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艺术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0-04-07 03:37朱明彭静琳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朱明 彭静琳

摘要:高校教育是培養学生专业技能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念,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责任。艺术教育则是高校教育最为主要的教育内容。本文主要结合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进行简要分析,针对性的提出高校艺术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满足素质教育相关标准的同时,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分析;传统文化;继承发扬

引言: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坚定文化自信的发展,并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提升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方面。文艺作品必须要从传统文化中不断的汲取知识和能量,并在符合时代发展的前提下做好相应的文艺工作。高校以立德树人作为自身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将传统文化内容和高校艺术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素养也已经车改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一、高校艺术教育的内涵

(一)文化传承的功能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价值,是我国古代智慧的境界。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活动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阵地。高校艺术教育能够以自身多元化的教育价值,不同种类的教育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现有认知,进而自发性的进行学习与传承。随着我国经济形式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合作和竞争趋势也越加激烈,综合国力的增强不仅仅只是依靠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还需要从经济实力、国家军事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层面上进行发展。结合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活动来促进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承,也是确保当代大学生能够实现民族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坚持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二)人文教育功能

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路径,为素质教育的主要构成内容。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作为青年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主要路径,将呈现出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对人才的人文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活动将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后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当代青年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提升是较为缓慢的学习过程,通过艺术.教育内容与形式,对学生审美能力及思想道德培养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人才教育和培养功能

高校艺术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通过艺术教育活动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培养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实现我国艺术教育工作普及化发展。艺术教育活动中,学生将通过艺术作品的赏析及艺术作品的实践创作,有效锻炼形象思维,促进创造力及艺术素质整体提升。当代青年大学生艺术形象思维能力的建立,将有助于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为创造性活动提供基础能力支持。

二、高校艺术教育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路径

(一)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增强师资力量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保障,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都与教师队伍有着巨大的联系。因此,构建一支高水准的教师队伍是保障高校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和基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提升和综合素质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也具有直接的影响。为了能够实现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校可以针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增强培训力度和培训范围,以此来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高校还可以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平台,定期开展各种课程培训,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高校可以从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寻求帮助,要求在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传承意义的民间艺人或是非遗文化传承人到高校进行宣讲,帮助高校教师提升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拓展视野,继而能够在课堂授课阶段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与发展。

(二)坚持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高校艺术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建立在其“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落实教学目标,并在实际活动应用的过程中体现传统教育的优势性。首先来说,高等院校在实际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更好的落实教育目标,就需要做好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融入工作,把握教育活动的不同环节,并在教育细节处体现出传统文化内容。高等院校教师需要对教育过程进行整体性的把控,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人能力来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措施,从而能够构建较为完善的艺术教育体系。从课程内容布置和课堂模式创新的角度分析,教师要促进传统文化内容和艺术教育课程、专业知识教育课程、德育教育课程等的有效融合。例如,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自身专长和兴趣爱好开展国画、书法以及古典音乐等内容的教学,以此来促进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体现出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渗透和延伸。其次而言,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也需要在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角度上进行发展,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保障最终的教育教学效果。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合作意识;利用案例分析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意识发展;合理运用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在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下,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融入教育能够更好的凸显出自身价值,并在促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角度上,实现高效艺术教育的教育目标。

(三)结合课外艺术活动,实现艺术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大到国家,小到乡镇都具有属于自身的传统文化内容。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知识的保护。在高校实际办学过程中,可以在选修课程设定中增设京剧课程,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国粹,增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高等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发性的组织各类京剧社团,并参与各种专业性或是非专业性的比赛活动。在这种课外艺术活动的发展中,艺术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就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艺术发展形势,而使从教育理念上进行着不断的创新,在弘扬传统文化内容的同时,也完善了高等院校的实际教育功能,促进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与发展。

此外,在傳统文化的导向性基础上,利用不同种类的社团也能够从艺术教育的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发展。高等院校艺术社团是文化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促进校园文化氛围创设,发挥学生个人特色的重要平台。为此,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不同的学生社团看做是主体,通过举办各类校园文化艺术节、民族音乐会和书法展等活动,不断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艺术氛围,让传统文化能够更加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在社团组织的带领下,各类型的古典文化艺术活动举办,可以激发全校上下对古典文化的学习,并在学习中感悟到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从而达到净化心灵,提升艺术能力的作用。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渲染,进而凸显出艺术教育的育人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的更高的要求。高校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具备崇高的思想经济,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渎职。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活动也是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要路径,将传统文化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也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提高,这对于我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冬梅,张海燕.浅谈高校艺术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文教资料,2019,819(09):72-73.

[2]李海英.浅析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85-87.

[3]杨蕾.浅析民间传统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发展与传承[J].美与时代(上旬刊),2012,000(009):124-125.

[4]宋晓燕.浅谈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中的传统工艺的传承[J].广东蚕业,2018,v.52(07):100-101.

[5]刘永礼.高校艺术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J].艺术评鉴,2018,575(24):175-177.

[6]姜群.高职艺术教育发展中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研究[J].亚太教育,2015(03):79.

[7]孙立龙,宋殿娇.高校艺术教育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的对策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v.14;No.55(03):122-125.

[8]王菲菲.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民间音乐教学的创新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05):90.

作者简介:

朱明(1988-),女,汉族,籍贯:河南省南阳,单位: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 助讲,研究方向:音乐表演方向。

彭静琳,(1988-),女,汉族,籍贯:河南省南阳,单位: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学历:本科 助讲,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