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数学学科作为重要的主科之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提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新课标对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提出具体的要求:包括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六个方面。但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仍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存在较多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探讨教学设计优化策略,推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走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之路,用先进的核心素质理念引领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
高中时期的数学知识学习已进入较高难度阶段,涵盖了复杂抽象的公式、概念、定义、变化多端的图形图像等内容,且内容是繁多的,使得高中生的数学学习难度系数是极大的。加上受我国长期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高中数学教师形成惯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所以课堂教学只是学生被动接受数量庞大、复杂度高的数学知识点,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实现,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特别是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一旦遇到相对复杂的数学问题就会立刻产生畏难心理。特别是面对严峻的高考压力,重理论轻实践、题海战术的问题一直难以扭转,使得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固化,学习过度依赖教师的教学安排,严重影响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不利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水平处于偏低水平,高中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十分普遍。
1.高度重视高中生学习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高中数学教师应树立高度的认识,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借助教学设计优化调整,将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根据教学实践可知,高中生具备较强的自主意识,对于被动接受知识讲授是比较抗拒的,但迫于教师在课堂强势主导地位而妥协接受。所以数学教师必须站在引导和辅助的角度上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贴近学生意愿参加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开展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的《交集、并集》一课教学时,教师可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学习采取自行组队的方式,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并由小组内部自行决定成员担任的角色与责任,而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小组探讨学习的问题,具体设计参考为:以小组为单位,若整组成员均是同性则称为A 组,若成员是异性组成的称为B 组,在小组内讨论AB 组间的异同点。如此一来就贴近学生的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当学生把这个问题分析解决后,教师再将它延伸到课堂教学的交集、并集相关的知识内容中去。借助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使得教学内容开展因贴近学生兴趣而得到不断深化延伸。
2.优化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知识源于生活,课程改革更加强调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生活,使得学生掌握更多处理现实生活问题的本领。当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以及题海战术只会让学生机械式地学习,不仅大大削弱学生学习兴趣,更会导致学生无法将知识灵活运用,高考完后所有知识交还给教师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教师应积极联系生活,将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优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借助现实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深化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理解与掌握,同时能够自主探索实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巩固知识内容。例如,在教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分层抽样》这一课时,教师可列举实际生活中不同的调查问卷形式与社会热议话题,抽取其中一个,如幸福感调查,指导学生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设计不同年龄层的人群的幸福感评分值,还可以再安排学生课后就自己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设计调查内容,使得学生通过思考与实践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技巧,深化数学知识的理解。
3.创新教学模式,激活教学氛围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老旧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科技发达的社会,不利于学生掌握与时俱进的学习手段,并且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判断、创造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在教学设计方面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活教学氛围,让学生带着兴奋的心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接触到更多的学习方法,如游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竞赛等等。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较多问题,亟待广大教师积极探讨教学设计优化策略,切实促进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提升,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