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钏涛
潮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外开放旅游城市,粤、闽、赣边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是粤东地区文化中心。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享有”南国邦郡“、“岭海名邦”、“海滨邹鲁”、“文化橱窗”、”华侨之乡“、“国家园林城市”、“潮州菜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旅游资源丰富,传统文化的传承较为完善,具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潮州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共有34项(含国家级15项),旅游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潮州日益增长,占GDP的比重急速上升。大大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的到来。但是,其旅游产业的发展过于开发方式单一,主要以传统旅游业观赏性为主,缺乏全域旅游,主要走文化旅游路線,在结合时代的旅游上仍有待发展,大部分市民的文化保护意识较为薄弱、总体上缺少资金注入、在整体旅游行业缺乏系统化的营销战略。对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发展暂时开发较少,无法体现出潮州地区的文化优势。古城文化与现代城市的结合旅游行业尚未凸显,仍有待开发。应该将古城区甚至于整个潮州的旅游景点打造成具有潮州文化特色鲜明,游客参与度较高,进一步优化城市的文化旅游功能。
一、引言
潮州作为南中国的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是北宋宰相陈尧佐称誉的“海滨邹鲁”,是十相留声之地,有中国四大古桥广济桥,是隋代经略流求(台湾)之始发地,是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潮汕铁路诞生地,是潮州文化、全球潮汕人的发源地,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海外贸易中心,是古潮商红头船的始发地。有着以下著名称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红军茶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国家日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著名侨乡、中国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陶瓷出口基地、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最中国美食城市。在广东省的旅游板块上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每年在来潮的游客高达几百万,旅游收入占全市的GDP比例较高,旅游产业保持着高度的发展,在面临全域旅游的改革上做到了排头兵。其旅游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对时代的结合感并不强。于当代的文化以及地方传统文化的旅游产业结合较少,少有能让游客体验的旅游产业。
二、潮州旅游产业现状
潮州的旅游产品主要是以文化旅游业为主。潮州市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身份,拥有为数众多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建筑,利用其开发建设成了数量众多而且较为聚集的景区景点。目前潮州市的物质类文化旅游产品数量众多,重点突出。 如 “潮州八景”是集中于韩江潮州古城段一江两岸的著名景点。潮州旅游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粤东地区优势十分明显。潮州提出打造“国内重要的有影响力 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潮州的拥有的自然旅游资源种类众多,人文旅游资源同样也算是相当丰富。潮州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著名侨乡,素有 “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中华古典文化橱窗”等美誉。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潮州的人文旅游资源也非常突出。全市现有文物古迹 728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8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处,是粤东文物古迹荟萃之地。这些人文胜迹在广东,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文化品位高,内涵丰富。潮州本土的原生文化与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互相交融渗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类型——潮州文化,是潮州综合的人文旅游资源,是潮汕地区文化的起源地。基本上就是以潮州的古城区为主体的文化景点带动旅游和辐射周围区域。
