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预后情况研究

2020-04-07 03:51谢超山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关节功能内固定并发症

谢超山

【摘要】 目的 分析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方法 84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 按照手术差异分为观察组及常规组, 各42例。观察组使用内固定治疗, 常规组使用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恢复坐位时间及简单负重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2例并发症, 包括1例切口感染, 1例肺部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常规组患者术后发生9例并发症, 包括2例切口感染, 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2例肺部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坐位时间为(4.11±1.09)d, 

简单负重时间为(6.87±1.82)周, 均短于常规组的(9.42±1.34)、(9.66±2.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预后疗效佳, 能够加快关节功能的恢复, 值得使用。

【关键词】 内固定;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预后;并发症;关节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7.032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一般是由高能量损伤引起的, 临床发病率较高。由于骨盆区域骨骼的生理学结构比较复杂, 因此临床中一般采用悬吊、外固定等保守方法进行治疗[1]。但保守治疗恢复周期较长, 可控性较差, 因此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2]。近几年, 临床中更多的推荐采用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 此治疗方式能够比较直接的连接骨折关节, 促进骨折的康复, 并最大限度恢复骨盆区骨骼的生理学构造[3]。文章将对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 并选取了2017年4月~2019年4月的84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研究, 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84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 按照手术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 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7~68岁, 平均年齡(42.6±8.6)岁;女15例, 男27例;其中, BI型骨折患者9例, B2型骨折患者7例, C1型骨折患者4例, C2型骨折患者10例, C3型骨折患者12例。常规组患者年龄23~66岁, 平均年龄(41.7±8.6)岁;女17例, 男25例;其中, BI型骨折患者8例, B2型骨折患者9例, C1型骨折患者5例, C2型骨折患者10例, C3型骨折患者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患者经X线和CT检查均可确诊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及家属同意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皮肤损伤;研究取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 2. 2 排除标准 合并全身多处骨折的患者;病理性骨折患者;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具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患有智力障碍的患者;合并全身性疾病的患者。

1. 3 方法

1. 3. 1 常规组 给予患者保守治疗, 采用石膏外固定、悬吊固定、牵引等方式进行治疗, 治疗期间让患者保持卧床。

1. 3. 2 观察组 患者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 内容如下:经X线片和CT进行三维重建, 了解固定情况, 针对侧纵向移位严重的患者, 实施股骨骼上牵引制动治疗, 直至手术当天。血液循环不稳定的患者, 给予抗休克以及输血治疗, 直至病情稳定。手术时, 先对骨盆前环进行固定,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 实施全身麻醉, 在髂前上棘至髂嵴向外侧方向打开1个3~4 cm的切口, 分离组织至腹外斜肌腱膜, 在耻骨联合上方打开1个

4~5 cm的横行切口, 对腹直肌质耻骨进行钝性分离, 男性分离精索, 女性分离子宫圆韧带, 并向上牵引, 沿骨膜下方经髂骨内测对耻骨联合处进行钝性分离, 建立“隧道”, 直视下复位骨折, 使用适合的接骨钛板塑性, 由隧道置入, 拧入皮质骨螺钉固定。双侧固定后, 复查骨折复位和接骨情况。指导患者取俯卧位, 在双侧髂骨上棘做3~5 cm倒八字切口, 直至骨膜, 显露骨折端及骶髂关节脱位, 建立骶骨皮下“隧道”, 采用相似的方式复位和连接骨折, 利用C型臂复查骨折复位和接骨情况。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区, 置负压引流管, 逐层缝合后包扎。

1. 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 恢复坐位时间及简单负重时间。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2例并发症, 包括1例切口感染, 1例肺部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常规组患者术后发生9例

并发症, 包括2例切口感染, 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2例肺部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恢复坐位时间及简单负重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恢复坐位时间为(4.11±1.09)d, 简单负重时间为(6.87±1.82)周, 均短于常规组的(9.42±1.34)、(9.66±2.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骨折疾病, 该疾病的预后疗效较差, 目前临床中针对其治疗方式出现了争议[4]。一部分学者认为骨盆区生理学结构比较复杂, 自身的稳定性较好, 因此采用保守治疗方式能够促进骨折的康复, 而且对患者损伤较小;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手术治疗能够更为直接的修复骨折, 将其最大限度的恢复至正常生理学位置[5, 6]。从中可以看出, 针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 恢复骨折处的生理学结构最为重要, 从这一点来看, 手术治疗更具优势, 但是手术治疗存在创伤, 可能对预后疗效产生不利

影响[7, 8]。临床中, 必须寻求一种创伤较小、操作性强的手术治疗方式。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2例并发症, 包括1例切口感染, 1例肺部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常规组患者术后发生9例并发症, 包括2例切口感染, 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2例肺部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微创内固定治疗下, 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高, 相反, 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 由于炎症没有得到控制, 且长期卧床不运动, 其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更高, 并发症发生率高[9]。而手术治疗下, 通过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 可以减少创伤带来的并发症风险, 由于术后恢复较快, 患者能够尽快的活动, 因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更低[10]。

微创内固定治疗的优势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①切

口小, 感染风险低;②保护了骨折端的血供, 能够加快骨折处的恢复;③适应证广泛, 能够被广大患者接受;④患者可以尽早的进行康复训练, 可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⑤内固定装置方便取出, 后期不必进行大型手术取出内固定物[11]。在此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恢复坐位时间为(4.11±

1.09)d, 简单负重时间为(6.87±1.82)周, 均短于常规组的(9.42±1.34)、(9.66±2.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效果更优。

综上所述, 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预后疗效佳, 能够加快关节功能的恢复, 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 贾捷登, 李博, 蒲朝良. 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 16(5):144-147.

[2] 何可秀, 金贞, 金应连, 等. 优质护理在2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保健文汇, 2019(8):136-137.

[3] 李翔. 髂窩入路联合前路微创插板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分析.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26(15):16.

[4] 韦练. 舒适护理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饮食保健, 2019, 6(31):242.

[5] 胡卫.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20):287-288.

[6] 张冬纳. 舒适护理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26(13):183.

[7] 周良英. 舒适护理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护理中的方法及其对减少并发 症发生率的影响. 饮食保健, 2019, 6(29):120.

[8] 李连欣, 王利民, 周东生.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急救处理. 创伤外科杂志, 2019, 21(1):5-8.

[9] 杨德建, 王瑞瑞. 钢板内固定、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保健文汇, 2019(2):30.

[10] Toyoda Y, Funabiki T, Furugori S, et al. A case of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was performed TAE supported by REBOA, which involved a change from the femoral to the left brachial artery. Journal of Japanese Association for Acute Medicine, 2019, 30(10):932-936.

[11] Duchesne J, Costantini TW, Khan M, et al. The effect of hemorrhage control adjuncts on outcome in severe pelvic fracture: A multi-institutional study. J Trauma Acute Care Surg, 2019, 87(1):117-124.

[收稿日期:2019-11-13]

猜你喜欢
关节功能内固定并发症
四妙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观察
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述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可膨胀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