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联系、政府补贴对风能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2020-04-07 17:48王昕婷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政府补贴研发投入

王昕婷

摘 要:发展风能是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的双赢举措之一。为促进风能产业的技术创新,国家每年都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部分企业为了获取创新支持,试图与政府之间构建良好关系。这一方面可能会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挤出效应、创新惰性的存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反而可能会被削弱。因此深入剖析政府联系、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文章选取我国35家风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三者之间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存在政府联系会削弱企业的创新潜力与成果,且与政府关联度越高,给企业创新能力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大;但通过政府补贴的调节,可以缓解政府联系带来的负面效应。可见,风能企业应逐步摆脱对于政府优惠政策的依赖心理,正视自身的发展潜力与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来实现企业的升级优化。

关键词:政府联系;政府补贴;技术创新能力;研发投入

中图分类号:F 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7312(2020)02 -0126-08

Abstract:Developing wind energy is one of the win-win measures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s and energy security.In order to promote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the wind energy industry,the government grants various fiscal subsidies to wind energy companies every year.To obtain innovation support, some enterprises are trying to establish close ties with the government.On the one hand,the acquisition of subsidies may indeed promote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of enterprises,on the other hand,due to the existence of crowding-out effects and innovation inertia,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of enterprises may be weakened.Therefore,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connections,subsidies and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This paper selected and analyzed 35 Chinese listed wind energy companies.Results indicate that:political connections weaken companies innovative potential and achievement.Moreover,the higher the strength of political connections is,the stronger the negative impact it will bring to the innovative capacity of the enterprise.Modulation of government subsidies,however,can allevi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political connections.Wind energy enterprises should gradually get rid of the dependence on government preferential policies,and face up to their own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opportunities,they should upgrading and optimization of enterprises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Key words:government contact;government subsidies;technical innovation ability;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put

0 引言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关系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要物资。随着传统化石燃料的短缺及其弊端的暴露,越来越多的国家聚焦于新能源的开发。风能凭借其清洁无污染、可循环再生、成本低廉、获取便利等优势,成为新能源开发的首要之选。

为推进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美国政府相继推出风能生产税抵减政策、国库财政补贴计划、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等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风电行业的健康发展。截止2018年底,美国风电产量占全国总电量的6.94%,产量超过2.38亿兆瓦时,足够约2150万家庭使用。2011年7月,德国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的修改,提高了对各种可再生能源的补贴,鼓励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2017年,德国风能产量超过100太瓦时,是同年中产量最高的欧洲国家。英国政府不斷尝试和调整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成为海上风电开发利用的先驱。截止2018年底,英国全境已有8 800座风力发电机,总装机总量达到17.6吉瓦。风能发电在欧洲市场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中国政府同样重视风能发展。国家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每年给予风能上市公司一定的财政补贴,支持风能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2019年,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资金预算总额约为866亿元,该资金主要用于成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对生物质发电、风电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进行財政补贴。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为了获取创新支持,试图与政府之间构建良好关系。这一方面可能会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挤出效应、创新惰性的存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反而可能会被削弱。

因此,文中将围绕企业政府联系、政府补贴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这一问题展开,选取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等35家中国风电行业发展的主力军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分析,根据研究结果,一方面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另一方面也为政府的补贴政策提供决策借鉴。

1 文献综述

1.1 政府联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政府联系是企业主动或被动建立的与政府之间关系网,这种关系有别于政治腐败和贿赂,是一种具有合法性的非正式制度。国内学者普遍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定义为具有政府联系的企业:企业高管或创办者曾经任职过政府官员等职务;企业高管或实际控制人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国内外现有关于政府联系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很多,但由于各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选取的样本以及得到数据的时效性与精确性不同,最终得到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

1.1.1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政府联系无关

Luket(2008)从社会资本理论和制度理论出发,推理认为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转型经济,政治关联都不可能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1]。牛晓燕(2013)则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高管的政府关联与政府补助关系不显著,且对企业内部创新能力的影响微乎其微[2]。

