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 孟晓霞
摘 要: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既有专业教育内容,也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文探讨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思政教育实施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一、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特征与课程思政的内涵
(一)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特征
高职护理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娴熟护理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护士,既包含专业教育内容,也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为实现培育目标保驾护航。高职护生除了要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整体护理能力,也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护理专业课程包括专业理论和人文社科课程,两者都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坚持德育的首要性,以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必要性,在这一教育主张的影响下,萌发“课程思政”这一新型教育理念。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战场,其他所有课程应是思政课的延伸与扩展,是学生思政工作的第二阵地。“课程思政”就是以专业课程为主导,思政教育为内涵,以“三全”(全员、全课程、全过程)教育模式为依托,同向进行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有机融合,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通过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潜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水平、知识水平。找准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的契合点,抓住切入点,做到教学与育人统一。“课程思政”即“课程育人”,要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注重“三教”(专业教育、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打造“三全”育人的新格局,推进课程改革与优化,引导学生实现人文知识的内化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二、“课程思政”在高职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中的教育探索
(一)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原则
1. 全员育人
思政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包括大三实习生。专业课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要求全体教育者要为思政教育发光发热,既包括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包括其他专业课程老师,致力于将思政课拓展为“课思政”,实现课程育人。但需要强调的是,在新理念的冲击下,思政工作不能忘本。要明确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攻坚力量依然是专职思政教育工作者,以及传统思政课堂的主体地位;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要给予高度重视,贯彻始终。课程思政可作为高职思政教育的辅助途径,专业教师的思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甚至教姿教态,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全课程育人
在新局面下,专业教师要充分挖掘并发挥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隐性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提炼不同课程甚至不同章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例如护士人文修养中的南丁格尔精神,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中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基础护理课程用药护理中的慎独精神等,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但要避免矫枉过正,刻意加入相关内容,显得牵强附会、生硬刻板,“为思政而思政”,将课程思政生硬地割裂为独立的课程+思政,而应化“有声”为“无声”。可见专业教师的隐性作用与专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的显性作用是同向同行、相辅相成的。
3.全过程育人
因材施教是思政教育实现全过程育人的必要条件,面对不同学习阶段的高职护生出现的思想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大一新生着重帮助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感恩奉献精神;大二着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技能操作、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业涵养;大三实习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职业认同感,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实现自我价值。
(二)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思政教育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就是把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大医精诚等品德教育融于专业课堂教学中。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临床护理核心课程,主要讲授救命和危重病护理的理论技术,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通过课程学习,使高职护生掌握专业知识、常见急救技能,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素质。护理专业学生未来要站在生命的一线,隐性思政教育和显性思政教育最有效的结合点就是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在教授学生急救技术的同时,要使学生深刻领悟前辈积累创造研究的这些技术背后,是滴水穿石的坚持与艰辛,甚至是血的代价。推动当今医学的飞速发展,正是一代一代从医者救死扶伤的初心和甘之如饴的付出。医者大成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决定了学生们如何正视及定位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如何坚守初心和使命。
1.关注国家时政,融入家国情怀,激发责任担当
专业老师要多关注国家时政,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国家政策、正能量新闻,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把治病救人作为自己的使命。
2.挖掘思政元素,找准结合点,融入课程教学
对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深入挖掘提炼思政要素,并将其融入教学。结合护理专业岗位特点,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修订和改进教学大纲,增加思政教育内容,编写思政案例版校本教材。 例如教会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同时,还要培养急救意识和急救思维、爱伤观念、护患沟通技巧、工作干事敢担当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3.根据专业特点,结合临床案例,强化职业道德
结合护理专业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认识护理职业道德是救死扶伤;强调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护患者的权利,不侵犯患者的隐私,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强调工作中从小事做起,见微知著,严格要求自己。比如在心肺复苏章节教学中引入护理专业学生救人案例。案例:某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在户外活动中发现有人晕倒在街上,利用所学的急救技术,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挽救了一位大妈的生命。提炼案例中的思政要素: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时间就是生命等。
4.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授课形式 ,形成协同效应
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支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知、情、意、行与信的水平,為思政教育提供必要的补充,也充分认识到学科中蕴藏的思政教育资源。
思政课与专业课都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要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构建思政教育体系,实现“课程育人”、“全员育人”。急危重症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始终遵循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想政治元素 “同向同行”的原则,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促进高职护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等.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4-66.
[2] 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64.
[3] 梁暹.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