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清梅
【关键词】宽容;自主发展;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5-0045-02
肖先生是我刚升入高一时的班主任,陪伴了我们一年。我之所以不称呼他为肖老师,是因为我觉得“肖先生”这个称呼更加适合他。在我们的心目中,“先生”一词更能体现他温文儒雅的气质。第一次见到肖先生的时候,他穿一身深色的西服,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背着一个深色公文包,给人感觉非常的整洁得体。他说话的时候斯斯文文、态度温和,而且举止从容,简直就是教师礼仪的模范。
后来,在全班同学民主推荐下,我当选为班长,协助肖先生管理班级事务。因为我们都有同一个姓氏“肖”,所以当时班上同学经常调侃我们班是“肖氏王朝”。大多数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管理是高高在上、疾言厉色的,班上总是有许多强硬的规章制度,而肖先生则是实行班级“软管理”,他总是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我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让我们将行为准则、生活习惯内化于心。
我们学校每月都会进行班级纪律评比,每月评比纪律模范班,颁发流动红旗。学生未按照要求佩戴校牌、早自习迟到、早操迟到、男生留长头发等行为都是会被教导处登记扣分的。对班级而言,这是一种集体的荣誉;对班主任而言,这不仅是一种工作的荣誉,也是固定的KPI,也就是业绩。达标的班主任有奖励,而未达标的也有相应的惩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班主任直接套用学校的制度,强制提出各种要求,但班上学生上学迟到、不佩戴校牌等现象还是层出不穷。
肖先生从不强制规定我们几点钟到校,他只是和我们说了鲁迅“早”的故事。每天他都是第一个进教室的,并会亲切地对每一个学生说“早”。为了不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肖先生问早,我们都不好意思做最后到教室的那一个,很快班上迟到的现象几乎消失了。对于班上零散的几个迟到“钉子户”,肖先生也没有批评指责,而是认真了解他们迟到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每个人的“早起攻略”。慢慢地,我们班的迟到问题就解决了。肖先生的那声“早”,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也如沐春风,他的那声“早”,让我们养成了不迟到的好习惯。积极沟通,针对性解决问题,柔化自身言行,以柔克刚,是他“软管理”的法宝之一。
在遇到肖先生之前,我的许多老师总是喜欢用命令式、惩罚式、规范式的方法与学生沟通,其中也掺杂了教育恐怖主义和乌托邦式谎言。我们经常听到的是“你必须”“你应该如此”“不学习你这辈子就完了”“考上大学你就轻松了”的表达。但肖先生从来不说这些话,他总是温和地与我们交流,每次看似不在聊关于学习或是某个不好的习惯的话题,实则句句都有所指向。他日常对学生的观察十分仔细,一些很细微的事情,可能大家都没有放在心上,但他都记得。我知道,他记得我每一次数学考试的失分点,记得我喜欢历史学科,记得我每天和谁一起回家,记得我的爱好和特长。
记得一次化学考试,我居然只考了59分,这是我学生生涯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不及格,对我的打击还是很大的。我一度意志消沉,做什么事情也提不起精神来。很快,肖先生找我谈话了。他没有提及一句跟这次化学考试和年级排名有关的内容,他只是夸赞我数学成绩一直都很好也很稳定,文科学得也非常好,他说我能够文理兼顾、不偏科,说我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一定不错,相信没有什么我学不好的科目;甚至他还跟我聊了我的职业规劃,进一步坚定了我学理科的信念。其实,在肖先生找我之前,我心里就十分怕他提及这次的化学成绩,因为对我而言这是非常伤自尊的一件事情。幸运的是,肖先生好像知道了我的想法,所以这次的聊天非常轻松,我感觉自己的心理包袱一下子就没有了。
现在想想,肖先生让我印象如此深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总能把眼光转向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我反思,在积极乐观的心态下修正不足,完善自我。
其实,肖先生只是在刚工作时当过一次班主任,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就再也没有担任过班主任了。带我们这个班时,他还有一年就退休,因为学校教师人手紧张,实在没有老师接我们这个班,所以他主动向学校提出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在这一年里,他以心换心,用自己的行为感染着我们。一开始我们班的成绩总排在年级倒数第一,班上一些同学也因为父母要求太严格、只看成绩不关心自己而焦躁、伤心。肖先生引导我们给父母写一封信,把平常难以说出口的内容写下来。在家长会的时候,他将这些信一一读给家长听,告诉他们孩子的真实需求。肖先生总是突出我们的闪光点,让家长们看到了我们不一样的一面,帮助我们、帮助家长树立自信心。
肖先生的班级“软管理”艺术既有刚的原则,也不缺少柔的感染。他似唤醒大地的春风,如润物无声的春雨。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同样在班级管理中“管是为了不管”,我想,这也许就是肖先生“软管理”艺术的魅力。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