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英语已经成为社会生产与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在教育中的受重视程度也有所提升,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质量提升创造良好条件。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有效应用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教育工作提供宝贵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小学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习过程中,来获得更为良好的学习体验。由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死板,无法适用于新时期下初中生的英语教学,因此从实际角度出发,来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群体,并为学生布置任务,使得小组成员能够在相互合作、彼此帮助下,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或者是探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都采用这一种独特且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学效果十分明显。通过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实际教學中,一方面,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与地位,使得小组成员能够在共同目标的带领下,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在合作学习期间获得全新的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符合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教学需求,相应的学生与教师之间也能够建立起相对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今后开展的教学工作创造有利条件[1]。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对于初中生而言,讲授、灌输教学无法起到较好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能够营造宽松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一)对小组进行合理划分
合理划分小组是教学开展的首要前提,为了确保每一个小组能力均等,教师必须要实现了解到学生的真实学习与能力状况,以此为依据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避免学生出现无法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由于英语本身就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学科,对于学生的考查较为全面,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发言、表现、思考、学习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判断,结合层次教学法,将学生分为不同等级的学生,然后再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特点,匹配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利。需要注意的是,初中英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到,学生分层是要将其划分到适合自身学习的一个层次,而不带有任何歧视的意味,避免学生因个人层次不同而产生自卑、不自信、焦虑等负面的学习情绪。在小组划分完成以后,教师可以综合学生意愿以及自己的判断,选出小组长,并辅助小组长对学生的各项工作进行分配,让学生的个人优势,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以发挥、锻炼,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二)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交流
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内能够更好地利用英语进行交流,英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与氛围。比如,教师在讲授《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讨论,初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让学生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内容,解读文章,而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将文章内容用动画、短片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可以从动态角度,对文章内容、知识点有着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小组制作一份“度假计划”,来开拓学生思维,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逻辑思维能力。
(三)开展多样化小组活动
多样化小组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于学生更好地完成英语学习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2]。初中英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辩论会、短剧排演、英语小游戏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为学生播放英文电影,让学生用英语写一篇关于电影的观后感,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除此之外,初中英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书籍阅读,并定期开展交流会,交流彼此的阅读心得,也可以是让学生学习英国的语言思维,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使得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并在彼此相互督促下,提高整体英语学习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为初中英语课上教学变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现代理念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对小组进行合理划分、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开展多样化小组活动等方式来实现对该种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使得初中生能够在实践、自主学习与探究中,深化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提高真实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乔家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36(36):92.
[2]高琛.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9,(3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