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可以发现,物理教学回归生活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将初中物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物理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其物理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给他们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本文将结合笔者的物理教学经验,针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展开研究讨论,希望能够对物理教师有所帮助,进而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享受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教学生活化的实质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有本质的了解,并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时坚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为学生讲解有趣的物理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生活化,并树立物理核心素养和生活观念,进一步提高其物理成绩。
观察以往的物理教学可以发现,教师在讲授初中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经常是将基本的知识点列在黑板上,而学生只是进行抄写,没有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深入剖析,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将教材上枯燥的知识进行生活化研究,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以北师大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为例,教师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物态及其变化”这节课时,可以在课前准备好本节课的导学案,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相关的物态变化给学生详细讲解,使学生在基本了解本节课的物理知识后,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观察雪糕的“凉气”为什么向下流动,并研究“窗花”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成为教师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直接的感性认知,并丰富学生的物理学习经验,教师应灵活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有趣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能够结合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获得有效的学习资料,进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中,提升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营造高效的物理学习课堂。以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例,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有关“运动与静止”的相关情景素材,为学生创设合理的生活化情境,如“大树和公共汽车之间有什么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学习,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物理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物理学习资源,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其物理认知。
物理学科是理性的、科学的,但我们的课堂气氛却不能过于严肃和理性,应感性地教学。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使其在知识不断碰撞的过程中树立物理思维,提升学生的物理认知。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机械和功”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如“在杠杆学习的过程中,你能区分筷子和剪刀在杠杆原理下有什么不同吗?”,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能直接公布答案,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交流,在不断地探讨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贴近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师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应富有生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不断地将课堂教学生活化,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为他们创造合适的生活情境,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相信,在广大物理教师的不断努力以及学生积极配合下,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提升,物理课堂会逐步实现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