1.1.2 企业的政府联系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带来显著的正面效应  一方面,政府联系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替代保护机制,可以使企业产权得到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有特殊价值的社会资源,可以使企业获得融资便利、研发补贴、税收优惠等相关支持。大多数研究肯定了政治联系对创新绩效的正面作用。Houston(2014)等以美国500强企业为例,发现具有政治联系的企业的银行借款成本显著低于其他企业,这有效缓解了企业技术投入的资金压力[3]。Malin(2015)发现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同时控制市场资源,有政府联系的企业拥有较少的融资限制,这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4]。曾萍、吕迪伟等(2016)发现构建政府联系是企业获取政府创新支持的直接路径[5]。张娅和鲁虹(2016)认为良好的政府关系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较好中介作用[6]。

1.1.3 企业的政府联系会抑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随着该课题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政府联系不仅没有如理论分析一般的给企业带来创新绩效,反而会导致企业技术创新的乏力,降低创新能力。Fisman(2001)和Bertrand(2006)发现政治联系可能会带来损害企业价值、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增加企业经营的政治风险、增加无效雇佣等一系列的问题[7-8]。Zhang等(2015)表示政府联系会分散管理者对于企业内部改进的关注,从而损害企业性能,有损企业今后的技术创新[9]。李传宪(2013)发现上市公司的政府关联度会降低企业的研发创新强度[10]。袁建国等(2015)发现我国企业存在政治资源诅咒效应,政府联系阻碍了企业创新活动,降低创新效率,且这一负面效应大约会持续到企业获得政府关联后的第三年[11]。李季鹏(2017) 认为政府联系会加剧企业发展的“粗放化”程度,削弱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例[12]。

1.2 政府补贴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与补贴计划。但学术界关于政府对企业的研发补贴是否合理一直存在争议。

大多数学者肯定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正面作用。因为政府补贴能够减少企业的研发成本,降低企业的研发风险,从而支持企业的研发活动。Benjamin(2013)认为政府补贴能有效弥补企业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有利于购买研发技术和设备,推进创新主体的研发动力和创新积极性[13]。Dumont(2014)以比利时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政府补贴能促使企业扩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14]。Louhivuori(2015)的研究也支持了此类观点[15]。刘德胜和张玉明(2010)发现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当年以及滞后一年的研发支出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滞后一期的作用更显著,强调补贴时滞效应的存在[16]。王一卉(2013)运用中国高科技企业面板数据验证了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正面效应[17]。顾群(2015)表示政府补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激励作用,激励效应受创新模式的影响[18] 。杨洋等(2015)对比分析了国有、民营企业政府补贴对技术创新影响程度的不同,发现相比国有企业,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19]。陈明明等(2016)以工业企业为例,发现政府补贴能有效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创新供给,尤其是对技术含量高、创造性投入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而言[20]。

但也有学者表明政府的研发补贴会扭曲企业的创新激励,降低企业的创新能力。Busom(2000)、David(2000)指出了政府补贴的“挤出效应”,即政府对企业补贴的增加,使得企业减少了自身的研发投入[21-22]。Giammario(2010)则以美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政府补贴抑制了企业的创新绩效[23]。赵中华和鞠晓峰(2013)发现政府补贴对于促进军工企业创新研发的激励作用有限,对企业研发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24]。沈丹云(2014)发现政府科技资助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对风能产业更是呈现负面影响[25]。武咸云等(2016)发现政府补贴存在一个临界点,低于此点的补贴强度可以诱导企业研发投入,高于此点的补贴强度则会挤出企业研发投入[26]。 叶红雨等(2018)认为政府补贴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创新绩效存在门槛效应[27]。

综合国内外文献,发现国内有关企业政府联系、政府补贴的课题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政府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的研究,很少综合考虑政府联系的影响。且研究多以企业研发投入作为描述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而忽视了企业创新潜力与创新成果之间的差异,更无法反映企业内部对于政府补贴资金的运用效率。此外,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制造业,极少关注战略新兴产业、可再生能源行业,对风能企业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文中聚焦风能上市公司,从企业政府联系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政府联系、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联系,以企业研发投入作为描述企业创新潜力的指标,以企业每年的专利申请量作为测量企业创新成果的指标,分别构建面板数据模型。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社会资本理论

