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力菲
[摘要]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文章主要阐释政治认同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流程包括选取素材构建情境,激发学生正向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理性的政治认知,促使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行为实践等环节,由此实现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政治认同素养;教学设计;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4-0049-02
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对一定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要求学生能对课程内容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能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共鸣和归属感,并认可思想政治课的意义与价值。
一、政治认同的形成过程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政治认同的内容主要有:1.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吸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科学理论成果,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了解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等最新阐述。3.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能够在文化交流传播中发出中国声音,主动承担讲好中国故事、表明中国立场、凝聚中国力量、坚守中国文化阵地的使命和责任。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至少应该从课程内容认同、情感态度认同和行为实践认同三大方面着手。
课程内容认同是政治认同的前提和基础。课程内容认同是指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与设置、教材内容与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等方面的认可、肯定与赞同。高中生在思想政治课中,通过理解、记忆、归纳、内化、提升等形式,可获得对中国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理性感知和明晰判断。因此,对课程内容的认同是培养公民政治认同的根基。反之,缺乏对课程内容的认同则可能导致非理性的政治情感和态度,容易引发盲目的政治行为。
情感态度认同是政治认同的情理指标。受教育者会根据自身的主观体验,在情绪、情感上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表现出肯定或否定、支持或反对、赞赏或厌恶等心理倾向。情感态度认同是在对课程内容认同的基础上产生的,源于个体对社会政治生活的体验,是调控个体认知活动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政治情感态度有利于传播社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理性的政治行为,而消极的政治情感态度容易使人做出非理性的政治行为,甚至会成为被反对势力利用的政治力量。
行为实践认同是政治认同的结果。行为实践认同是课程内容认同、情感态度认同共同发展的结果。如果脱离了行为实践认同,课程内容认同、情感态度认同只能停留在心理活动和头脑中的认知活动阶段。行为实践认同能够将主体思想中的政治认知、情感态度认同转化为具体的现实行动,实现知行合一,也就意味着达成政治认同。
综上所述,政治认同的形成,需要经历由课程内容认同、情感态度认同、行为实践认同的过程。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课程内容认同必须融入主体的情感和态度,才能形成行为实践认同的动力机制。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要巧妙地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政治认同中的重要作用。
二、基于政治认同形成过程的教学设计
笔者在上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第二框题《意识的作用》时,选择了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的时政素材,通过播放港珠澳大桥的震撼航拍视频,分别展示了港珠澳大桥建设历程、选址方案、攻坚克难、致敬大桥人四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素材挖掘、传承践行等方式获得课程认知,搭建情感态度认同的桥梁。学生通过我国科技铸就的大国工程,增强了对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信心,懂得社会发展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而实现的,将工匠精神融入生活点滴、落到实处,人人都能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最终达成政治认同。
(一)利用时政素材,实现学生的政治情感认同
实现个体政治情感认同最直接的途径是让其感受现实生活。笔者在讲授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第二框题《意识的作用》时,恰逢港珠澳大桥开通,学生对我国独立建造的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特别关注。于是,笔者采用了该时政热点来设计课堂教学。课前导入,笔者播放了港珠澳大桥大气磅礴的航拍视频,并让班上的学生简单谈谈对我国建成这项超级工程的感受。学生都一致提到了震撼、骄傲和自豪等词语。这是促使学生形成政治认同的第一步。紧接着笔者追问: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历时多久?中间遭遇哪些困难和挑战?大桥的建成为中国在世界桥梁史上增添了怎样光辉的一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直观感受到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的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不仅彰显了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更体现出中华民族能工匠心、奋勇追梦的气魄。由此,通过对时政素材的挖掘,引导学生建立了积极的政治情感。
(二)挖掘材料问题导学,升华为课程内容认同
笔者利用港珠澳大桥素材设置情境,紧扣本框题的知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材料出发获取有效信息,并归纳升华为课本知识。
1.建设港珠澳大桥要确定目标和行動步骤,这反映了意识活动的什么特点?
2.港珠澳大桥选址方案经过多方论证,最终确定下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什么特点?
3.港珠澳大桥施工团队采用“半刚性”做法解决沉管问题,为世界首创,这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什么特点和作用?
4.建设世界最长大桥的目标,激励着每一位大桥人奋勇向前、攻坚克难。建成大桥后,他们倍感自豪,从哲学角度回答这说明了什么。
通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意识的作用”原理。由表及里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情境掌握了哲学原理,并形成了对课程内容的认同。
(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达成政治认同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行动倡议活动:在港珠澳大桥人的感召下,请你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在学习上发扬“大桥精神”,请列出两条具体的做法。虽然高中生还未能直接参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弘扬“大桥精神”。这一超级世纪工程建设的过程,就是锻造并逐步发扬港珠澳大桥精神的过程。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学习上发扬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和牢记使命的担当精神。
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就要给学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思想政治教师作为理性知识的启发者、情感认同的激发者、价值选择的引领者,要讲政治、传信仰,情怀深、明大义,思维新、方法好,视野广、道理清,自律严、言行一,人格正、信其道。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学习此次座谈会精神,信心大振,同时更明晰了培育人才的方向。培育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需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