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抢抓机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从产教融合现状、新疆物流经济产业布局和 物流教育等角度,探讨了新疆建立物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制约因素和物流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产教融合;物流经济;物流教育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4-002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712;F250-4 文献标志码:A
1 产教融合现状
目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较少,企业参与基地建设的程度不高。学校和企业在实训基础建设方面责任不明晰,主要表现在国家政策与企业发展需求不协调、商业机密与学生求知需求、资金投入与基地建设需求以及高职教育与产业转型需求不协调等方面[1]。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获得了长足发展。
校企合作经历了从“产教结合”到“产教融合”的提升过程,高等职教育产、学、研“三位一体”结合模式转向融合模式,表现出多功能复合型的融合、需求导向、多主体管理、产业化等特征。
在具体内容上,将产业的理念、技术、资源等整合到学院,将学院培养的人才、科研和双创成果带到产业,形成了资源、人员、技术、制度、文化和利益的融合共享,使得产、学资源优化配置,满足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对接社会的需求[2],从根本上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办学制度发展。
2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新疆物流经济产业布局
新疆依托特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后发优势,作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站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前沿,成为重要战略枢纽。为抢抓“一带一路”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机遇,新疆以商贸物流产业发展为先导,打造战略性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带,构建产业组织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3]。
新疆着力构建“一核两辅助、九区多节点”全方位物流产业格局。依托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全面建设,新疆物流产业紧扣区位优势,带动资源优势全面发力。
新疆先后规划建设了能源、交通、通讯三大通道,油气生产储备、煤电化工、风电光伏等三大基地和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大幅提升了物流产业服务新疆核心区建设的能力。
3 新疆建立物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制约因素
在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取得成绩的过程中,必须正视自然条件、产业机构、社会稳定、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新疆“地广、人稀、需求弱”,经济相对落后于其他省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低,物流行业集约化程度低,导致物流企业发展缓慢[4]。在探索符合新疆实际情况的产教融合路径时,必须客观、协调、全面处理好各方因素,争取最优效益。
3.1 资源条件优劣分明,物流发展相对滞后
新疆矿产资源富集、农业资源优良、绿洲经济集中,但发展所需的水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物流资源等相对缺乏。物流走向大而散,区域内单一、单项流动严重。新疆地域面积大,区域差异明显,周边市场经济规模小,大部分经济规模不足以支持以城市为节点的物流基地建设。
3.2 物流距离长,交通内连外引显著不利,双向流通成本高
新疆与内地主要物流节点运输距离长,供应链时间长。区域产业结构单一和单一运输方式,使物流费用及运输成本加大,导致产品竞争力降低。
3.3 深远内陆型经济区位,对外贸易集中于中亚
新疆属于深内陆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强于参与全球化的外生性。新疆建成了中欧集装箱班列集结中心,西行班列形成的过路经济不可避免,新疆贸易的影响力主要在中亚。
3.4 区域工业经济以重化工业为主,物流赋能赋值效益低下
新疆工业主要是承接淘汰和落后产能,以高耗能、高载能的初级加工业为主的。产业链短,中间产品和终端产品少,产业分工处于低端,附加值低,延伸产业规模小。
3.5 三大国家战略并驾齐驱,国际政治经贸关系密切关联
新疆属“一带一路”陆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但在战略层面上,新疆区域经济的重要性让位于通道经济。首先是能源大通道作用。“丝路经济带”建设已有实质性进展,但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差异较大,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欧盟、中亚、美、日等都曾提出或正在實施与“丝路经济带”相博弈的欧亚连通战略。俄白哈关税同盟、欧亚经济联盟以及哈萨克斯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将进一步强化中亚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从而影响到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5]。
4 新疆物流教育存在的困难
4.1 物流教育相对集中,“一城独大”
“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竞争激烈,新疆教育厅实施了3轮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疆物流教育工作得到较快发展,基本形成了从中、高职到本科、研究生教育的立体通道。
截至2019年,新疆共54所高等学校。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等31所院校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昌吉和石河子3地。教育资源呈现明显的“一城独大”现象,占比达到58%。其中,开设物流及相关专业的占比达到48%,占新疆开设物流及相关专业高校的68%。
4.2 生源质量反差大,“三教”改革推进慢
2019年,新疆共54所高等学校和103所中等学校,形成了中高职、本科、研究生不同层次的办学结构,以及“直升专”“专升本”的“立交桥”通道模式,为新疆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一定数量的物流专业人才。
从目前招生生源比例和构成情况来看,新疆本科及以上物流专业,民汉比例相对较好,非母语学生整体国语水平均达标。而作为物流教育主体的高职物流方面,民汉比例达到8∶2。学生的国语水平不达标,直接影响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
在已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中,因培养目标差异、学校实训条件不同、地区经济及产业发展程度不同而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课程设置没有紧跟时代要求,不能与国家战略协同。不同层次物流教育专业课与其他类型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不强,实践操作模块化不衔接,缺乏不同层次专业特色,难以适应新时代和国家战略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和就业形势的要求[6]。
其次,有效的物流实践教学少,理论与实践相分离,课堂与市场脱节。各院校因培养目标差异、地区经济及产业发展程度不同、经费投入等,导致实训条件不同。物流作为技能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很多教学内容必须与实践结合,才能达到很好的衔接。
再次,“三教”改革推进缓慢,学生学习被动性强。目前新疆大多数高校物流教学过程基本以课堂讲授为主,“三教”改革推进缓慢。物流教材内容更新落后于市场要求,学生学习被动性弱,难以激发学习热情。
4.3 对产教融合办学制度的形式、模式和基地类型认识不到位
近年来,在职教改革发展进展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不断健全,基本制度和条件保障更加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依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实施和运行方面实践少[7]。《关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组合投融资支持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分类支持建设以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主导的“以教为主”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以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建设的“以产为主”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以地方政府主导建设的公益性公共实训基地。在这些方面,新疆的实践探索不够。
其次,作为市场化运作主体,校企在实施产教融合过程中各自优势对接错位,校企之间“貌合神离”,各种育人模式昙花一现。产教融合的表象是“政府无为”“企业冷淡”,现状是合而不深、难以融合[8]。政府主导作用欠缺,顶层机制设计不健全,龙头效应不明显。地方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的机构不积极、不作为,协同机制不畅,在建设产教融合基地时“等、靠、要”思想严重。
参考文献:
[1]刘宏.产教融合型生产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6(33):84-86.
[2]楊运鑫,罗频频.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4):39-43.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商贸物流中心建设规划(2016—2030年)[EB/OL].[2017-03-07].http://www.xjdrc.gov.cn/info/10504/7515.htm.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2014—2020年)[EB/OL].[2014-10-03].http://www.xjdrc.gov.cn/.
[5]王江,马卫刚.“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加快中国与中亚自由贸易区的构建[J].对外经贸实务,2015(7):24-26.
[6]肖复兴.嵌入式环节下高职教育校企专项实践性教学改革对接研究[J].中国培训,2017(7):26-27.
[7]罗汝珍.市场经济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7):8-11.
[8]陈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分析[J].职业教育,2015(9):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