对企业而言,与政府建立良好联系是一项重要资本,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研发本身的高风险给企业运营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从而提升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但政治联系是一把双刃剑,它也可能给企业带来负面效应,提升企业的创新压力,甚至可能抵消掉企业从政府联系中获得的正面效益,导致企业创新绩效变差。此外,政府联系还可能引发企业的“创新惰性”,企业过于依赖政府资源带来的资金、税收等优势,从而懈怠企业创新的自我投入,降低企业的创新效率。

由此,文中提出如下假设

H1:企业存在政府联系会削弱企业的创新潜力与成果,且政府联系程度越高,给企业创新能力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大。

2.2 寻租理论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资源由市场配置,但市场的运作不一定是完备的,市场的功能也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妨碍,这时政府就会介入市场。政府介入市场,用权力配置资源,其结果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額外收益点,即权力导致的租金,从而就会诱导越来越多的寻租活动。政府批准、同意、配额、许可证或特权等对资源配置都有影响,它们实际上都是在创造一个短缺的市场,谁拥有这一市场的份额就相当于拥有某种特权。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企业与政府搭建桥梁谋求联系,希望借此获得更多支持。

然而,获得“租金”的企业并不全都如政府所愿合理使用资金,“挤出效应”使企业减少了自身的研发投入。企业在获得寻租收益后怠于研发,政府“租金”最终仅增加了企业的收入,反而削弱了其追求创新、提高竞争力的动力。此外,企业通过政府联系给自身带来寻租收益的同时也必须承担高额的政治负担,企业需承担政府转移过来的部分社会责任,且还会产生大量基于寻租目的的非生产性支出,从而导致企业能够用于研发项目的自由现金流减少,企业进行研发的积极性降低。

由此,文中提出如下假设

H2:政府补贴进一步强化了政府联系对企业创新潜力与成果的削弱作用。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

以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为首的风能企业,作为国内可再生能源公司的领头羊,发展迅速,信息披露较为完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2012年前大多数可再生能源上市公司的政府补贴数据以及企业研发数据不够健全,故而将研究的起始时间推延至2012年,以期得到更为准确可靠的研究成果。因此,文中以35家风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所需数据均来自于财务报告以及国泰安数据库。数据全部通过人工录入完成收集,其中部分数据经间接计算获得。

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原始数据做出如下处理:第一,剔除数据异常的样本;第二,因为所选数据年度跨度较大,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干扰,可能会影响最终结论的得出,所以需要对历年的研究数据去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最终得到样本数据238个。

3.2 模型与变量

文中以企业创新能力作为因变量,政府联系作为自变量,政府补贴作为调节变量。

创新能力分为创新潜力与创新成果。前者用研发投入的金额衡量,后者用专利申请量衡量。研发投入是指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费用,包括研究阶段的投入和开发阶段的投入。而衡量风能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应侧重体现在技术创新产出的能力上,企业每年的专利申请量直观表明了企业实际取得的技术创新成果的多少。

关于政府联系的界定,文中参考于蔚(2012)、郑建明(2014)等人的方法,通过判断企业高管近5年内是否担任过政府官员,现在或是近5年内是否任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职务来对政府联系进行界定,高管包括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层管理人员。

关于政府联系的测量,文中分别选取虚拟变量法、人数百分比法和赋分法3种方法衡量企业的政府联系。首先,先就企业政府联系的存在与否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展开研究,设置虚拟变量,企业存在政府联系赋值为1,不存在政府联系赋值为0.其次,采用人数百分比法测定企业的政府关联度,以企业高管中存在政府联系的高管占总体高管人数的百分比作为衡量企业政府联系程度的指标,人数百分比法计算得出的指标更为客观,能够有效排除由于主观因素而造成的的内生性影响,使得研究结论更为精确可靠。最后,采用赋分法测定企业的政府关联度,进行模型的稳健性检验。参照梁莱歆(2010)、谢家智(2014)等人的方法,细分行政级别层级对实际政治关联强弱的影响。对于政府官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的任职机构按中央、省级、市级、县区级、乡镇及以下分别赋分5,4,3,2,1,没有上述经历则赋分为0,最后加总得出企业的政府关联度。

此外,为检验政府补贴的调节作用,将政府联系与政府补贴的交互项引入模型。最终构建模型1-4.

