写作时语言过于直白,只是简单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没有运用古诗词和名人名言。教师要鼓励学生试着化用古诗词名句,让文章更有意境,同时还要试着运用格言等,让文章更有说服力。这样才能艺术性地转化,让文章的语言表现力更强。
2019年全国III卷作文题为“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学生在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都能准确地把握住师生情感这个主题,文章主要写尊师重道,教师的責任感和对学生的嘱托等内容。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搜集一些能展现师生情感的经典诗文,尝试运用到作品中。如有学生就从《师说》中提炼出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将其运用到了作品中,先写了自己对师道尊严的理解,然后再引入自己和老师之间的情感,写了师生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最后当写到老师祝福学生的时候,引用了“莫愁前路无知己”这样的句子,将师生关系转化为朋友关系,更好地凸显出了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境。
在引用古诗词和名人名言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到引用的词句是否符合原文的整体意境,格言等是否能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省略、转化,运用反语等。
三、对接生活,抒写心灵
不少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常常运用套话、空话,很难吸引读者。教师在指导学生修改作品语言的时候,要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写入作品中。学者孙绍振认为没有撼动自己心灵的事情不是真正的生活,写入作品中也无法感动读者。所以要鼓励学生用心观察,用文字抒写内心情怀。
2019年全国I卷作文主题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在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若学生只是闭门造车,空谈一些对于劳动的看法,表现对劳动者的尊敬,那么这样的文章必然让读者感到空洞乏味。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真实的劳动中体会挥汗如雨的感觉,此后回忆劳动的细节,还原劳动过程中瞬间产生的灵感,再展开写作活动。这样就将写作和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试着将生活转化为文字,写出切身感受。如有学生在作品中强调了劳动的辛苦,同时也写了在完成任务后看着整洁的房间,内心生出的喜悦之情,他认为劳动不仅能净化环境,也能净化心灵。由于有了真情实感,所以更能打动读者。
教师鼓励学生在写作后自己读一下文章,想一下这样的表达是否能真正感动自己,然后再修改,这样就能写出触动内心情感的文字。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所以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他们就能举一反三,提升文章的语言表现力。教师要结合具体学情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写出更生动感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