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题引发的思考

2020-04-07 03:40曹景云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红四方面军七律长征

曹景云

“老师您看看这道题是不是有问题”学生刘明正拿着《历史学习与检测》找到我。

这是一个阅读材料题,题目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在本题的后面设置了一个设问,“三军”指的是哪三支队伍?

答案显示:“三军”指的是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如果不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很容易出错。

从本诗的写作背景来看: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为了保存实力,中共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途中红军翻越五岭,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了泸定桥,翻过了岷山。击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最终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中共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在这样的情形下,毛泽东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仔细读题可以发现,材料题本身是一个有错误的题目。出题者没有搞清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自己以为这里的三军,就是红军长征结束在甘肃会宁会师的红军三大主力,而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份,中央红军在中共中央带领下历经艰难险阻到达了陕北吴起镇。而在此时,红二方面军还没有成立,红四方面军刚刚从南方出发进行长征。由此可以看出材料题的“三军”是不包括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这种问法是不成立的。

关于 “三军”的定义,现代的概念一般是指陆军、海军、空军。而在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起源于古代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如《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以看出 “三”在古代为虚数,泛指多。因此三军也泛指数量大的军队,材料中的“三军”实则是毛泽东化用旧籍典故,用以指代他亲自率领下,参与了翻雪山、过草地的红一方面军。

刘明正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经过反复的思考我找了一道也是关于《七律·长征》的题。题目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写下了《七律·长征》一句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把两个题目同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很快班里沸腾起来,有学生很明确的指出了第一道材料题存在的问题,其他学生在此启发下也恍然大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对这个题目的探究让我深深感悟到:作为老师,要时刻保持严谨治学的态度。要做到论從史出,对每一份题都要细心对待,争取给学生最好的答案。

猜你喜欢
红四方面军七律长征
走出“逃跑主义”:鄂豫皖省委对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的认知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浅述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七律·龙滩库湖景写
赵学敏书法作品
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建设看红军践行群众路线的意义
历史瞬间之九:激战嘉陵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