模型1:LN(R&Dit)=β0+β1relit+β2other control var+ε

模型2:Patentit)=β0+β1relit+β2other control var+ε

模型3:LN(R&Dit)=β0+β1relationit+β2(relation*sub)it+β3other control var+ε

模型4:Patentit)=β0+β1relationit+β2(relation*sub)it+β3other control var+ε

其中 R&D为研发投入;Patent为专利申请量,rel用于描述企业是否存在政府联系;relation为政府关联度;sub为政府补贴;other control var为其他各控制变量;ε为随机误差项。

表1为具体变量定义,如下。

3.3 描述性统计

为更好地分析样本的集中性和离散性,文中对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結果见表2.

根据表2可知,企业研发投入对数的标准差为1.842,最大值约为12.39,最小值约为0.967,可见风能上市公司都较为重视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与研发,每年都在这方面投入了较大的经费支持,且彼此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都极具创新的潜力。而企业之间每年的专利申请量的标准差却高达65.75,在差距不大的创新潜力下,企业最终实现的创新成果差距明显,可见不同企业对于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企业是否存在政府联系这一指标的均值为0727,可见风能上市公司中约有7成企业均积极与政府构建联系,希望借此更好的获取相应的优惠政策与政府资源。但不同企业与政府联系的关联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政府关联度最大值高达5263%,但也存在小部分企业未与政府构建联系。

3.4 相关性分析

为检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发现,各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小于0.6,可初步判断变量之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从数据角度而言,模型设计较为合理。后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检验,发现VIF的均值远远小于10,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的可能。

3.5 实证结果与分析

3.5.1 企业政府联系的存在与否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为了明晰政府联系的存在与否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文中以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与专利申请量作为因变量,政府联系的虚拟变量作为自变量,构建模型1-2,最终结果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政府联系的虚拟变量与企业研发投入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系数为-0.447,即企业存在政治联系会抑制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使得企业的研发经费难以满足新产品研发的需求,导致企业创新投资不足,致使企业创新潜力受到削弱。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联系虚拟变量与企业专利申请量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且系数高达-4363,可见当企业存在政治联系时,企业的创新成果也会受到巨大阻碍。假设1前半部分得到验证。

3.5.2 企业政府联系、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通过对前2个模型的分析,政府联系的构建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潜力以及创新成效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那么企业与政府关联度的强弱是否会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造成相应影响呢,是否企业与政府的联系越紧密,所造成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负面影响越剧烈呢?通过构建模型3-4,文中就这方面的问题展开了实证研究,回归结果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否考虑政府补贴的调节作用,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政府关联度与研发投入均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即企业的政府关联度越高,企业的研发投入越少。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政府关联度与专利申请量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企业与政府联系的越紧密,企业创新成果受到的负面影响也更加强烈。这与文中研究假设1后半部分相符,假设1成立。

接着,观察政府关联度与政府补贴二者交互项对于企业创新潜力与创新成果的关系,发现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交互项对研发投入造成负面影响,但并不显著。交互项对企业专利申请量在1%水平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系数为10.59,政府补贴会削弱政府联系给企业创新成果带来的负面效应。因为企业政府关联度越深,可能企业就越熟悉相关政策,相对于政府关联度较浅的企业更容易获取补贴支持,所以虽然企业存在政府联系会对企业创新能力造成一定的阻力,但通过政府补贴的调节作用,可以缓解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假设2不成立。

3.6 稳健性检验

为保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文中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测试,将通过虚拟变量法、人数百分比法衡量的政府联系用赋分法重新进行测度,检验企业政府联系、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潜力与创新成果的影响,对文中的假设进行再次检验,回归结果见表6.

根据表6发现,无论是否考虑政府补贴的调节作用,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政府关联度对研发投入、专利申请量均呈现显著的负面影响。政府关联度与政府补贴的交互项与企业研发投入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企业专利申请量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与之前得到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见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4 结论

文中研究结论如下

1)企业存在政府联系对创新潜力与创新成果均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这可能是由于企业过度依赖政府提供的优惠措施,缺乏改善自身经营和降低成本的动力,从而导致政府联系与企业创新能力负相关。

2)企业政府关联度对创新潜力与创新成果均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企业与政府联系越紧密,企业创新能力受到的负面影响越强烈。这表明政府关联度高的企业创新能力较差,企业缺乏研发动力,且创新投入不足,最后实现的创新成效也较差。

