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山
摘 要:信息技术使教学迈向了现代化、信息化,但应该警惕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自古以来,为文即是为情,无情则无文。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文章,必然是真情的流露,赤心的表达,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文章对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与写作进行研究,以消除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背景;作文教学;负面效应;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5-0110-02
当今的作文写作,抒发真情实感的文章很少,大多是:引论部分+论证部分+结论部分,然后再举几则事例,稍加分析,机械点题。这样的作文,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写起来容易,批阅起来容易。其实,这样的作文教学与写作背离了写作教学的初衷。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信息技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诚然,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毋容置疑,但应科学合理地进行应用,应用不当,会给作文教学与写作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有必要对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与写作进行研究,以消除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要科学合理
就整体而言,教育大力提倡信息化,这是教育与时代紧密结合的体现。教育教学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但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知: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和工具,不能代替教育教学本身。然而有些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手段,而且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作文教学与写作是情感的交流,是心灵的碰撞,是人与人面对面的活动。作文教学更是教授者与被教授者心灵的交融,是教授者以自己饱满的热情唤醒被教授者内心的情感,而不是让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和一段段冰冷的文字交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无论如何都强于信息技术给予的指导,更不用说真心、真情的交流了。大屏幕呈现一段感情充沛的文字,怎么也比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教师的“声”,教师的“情”,是促进学生情感变化的催化剂,是激发學生情感的动能。没有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就不会有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
可能有人会说,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远距离教学,不也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吗?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屏幕显示是虚的,远距离更是虚的。当然不是说内容是虚的,而是呈现的方式与呈现在屏幕上的人是虚的。一次远距离的播放(即便是实况转播),也不可能让学生产生近距离的感受。学生的注意力在屏幕上,无法从教师的表情中得到启发,受到感染。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其人格魅力、治学态度、情感表达对学生心理层面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只有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条件下,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就是再好的信息技术,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要适可而止
就具体而言,作文教学与写作的灵魂是“真”。要抓住这个灵魂,作文教学就不应该过分依赖信息技术。然而,有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或呈现一段文字,或呈现几幅画面,或选择一段视频,让学生进行借鉴和模仿。这样的作文教学看起来丰富充实,实则与“真”相去甚远。试想:教师利用大屏幕呈现几幅优美的画面让学生描写与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哪个效果会更好呢?毫无疑问是后者。因为学生不会被静止的画面所打动,会感动于教师充满激情的话语,感动于教师的无限深情。“非真,勿以动人”,好的作文是以“真”感人,而以“真”感人的作文,源于师生的以“心”感“心”,以“真”导“真”。而离开人与人的交流,就不能做到如此。
诚然,信息技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更迅捷地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素材,使学生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材料,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便利,也间接地增加了学生的阅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了本可以在几年乃至十几年才拥有的阅历,这当然很好,不过就这一点而言,已经违背了发展规律。人们常常感叹说,当今有些学生怎么一派老气横秋的样子,全然没有少年的朝气与清纯,不能不说这是原因之一——过早地接受了不应该接受的事物。这里暂且不说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因为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审美能力不强,可能会接受一些不良的信息,甚至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染上网瘾。除此之外,信息技术更多地会使学生学会套用作文,并且是机械地套用,导致的结果就是当代“八股文”。文字可能非常华美,条理可能非常清晰,内容可能非常充实,但感情呢,华而不实,有文无情,缺乏血肉。这种文章用于充门面绰绰有余,而用于表实情则是万万不能的。
无论是作文教学,还是作文写作,都离不开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因此,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将自己的一片真情倾注于学生,积极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学生接受真切的教化,激起情感涟漪,表现于文字,形成自己的习作,才能抒发真情实感。清代“性灵说”的倡导者袁枚一直主张写作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认为诗歌就是自己的一种心境的表露。虽说是针对诗歌,但一切文学创作都应如此。如果作文教学不从灵魂入手,仅仅从形式入手,就永远也写不出感人至深的文章。因此,不能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而要适可而止。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要避免华而不实
古人云:“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由此可见,作文写作需要蕴含深情。作文教学与写作的目的是表情达意,能够表达真情实意的文章才是优秀的文章。信息技术下的作文教学与写作,过分强调技巧。如呈现若干素材(包括文字的、图画的),让学生死记硬背下来,在写作时套用,致使学生没有感同身受的实情。再如呈现一段引人入胜的动画视频,以激发学生兴趣(其实这种兴趣只是对视频本身的兴趣,并不是对写作的兴趣)。凡此种种做法,只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激发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更为有害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不曾见过的文字、画面上,使作文教学课变成了作文欣赏课,完全背离了作文教学的原则。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表达欲望消失殆尽。因此,出现了作文教学手法越来越多,信息技术运用越来越熟练,可是学生对写作越来越讨厌,写作能力越来越差的状况。
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是不能搞各种花样的,那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华而不实的教学方式是要不得的。它要的是内涵,是真正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写作热情,而不是放任形式而掩盖本质。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显然要靠教师本身,而不是信息技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目的应该是清楚的,但如何实现这一目的,不一定都清楚。其中原因各有不同,不排除为追求形式而不假思索大量运用信息技术,导致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曾有一段时期,流行教师写“下水作文”。就是在每一次作文前,教师要先写一篇作文,读给同学们听,以引导学生写作。这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既有形式,又有内容,契合学生心理,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总之,事实早已告诉我们,作文教学是人与人的活动,是面对面、情与情、心与心的碰撞与交流。一位智者说,好教育不是来自所使用的工具多么智能化,而是有没有走心、用心。脱离面对面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影响,那就失去了教育的深度。人是活动的、有情感的,所以作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也应该是灵动的,因而作文教学就更不是信息技术能代替得了的。
参考文献:
[1]王真丽.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學的实践与创新[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09).
[2]韩霖.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析[J].江西教育,2019(27).
[3]郝秋子.刍议初中作文写作语言“失真”问题[J].基础教育研究,2019(13).
[4]曹瀚心.新媒体背景下的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9.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teaching modernized and informationized, but we should be alert to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ince ancient times, for the text is for love, ruthless is no text. The article that causes readers to have emotional resonance must be the expression of the true feelings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naked heart, so that the article can move people and infect people. This paper studies composition teaching and writ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osition teaching.
Key words: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osition teaching; negative effect; teaching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