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摘要:我们对时间的意识过程,基于过去所建构的记忆之中。如果说我们对时间的概念如同正序播放的影像,每一帧画面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那么对于观者而言,屏幕永恒的保留了正在消失的事物当下的状态。当观者进入到影像装置所制造的“场”中,影像中的意象就被观者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内涵。嬗变的寻常事物在影像中逐渐消解之后最终恢复到原有的状态。掺杂在屏幕之后的生命则成为了精神上的乌托邦,似乎在经历了时间的消逝后也可以得到永恒的保留。本课题通过研究影像装置的发展历史,探究在观者参与下影像艺术的本质意义,并提出其非线性时空逻辑的设想。
关键词:当代影像;装置艺术;观念;
影像同铅笔、丙烯、油彩一样,都是艺术表现媒介。“影像艺术”作为中文词汇中影像的统称,既包含了多媒体艺术的表达形式,又包括了其中的丰富文化内涵和人文思想。影像艺术的时基性使其区别于其他传统艺术形式,成为有关时间的艺术。基于其电子媒介的特质,影像艺术的运动成分超越了以传统视觉形象为媒介语言的空间艺术,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时空逻辑。我们从时间的角度把它分为原本的“真实时间”和之后的“非线性时间”。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总结出影像艺术的几种时空逻辑关系:即当下的同步性、空间中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时态的并置。
1、影像艺术的概念与发展
1.1影像装置的概念界定
“Video Installation”在中文中常备译作“影像装置”、或“录像装置”,是由录像艺术和装置艺术结合而成的艺术形态,它指的是由装置、视频、音频等设备以及现场环境极其材料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媒介。
1.2影像艺术的开端
影像艺术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作为技术和科技的产物,它出现于一个媒体乌托邦的时代。它自诞生起就拥有了颇具争议的双重身份。一方面,录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对信息社会的到来产生了无以比拟的力量。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各种带有反叛性的艺术思潮风起云涌。大地艺术、波普艺术、偶发艺术激浪派等艺术流派的诞生对录像艺术的诞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力量。
影像艺术的诞生,建立在对现有电影、电视等媒体批判的基础上。影像艺术出现的时代背景下,电影占据着娱乐、消费之巨头,电视也同样占据着政治及社会、意识的地位。录像艺术、波普艺术、大地艺术成为那个时代艺术变革的有效推动力。在新的媒介下,人们发掘出新的艺术观点、创造出新的思维方式,带来了创造新世界的可能。一些评论家指出,“影像艺术”出现并非显现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媒介,而是迅速与当代艺术的文化语境和整体生态环境发生了紧密讨论并进行了混杂,真切的折射出艺术家对其时社会和文化的犀利评论与游戏式思考。
1.3影像艺术的发展
自六十年代以来,录像技术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来,录像机、电视开始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在颠覆着人们对艺术的认知。艺术家们开始在创作手法上打破和超越了传统装置艺术的媒介和原理。装置艺术具有对多元化艺术表达形式的包容性,如绘画、雕塑、影像等。从最早杜尚《泉》的出现,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装置作品,艺术对象都停留在非艺术加工的寻常物之中。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被艺术家的不断掌握,最终实现了与艺术的统一。除了视觉效果之外,装置艺术同时触及人的其他感知方式,如:听觉、触觉等,使得艺术作品有了多向解读和互动交流的功能。影像艺术正是将影像为主体的装置空间体现的更加易于思想观念的表达,增加了观者在艺术家所制造的“场”中所存在的意义,这也是影像装置艺术的魅力所在。影像艺术这一形式得到了迅速扩展,在当时社会语境下,形成了特有的语言方式及美学体系。
2、影像艺术多元的表达形态
2.1影像的雕塑式表达
所谓影像装置艺术的雕塑式表达,即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影像装置”,就是把雕塑与影像相结合。这与他早期的作品《电视佛》属同一个系列,佛像呈现非时基的媒体艺术形态——佛像凝视着电视里外壳里的烛火。此处的电视机外壳,对照白南准的“大历史”理论来看的话,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洞穴。洞穴中的烛火不仅仅是带有宗教性质的对象,而是象征着现代人类前进的标志。
2.2影像在装置艺术表达
在以电视为中心的大众传媒兴起后,录像艺术得到了得以孕育的土壤。白南准是影像装置艺术的开创者,常常以电视作为媒介进行创作。以白南准最早录制的影像作品《扣子偶发事件》为例,白南准反复扣上再解开他的夹克,并将这一过程记录在录像带上,通过剪贴录像带和遥感控制电视影像
2.3影像中的情感表达
以比尔·维奥拉的作品《救生筏》为例,来自于不同种族、不同年龄的男女在救生筏上受到高压水流的冲击,其中有的人当时就被击倒在地上,其他人互相扶持得以生存。高分辨率以及环绕立体声使得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无比清晰。在作品《惊讶五重唱》中,五个表演者紧紧依靠在一起,五个人同时表演着快乐、悲伤、愤怒、惊讶、失落不同的情绪。
他的作品几乎涉及了人七情六欲的所有情感。维奥拉研究录像艺术三十多年来,生与死,情感与表达都是他想要表达的主题。在他的作品中,充斥着人最原始的感受力与感染,力维奥拉的作品总可以让观者走入其中,体会着表演者的情绪。比尔维奥拉认为,影响作品便是不施加技巧,最原本情感的表达。
3、结语
本文通过对影像装置及其叙事特征研究,解释了影像装置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门类其本质所在。影像装置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是被许多当代艺术家所青睐的媒介。笔者在进行相关研究及收集资料的同时,发现了影像的叙事特征及时空逻辑其实是非线性的。在影像装置作品中,当观众走进艺术家所制造的“场”时,影像装置的时空逻辑就已经完全交给了观众去解读,这一点与法国作家罗兰·巴特的“作者已死”的观点不谋而合。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影像艺术的发展需要我们搞清楚其真实内涵与语言特性,把影像艺术的时间观及解读权交还给观众。理解观众的参与及感受对于影像装置的重要性,才会使得影像装置不是一个孤立的,没有内容的存在,这便是影像中的非线性观念表达。
参考文献:
[1].李巨川.身體、影像、空间——录像与录像装置[J].湖北美术学院,2014.1
[2].红专厂当代艺术馆RMCA.比尔·维奥拉1977-2014精选作品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7.9
[3]沈凌昊.剩余物——留光显影[J].艺术参数,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