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蕴
摘 要: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注重阅读既是学好语文的良方,也是应对新高考和新中考的良策,还是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如何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如何挖掘书源等一直是现代语文教学应该探究和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作者指导学生阅读的体会。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
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语文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语文教学重在阅读。阅读能够建立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信息;阅读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吸取精神荟萃。
一、何谓阅读?何谓阅读教学?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处理好阅与读的关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领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即看,学生不仅要认真阅读教科书,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多看课外书,以及阅读适合他们的一些报刊,这可以使其在掌握教科书中的知识的同时,积累一些好词佳句,获得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知道一些做人的道理,进而增强热爱祖国、人民、科学、劳动、家乡的思想感情,懂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读”有朗读、默读。
“朗读”是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章,这就要求教师要讲一口较标准的普通话,当好学生的表率。对学生的要求可分三步进行:一是正确,即不读错字,读准字音;二是流利,就是在朗读文章时不结巴,不断词、断句,有一定速度。学生走稳了前两步,再迈第三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步较难,教师应耐心帮助、告知学生:①各种标点的停顿时间;②长句子的断句停顿;③语速;④重音;⑤语调中的抑扬顿挫等。让学生读出喜、怒、哀、乐及崇敬、憎恶、向往、同情的意境,加深记忆和理解。
“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目前,在农村小学生中,有人把默读当成朗读,教师应该强调:默读是一种不出声、用心读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一边读文章一边想问题。默读应从低年级抓起,使学生逐步养成默读文章的良好习惯,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默读,学生可抓住主要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为什么要重视阅读教学?
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果学生能学会阅读,将终身受益。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古往今来,许多成名成家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宋濂、朱自清、沈从文、钱锺书、莫言等。
首先,多读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有些課文,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便能自己理解。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其次,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人的文化气质。特别是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能够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训练,让其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提高诗歌的教学效果。在语文学习中,好的朗读还能陶冶人的情操,增强艺术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有感情地朗读会让学生自觉地进入优美的境界中或喜、或忧、或怒、或乐,从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再次,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切不可忽视。多读一些好文章,能为学生的写作指点迷津。只有多读,才能不断积累丰富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才能用正确的观点驾驭生活素材;写作时,才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最后,阅读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阅读的过程,既是一个理解和吸收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和吸收知识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必将激活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例如,读了《蛇与庄稼》这篇课文,学生能从字、词、句的联系中认识到蛇与庄稼的联系,以及田鼠怎样影响庄稼的丰收。这样,学生不仅懂得了一些生态平衡的知识,还从中学到了要根据事物的联系去看问题,从而提高了认识能力,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三、如何指导学生阅读?
笔者教给学生读书的基本方法是“四级导读法”。它包括初读、细读、精读、品读四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弄清作者写了什么。农村学生知识面窄,需要教师指导帮助。
课前,让学生了解与新课文相关的学习内容,运用已有的方法去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课中,笔者先让学生自读。对不认识的字,学生应借助汉语拼音这一识字工具,或学生间互助,读准字词,读通文章。然后引导学生互查、互评,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第二步:细读。理清作者的思路,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这一环节的知识点是掌握生字词,学习构词、构句、构段、构篇方式,能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先让学生运用汉字自身的构字方法识记字形,再结合语境理解字义、词义、句义、段义等,如果发现疑点就要及时讨论解决,以加深理解,加强记忆。
第三步:精读。由浅入深,探究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笔者从词、句、段、篇入手,根据学生的年龄,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了解表面意思到领悟其背后蕴含的主旨,从理解内容到领会表达的感情,以提高理解能力。例如,《凡卡》一文,未写凡卡的爷爷是否收到信,仅以凡卡一个甜蜜的梦结束,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们经过讨论分析,一致认为,作者要给人们创造一个想象的机会,使人们想象:假如他爷爷收到信一定会接他回去,但这不可能,因为他爷爷替别人守夜,把他接回去也难以供养,还是会送他到其他的地方去做工,结果一样。假若凡卡在我国,学校会免去他的学费,让他读书,而且希望工程也会捐助他的。由此引导学生把自己想对凡卡表达的心意写出来,呈现出了一篇篇充满想象和活力的文章,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展现。
第四步:品读。品评作者写得怎样,好在哪里。先小组讨论,学生自评,然后学生间互评,最后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自评及疑点解决情况,教师会适时引导他们互相评价,讨论解决,这样能培养他们听说能力中对话语的理解能力和品评能力。
通过“四级导读法”,学生对一篇文章既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又掌握了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
四、课内阅读如何带动课外阅读?
在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用的课时最多,师生在阅读教学上投入的精力最大。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实现,教学要求能否全面达标。在长期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采取“课内示范,课外延伸”,以达到由课内引导课外、课外又激活课内的目的。例如,教古诗《赠汪伦》时,笔者引导学生第一步朗读诗歌,了解作者;第二步再读诗歌,理解诗句;第三步默看课文与情境;第四步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李白和汪伦,根据所扮角色的特点进行对话;第五步展示学生搜集的李白的诗歌;第六步学生总结收获。
要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引用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的一段精彩论述:“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如果学生只读课本,所得就会非常有限,且枯燥乏味,必须重视课外阅读。
五、如何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可读?
人们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了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的各种营养。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镇华国中学(以下简称“我校”)非常重视课外阅读,以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我校开展“阅读·梦飞翔”活动已有三年,不仅开设了阅读日和阅读课,而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有完整的阅读流程和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指导方法。由于学生人数多,图书室的藏书有限,加之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如何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可读呢?我校建立起“流动图书室”。每个班都设有图书柜,图书则是由各班师生捐赠,也可由学生自编。我校还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的方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作用,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去书店、农家书屋、图书馆,并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图书。并要求选择读物要做到:①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③类型要多样,即古诗、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总之,要求尽量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我校呼吁:学校、家庭、社会都积极参与,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有许多“花”可用来“酿蜜”。
课外阅读贵在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就会逐渐成为其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给学生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
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之梦。”愿学生拥有这个梦的权利,也希望教师能引导学生在此梦中飞翔!
总之,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学的拦路虎。它不仅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而且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笔者仅就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想与同人一起探讨阅读教学,恳盼赐教。
参考文獻:
[1]陈孝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33):228.
[2]李钦波.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语文课内外,2019(36):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