3)虽然企业的政府联系会对企业创新能力造成一定的阻力,但通过政府补贴的调节作用,可以缓解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政府补贴作为政府弥补市场缺陷的一种方式,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了“刺激效应”,提高企业从事技术研发活动的积极性,能有效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弥补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以及融资短缺等问题,政府补贴不仅能促使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对专利的产出也有一定的激励效应。

总体来看,政府联系会削弱企业的创新能力,但通过政府补贴的调节,可以缓解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基于此,文中提出如下建议

1)风能上市公司应逐步摆脱对于政府优惠政策的依赖心理,正视自身的发展潜力与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来实现企业的升级优化,进一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鼓励研发,加大创新投入,提升科技竞争力。

2)依据风能产业的行业特性,完善政府对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方案,规范资金支持的相关法规,有针对性的对风能企业进行技术补贴,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减少政府联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风能上市公司需不断加强公司内部的治理机制,完善监督体系,督促企业管理者合理使用政府补贴,提升研发资金的运用效率,充分发挥政府补贴对风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潜力与成果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Luk C L,Yau O H M,Sin L Y M,et al.The effects of social capital 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veness in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contex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8,39(04):589-612.

[2]牛晓燕.企业高管政治关联与政府补助关系探究[J].北方经济,2013(20):37-38.

[3]Houston J F,Jiang L,Lin C,et al.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the cost of bank loa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4(52):193-243.

[4]Song M,Ai H S,Li X.Political connections,financing constraints,and the optimization of innovation efficiency among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5(92):290-299.

[5]曾 萍,吕迪伟,刘 洋.技术创新、政治关联与政府创新支持:机制与路径[J].科研管理,2016(07):17-26.

[6]张 娅,鲁 虹.政府关系质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6(10):66-69.

[7]Fisman R.Estimating the value of political connection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04):1095-1102.

[8]Bertrand M,Kramarz F,Schoar A,et al.Politicians,firms and political business cycle:evidence from france[R].University of Chicago,2006:255-276.

[9]Zhang J,Tan J,Wong P K.When does investment in political ties improve firm performance? The contingent effect of innovation activities[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5(02):363-387.

[10]李传宪,干胜道.政治关联、补贴收入与上市公司研发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02-105.

[11]袁建国,后青松,程晨.企业政治资源的诅咒效应——基于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考察[J].管理世界,2015(1):139-155.

[12]李季鹏. 政治关联、技术创新战略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J].企业经济,2017(05):42-49.

[13]Benjamin Montmartin.Centralized R&D subsidy policy in an NEGG model:a welfare analysis[J].Recherchesconomiques De Louvain,2013(01):5-34.

[14]Dumont M,Spithoven A,Teirlinck P.Public support for R&D and the educational mix of R&D employees[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gration Technology,2014:347-605.

[15]Louhivuori V.Do public R&D subsidies foster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finnish patent data[J].Renewable Energy,2015,63(01):330-336.

[16]劉德胜,张玉明.政府研发资助驱动SME研发及其效果研究[J].软科学,2010,24(07):27-31.

[17]王一卉.政府补贴、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所有制、企业经验与地区差异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07):138-143.

[18]顾 群.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投入、创新模式的关系——来自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2015(32):74-76.

[19]杨 洋,魏 江,罗来军.谁在利用政府补贴进行创新?——所有制和要素市场扭曲的联合调节效应[J].管理世界,20 15(01):75-86.

[20]陈明明,张国胜,孙 秀.国有企业、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供给——基于上市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6(10):34-44.

[21]Busom I.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R&D subsidies[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00,9(02):111-148.

[22]David P A,Hall B H,Toole A.Is public R&D a complement or substitute for private R&D? A review of the econometric evidenc[J].Research Policy,2000(04-05):497-529.

[23]Giammario Impullitti.International compertition and U.S.R&D Subsidies:A quantitative welfare analysi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10(04):1127-1158.

[24]赵中华,鞠晓峰.技术溢出、政府补贴对军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军工企业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3(10):124-133.

猜你喜欢
政府补贴研发投入
区域经济效率与公平兼顾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微观尺度下的政府补贴与企业成长关系
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行为有效性研究
国产车与合资车未来发展走向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分析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分析
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效应的影响分析
高管权力、研发投入和公司风险承担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