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班主任可以秉承“童心向诗”的理念,以诗礼文化建班,启蒙学生的诗性人格:创办“倾听树语”板报,在诗情画意中拉近师生关系;打造诗人风采展示舞台,激发学生的诗意语言;举办诗词民俗接力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传承乡村民俗;自创诗意儿歌,助力乡村环境保护行动。
【关键词】诗歌;乡村学生;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5-0051-02
【作者简介】黄燚虹,浙江省海盐县滨海小学(浙江海盐,314300)教师,一级教师。
我所带的浙江省海盐县滨海小学(以下简称滨小)的学生,都是淳朴的乡村孩子。他们生活方式单一,视野不如城市学生开阔,但却有着更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更为惬意自由的生活,极富诗情画意。作为一名乡村班主任,我利用学科优势,力图用诗歌点亮他们的成长之路。因此,当我从一年级接手这个班的时候,“以诗立规,以礼相伴”就成了我力图打造的班级特色之一。三年下来,一首首自创的小小打油诗给学生立下了大大的规矩,如到校时我们这样约定:“走进校门笑一笑,看到老师叫一叫。拿出作业交一交,桌边垃圾捡一捡。课外书本读一读,新的知识涨一涨。”预备铃响起时,我们创作了这样的诗歌:“上课铃声叮铃铃,我把书本放整齐。小手放平坐坐好,静等老师来上课。”课间时我们又是这样约定的:“下课了,我不跑。1上厕所2洗手,3理书本4喝水,还有时间我看书。”我一直用诗句为学生创设各种发展平台。
我在说,你在听,
我站着,你坐着,
这样就十分美好。
“倾听树语”是一块黑板报,我用这样一句暖人心扉的诗句作为板报的主题,用诗意的语言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烦恼写下来,贴到黑板上,然后我会及时对学生开展教育。
有一天,小轩在黑板上贴了这样的一段话:
那天,我带了一个气球到学校。我往气球里灌一点水,再吹气,然后把手放开,气球就一边飞一边喷水,我玩得很开心,衣服都湿透了。结果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把气球收走了,我有点伤心。我很调皮,我很烦。
看到了他的烦恼,知道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贪玩”,我便与他约“奖”三章:不带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进班级,奖;课间看会儿书,奖;上课认真听讲,奖。在同伴的监督和我的引导下,他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烦恼,最后还成了班里的“乐于助人小明星”,这是最让我欣慰的地方。
这帮腼腆的乡村学生乐意跟我在这块诗意板报中分享他们的心里话,这样就十分美好。
有了前期的启蒙和熏陶,这帮乡村学生在成长、发展的道路上就愈发缺一个输出展示的平台,于是《我们的小时光》应运而生。这是我将他们一年级时写的各种诗歌结集成册的诗歌集名称。诗歌主题有春、夏、秋、冬,有小花、小草、小兔子,所写内容都是这些乡村学生身边的景、物、人。虽然大部分诗歌只是仿写,但是偶尔也会有那么一两句让我感动:
阳光照在嫩嫩的小草上,像是妈妈在抚摸孩子们的头。———瑾儿
在回家的路上,小蚯蚓走过,小蚂蚁走过,小蜗牛走过,我也走过。———小青
《作文加油站》则是一份作文期刊,是《我们的小时光》的升级版。我平时鼓励他们自发投稿,同时挑选优秀作文作为固定稿源,并给这些文章配上美丽的插画,装订成册,放在班级图书角,供学生们阅读。
这样的一个诗意输出端口,成了乡村学生的自信加油站,为他们将来的无限可能续航。
民俗活动,凝结着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精神,蕴涵着当地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等,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如何将诗意教学与民俗活动结合起来,使道德教育更加有趣、有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滨小所在的西塘桥社区虽然是新建立的经济开发区,但是所有文化是建立在已有海塘文化的基础上的,民俗文化有着自己的地方特色:烧田漾(春分时节,拿着火把绕自家田地跑一圈,祈福秋天收成好)、七月半吃糖餛饨、冬至吃麻团……可是流传至今,很多民俗活动却在慢慢消失。怎样让学生更加了解继而传承这些习俗呢?我从诗词入手,带领学生们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古诗诵读接力中了解习俗;多次开展社区活动,带领他们深入体验民俗。就这样,民俗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慢慢生根、发芽。
2019年暑假,滨小三(1)班的学生顶着炎炎烈日,参加了社区举办的“宜居杯”社区环保小行家活动。要准确地将垃圾进行分类,对这群年纪尚幼的乡村学生来说,实属不易。所以在参加活动前,我和他们一起编写环保诗歌:“小小垃圾桶,里面学问大。蓝色可回收,绿色易腐烂,红色是有害,黄色是其他。蓝绿黄红垃圾桶,你可千万别放错。”“八戒能吃是易腐,八戒不能吃是其他,八戒吃死是有害,卖了换新八戒是可回收。”诗歌成了他们的口号,成了环保行动的助力剂。
这次诗歌环保行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提升了他们建设家乡、美化家乡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乡村学生正用他们的诗意情怀参与乡村振兴事业,而他们将来也必定是乡村建设事业的主力军。携手乡村学生,怀揣诗意梦想,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我深感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