近年来,开发的有新的旅游方向,如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这些新生的旅游力量注入。潮州的山地较多,开发较少,对于生态旅游上的开发处于初步阶段,较有名的主要是以青岚山一带的自然风光旅游。潮州的红色文化浓厚,但是很难去开发和极少有成熟的景区,七日红的旧址涵碧楼依托着潮州西湖而存在,无法突出红色文化旅游。
然而,潮州旅游开发的状况与其资源丰富的状况并不相匹配,旅游资源之间无法形成联合的较强的吸引力与发展,处于各自分散状况,没办法体现出潮州的一个旅游优势。此外,各旅游资源没有完全发挥其自身的潜力,且处于相互抵消、甚至是相互恶性竞争的不利状况,形成不了协调的旅游局面,基本上就是一次性游客,极少有回头客,对旅游与文化资源的保护很不利。
三、旅游发展趋势简要分析
潮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做大做强旅游业的基础在于充分开发利用好文化旅游资源。潮州的文化旅游资源虽蕴藏量丰富, 但所吸引来的游客没有最大限度拉动潮州的旅游消费,其资源优势并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仅仅只是利用现有的一些文化旅游景点,使用普遍的一个门票制度来提高旅游的收入,没有对旅游产品进行合理的规划,虽然潮州拥有众多的特色产品,如小吃、木雕等,但是在旅游景点极少有对旅游副产品的一个统一管理和贩卖,仅限于小吃类现场吃的贩卖,没有抓住游客带手信的心理。近年来开展的“十大手信”的评选着重提高了品牌效应,还可以开展更多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的年度评比,有效的促进旅游的开发和良性竞争。
已开发的景点规模小、结构散,且个体体量小,影响有限。遍布潮州两区两县的文化旅游景观丰富多样,但凌乱分散,缺乏整体感。比如古城区众多景点,但各自为政而没有整合起来营销,游客一般只会观其一二,难以全部游览,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潮州古建筑多,但比较分散。潮州文化富有特色,但缺乏极具展示性和参与性的内容。比如,风格独特的潮剧潮乐,往往只是“自产自销”;作为中国瓷都,在陶瓷城里展示了潮州陶瓷的精华,可是缺乏专业的讲解员,一般导游无法向游客作专业讲解,游客难以深入品味其中的精髓,可以增加让旅游者可以参与到陶瓷的制作等这些来。组建文化旅游区。针对潮州已开发的景点规模小、结构散、影响有限的问题,应加强旅游产业规划的整合,改变过去那种局部保护、分散开发的模式,努力构建文物古迹,古街巷、古建群落、旧有景观环境,历史文化街区、古镇、古村落相结合的保护和开发体系,使文物保护、旅游观光、商业贸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需要整合旅游资源,比如进行区域化景点的联动,不要局限于收取门票来提高经济效益,这样的旅游收入依然处于低级阶段。更高级的应该是从附带旅游产品下手,开放性的、便民的旅游更有利长远的旅游发展。着重落实开发潮州的民宿文化,让民宿依托着文化景点,增加文化内涵,可以把潮剧、潮州音乐、潮绣等与民宿融合。
从潮州市旅游发展及外界的反映来看,潮州市旅游在宣传方面还处于初期阶段,没有科学的营销宣传策划及营销渠道,特别是在旅游产业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仅仅凭借优秀的旅游产品,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来吸引游客是不怎么现实的,更必须具有科学的宣传规划和有力的宣传渠道。这几年潮州虽然在改进宣传方式,编创了城市歌曲,拍摄城市宣传片,举办粤东侨博会以及央视在潮州办的各类大型活动,但城市知名度、影响力还远远不够,来潮州的旅游者基本都是附近的,远方的游客不多,年轻人的旅游慕名而来的较少,这与时代的结合不强有极大的原因。可以在年轻人更喜欢用网络营销方式进行潮州城市形象和旅游景点宣传,潮州文化旅游在开发和培育品牌上,缺乏前瞻性、创新性,主题不清晰,导致旅游品牌效应较低,制约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可以在潮州的知名人士上更好的挖掘,利用名人的优势带动潮州地区的旅游。
四、结语
潮州的传统文化众多,可以提高这些传统文化的旅游者参与度。例如,潮州音乐、潮剧、的表演、木雕、潮绣等可以让游客去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在部分主要的旅游景点定期开展具有潮州特色的文化巡演。虽然目前潮州的牌坊街有着文化巡演,但是其文化迅游模式太过于单一,而且旅游者参与度较低,可以尝试让旅游者参与其中学习。从观赏性的旅游产业转型转向服务型的旅游产业。利用潮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一个旅游文化产业的升级、整合。变成一个更具有潮州传统文化特色且充满文化体验的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带,而不是单一的旅游产业的简单组合,要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和发展,也同时使这些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潮州文化的魅力所在。这将是以后的发展趋势。(作者单位:惠州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