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职院校专业大类招生实践研究

2020-04-07 03:38孙海波
科技资讯 2020年3期
关键词:招生高职院校

孙海波

摘  要:高职院校采取大类招生的方式是近年来招生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持。专业大类招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等会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  招生  专业大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c)-0106-02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从而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也明确提出改进录取方式。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可见,在学生选择学校、选择专业上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及专业喜好程度的角度出发,要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同时也可以科学选出职教蓝领人才,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在部分相近、相邻专业中,采取大类招生的方式是近年来招生的发展方向。

1  高职院校专业大类招生改革现状

专业大类招生在本科院校中已实施多年,相近学科的实验班招生,相同领域的大类专业招生,无论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学生分流等方面都有比较成熟的做法和经验。高校和家长、学生对专业大类的招生方式还是比较认可的。而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中,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增加,在招生录取方式中,全国1430所高职院校中,采取专业大类招生方式只有不到100所,吉林省高职院校也仅有少数几所学校有大类招生。大类专业建设也缺乏特色和创新。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方面存在问题。

1.1 学校认可度不高

专业大类招生作为高职院校招生方式改革的一种新的类型,理应更多地依靠学校招生办、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密切联系发挥多元主体作用。但是,各校的招生录取管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系统隶属于不同的上级管理部门,数据整合相对繁琐,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各部门衔接数据偶有出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也没有相应的激励、资金支持,工作的连贯性得不到保障。相对本科院校对大类招生的管理和支持力度,高职院校对大类招生工作认可度不高,还需亟待加强。

1.2 学生认知度不强

专业大类招生有成效的表现应该是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有明显的提升,从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持。但是这一新的专业招生方式和手段,总体表现不太理想,具体表现为作为主要培养对象的学生对报考专业大类了解程度,仅限于浅层次、盲目性。专业大类名称和专业容易理解,观注度较高,反之则报考就读积极性不高,学生认可度不强。

2  高职院校专业大类招生改革的思路

2.1 发挥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完善招生相关配套设计

纵观本科院校的大类招生的发展经历,无论是实验班类,还是专业大类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同时与高校积极探索,为高校大类招生提供可行性的技术、政策性的支持。高职院校的大类招生也应得到主管部门的相应支持和协助,在招生、教学、学生管理上享受到相关配套设计与扶持。

2.2 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竞争力,增强学生报考吸引力

就高职教育而言,企业对人才需求,逐年变化,专业建设的特色水平,既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体现。高职院校自身能力不强,培养的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服务地方企业。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深化内涵发展,在专业设置上不能盲目开设热门专业,要充分考虑学校的行业背景、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和学校自身软硬件条件。将能够很好地服务企业的专业整合到一起,可以快速适应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自身竞争力增强后,就会不断地吸引学生报考。

3  高职院校专业大类招生改革的路径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采取专业大类招生对高职院校来讲,学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等会有显著提高,同样学生从主观上也会对大类招生专业有了更多的吸引力和较高的认可度。根据笔者所在学校招生的实践,专业大类招生考试改革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科学确定专业大类招生专业

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大类招生时,在专业设置上要对产业发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有充分认识。要深入细致进行行业、企业、市场调研,结合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和历史积淀,规化专业大类布局。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品牌专业,带动专业群发展,办出学校专业特色。建立大类专业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专业大类布局与区域经济无缝对接,根据产业升级和经济变化及时调整相应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吸引学生报考。

3.2 完善專业大类学生培养长效机制,专业确认管理措施得当

2016年开始,学院实施专业大类招生,开展大类培养。为适应学院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合理选择专业,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审定大类招生专业。分院、教务处、招生处、学生处和纪检部门成员组成的专业大类学生培养与专业确认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生培养与专业确认相关的各项工作。

3.2.1 专业大类学生管理

专业大类学生入学后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并参考所在专业大类内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修读一学期(一学年)专业大类的基础课程。学生由分院随机编班,管理相应班级学生一学期(一学年)的学籍、成绩、考核等事务。

3.2.2 专业确认原则

第一,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分院引导和調控相结合原则。第二,坚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要求与专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原则。第三,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3.2.3 专业确认的具体要求

第一,学生应选择本人就读专业大类所属专业,学生于第一学期(一学年)结束后选专业。第二,分院应为学生选择专业提供充分的支持和指导。要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家长会、任课教师、辅导员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引导学生在兼顾学习兴趣基础上理性选择专业。

3.2.4 专业确认程序

第一,在选专业工作开始前,学院以新生报到核定的各分院大类招生数为基础,与分院商定各专业接收学生的计划名额,分院应根据专业人才需求、发展规划和现有教学资源等确定各专业具体计划名额,并予以公布,启动专业确认工作。第二,为保证学生公平、公正选择专业,凡纳入成绩排名的课程原则上应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统一阅卷。第三,分院应在学生选择专业至少10个工作日前公布专业接收计划,学生按公布的招生专业填满专业志愿。第四,分院依据学生填报志愿顺序,遵循“志愿优先”,参考学生学业表现的原则进行录取。

3.2.5 专业确认管理与监督

第一,学院成立专业确认工作领导小组,分院、教务处、招生处、学生处和纪检部门成员组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招生处。第二,分院成立学生专业确认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学生选择专业的组织实施。第三,学生选择专业应严格按方案执行,坚决抵制弄虚作假、舞弊等违纪行为。确保学生专业确认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

3.3 跟踪学生访谈问卷形式看反馈

每年对专业大类入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学生对专业大类招生的满意度超过90%,在学生报考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减少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增加被录取的几率,同时,经过一学期(一学年)的再次努力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基础更扎实,可以学习更多的专业基础知识。

3.4 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就业找订单

在执行专业确认流程的过程中,学校也可以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采取定单式培养,与企业结盟。人才培养联盟的建立为大类招生的深入进行提供了保障,企业根据未来几年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学院签订了定向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校企双方明确责任,分工合作。企业为专业大类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学院针对岗位需求开展专业改革。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必然会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学院借助合作实现现代化教学改革发展,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R].2019.

[2]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Z].2014-09-04.

[3] 复旦大学关于2015—2016学年试验班学生大类培养与专业分流的实施方案[Z].

[4] 张钰超,王蓓蓓.大类招生背景下专业引导对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分析——以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35):5-7.

[5] 张超.高等院校大类招生培养专业分流的研究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4):243-244.

[6] 鲁钊阳.大类招生背景下本科生二次专业选择问题研究[J].学理论,2018(10):201-204.

[7] 杨芝.关于高校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的探讨——以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为例[J].新西部,2018(14):44,51.

猜你喜欢
招生高职院校
基于PHP招生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Android的招生报名系统设计与实现 
河南省高校运动康复相关专业招生现状调查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试论高中招生失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