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策略

2020-04-07 20:14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一题现实生活应用题

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而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启蒙的重要阶段,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达成教学目标。在应用题教学中通过一题多问、联系现实生活、合作交流归纳等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解题中逐步达到“一题多解”的目的,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应用题教学中采用一题多问,引导学生多向思维的萌发

数学应用题虽然答案具有唯一性,但是其解题的思路、角度是多样的。教师可以在应用题教学中采用一题多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对应用题进行多个角度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从单一的解题方法中学会多向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关于《分数乘法》的教学中,教材第16页有一道应用题需要学生解答,问题为:“鸡的孵化期是21天,鸭的孵化期比鸡长,鸭的孵化期比鸡多几天?”教师可以采取一题多问的方式,层层递进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1:“假设鸭的孵化期是A天,可以怎么列算式?”问题2:根据算式可以得出“鸭的孵化期是多少天”?问题3:“以此求出应用题答案,可以计算出鸡比鸭少几分之几天?”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开发大脑,首先对鸭子孵化期天数进行假设列出算式,根据题干得出,之后通过反向推导天,得出鸡比鸭少的天数为28-21=7天,那么鸡比鸭少了天。在解答中学生发现解题思路过于复杂,根据教师的假设法,发挥多向思维,直接得出答案是天。

二、应用题教学中联系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中许多应用题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实际生活出发,能帮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应用题,做好审题,只有充分地理解题干,才能更好地对应用题进行分析解答。小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在对一些应用题的题干进行阅读理解时很难产生共鸣,出现“读不懂、不理解”等一系列问题,如乘法运算的学习就是通过将实际问题导入来帮助学生理解。而联系现实生活能帮助学生简化应用题,将应用题与现实生活进行比较,从而解决数学应用题,在比较中分析、解决数学应用题,这同时也是一种多向思维能力的体现,能使学生在之后的应用题中找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促使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关于《分数乘法》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所使用的数学用语“xx 的几分之几”,数学教师可以将分数乘法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假如你在过生日的时候买了一个蛋糕,将这个蛋糕看作数字1,将其分为10份,你和父母分别吃了份,你们一共吃多少份?占全部蛋糕的多少?”学生经过实际联系与画图法得出算式或是份,全部蛋糕的即为。之后学生在做教材第7页练习1中第9题,可以很快地根据“xx的几分之几”审题得出答案为只。之后教师让学生做练习题,学生可以立马联想这在应用题中可以是“80的”“27的”,以此加快学生的列式计算速度,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三、应用题教学中建立合作模式,促进学生多向思维的相互交流

在应用题教学中建立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一对一的交流,这些都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分享自己解题思路的能力,促进学生多向思维的互相交流。面对同一道应用题,不同的学生会站在不同的思维角度思考解题方法,而在讨论学习中,共享多样化的解题经验,使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得到与自己不同的见解,通过分析不同的解题路径,比较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甚至开拓学生的创新解题思路,考虑是否在别的应用题中也可以采取这些方法或是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来解决更难的应用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关于《分数除法》的教学中,有一道应用题:“小明和爷爷一起去操场散步。小明走一圈需要8 分钟,爷爷走一圈需要10 分钟。求两人背向而行,多少分钟可以相遇?”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得出:“小明与爷爷1分钟走的距离分别为,那么两人走一圈相遇,可以列式为又分钟。另一部分学生采取了假设法,假设n分钟两者相遇,进行反推列出列式n分钟小明与爷爷走的距离为,那么走完一圈即为。这样在相互讨论交流中得出不一样的解法和思路,可以提高学生多向思维的创新。

总之,应用题的学习考量的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教师要注重在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的开发与创新能力,通过一题多问、联系生活、合作讨论达到对应用题的正确审题、开发多种解题思路,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当然,教师也需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的训练,使其的数学学习逐渐生活化,通过举办多样性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猜你喜欢
一题现实生活应用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一题多解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题多解在于活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