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玉
摘要: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根本任务则是“立德树人”。高职院校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高职毕业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他们认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习惯养成比他们掌握的技能更为重要。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三全”育人,启动项目制“大思政”建设,意在从多个维度构建德育体系,全方位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三全”育人;项目制“大思政”;大思政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根本任务则是“立德樹人”。用实际行动来回答新形势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这是我们各类高校的共同使命,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
作为高职院校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因市场发展的需要对高职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企业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中,我们发现,企业对高职毕业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他们认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习惯养成比他们掌握的技能更为重要,企业需要责任心强、勤奋好学、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对企业忠诚、爱岗敬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员工,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那就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建设、运行模式、队伍建设等方面,通过外出学习、交流,对内展开座谈等方式展开了深入调研。
通过调研,反映出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虽然在不断提高,但其思想状况也比较复杂,出现了理想信念缺失,厌学情绪出现,集体观念、社会公德、心理素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等问题;部分教师缺乏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服务意识,工作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做事情追求形式,不注重效果,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加强,在传授知识时给予学生的道德影响不够;部分非一线教职工缺乏全局意识,对全员育人的认识要加强,对思政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缺少规范的制度和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数量少。
针对调研中存在的问题,黑林学院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三全”育人,启动项目制“大思政”建设,意在从多个维度构建德育体系,全方位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项目制“大思政”建设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一种将思政工作细化分解,实施项目制管理的工作方式。“大思政”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制管理,由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牵头协调,思政部主渠道灌输,各子项目和各部门协调联动,干部、教师全员全程参与的建设机制。
2018年,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制“大思政”建设项目,包括修德大讲堂项目、大学生业余党校项目、德育导师工作室项目、专业德育渗透项目、“阳光心理”工作室等15个子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到学生管理、教育教学、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等方方面面,学院分批推进、重点建设,每个项目都有完整的建设方案和组织机构,为总项目建设方案的落实提供支撑。项目制“大思政”建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设项目为重要的培养阵地,通过2年来的建设,不断丰富实践育人培养内涵,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机制更加科学规范,培养方式更加求实创新,走出了一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探索出“三全育人”的新模式,形成了具有可示范、可引领、可辐射、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使“德育创新工程”的成果得到巩固,学院“修德强技”特色进一步彰显。
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团队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员参加了各级各类的专业培训和会议,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能自觉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每个项目团队都有经费的支持,可用于学习培训,为项目实施创造条件。实现了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教师、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指导教师等教育主体在育人过程中的有机融合。
二是进一步探索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推动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学院成立了德育导师名师工作室,由思政部骨干教师带领团队教师研究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形成了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教学中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教育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中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同时,在教学中把当地的红色资源引入课堂,使学生“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中有体现”,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三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是课堂的教育,更是环境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学院“大思政”项目的实施,在加大思想政治课中实践教学的比例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主题实践活动。利用党的生日、国庆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特殊节日,开展以爱国、遵纪守法、讲文明、知礼仪为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学院学生处、团委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去农村、小学、敬老院等特定场所,适时适地举办主题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提升学生品格。同时,学院注重加强实习实训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课堂内外,学生通过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重点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安全意识、环保理念、敬业精神的培养,保持德育的连续性。
四是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学院充分利用所在地蕴藏的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加强与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联系与使用,同时加强校内硬件建设,建立新媒体工作室,为网络思政教育搭建平台,推动思政实践教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勇,冯秀军,袁文全,徐志峰,孙园植.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落实路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 (7).
[2]李明慧.坚持立德树人,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8 (5).
[3]高其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研究.家教世界,2014 (2).
注:本论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职教育项目制“大思政”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JC131802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