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立珍
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是课程变革的重点,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式,在实验中获取知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意识到化学知识对人们生活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品格,满足社会的需求。文章主要是在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给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小组合作探讨就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还能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每个学生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优势,学困生要努力找到自己的定位,一些学生擅于领导,一些学生擅于调度,还有的学生动手操作素养比较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够让学生勇于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将具有不同长处的学生安排到一个小组中,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让学生从全方位得以发展,提高小组的竞争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探讨,说出制取氧气的方式,看哪个小组写出的关于制取氧气的方法最多,看哪个学生写出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最多,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课程更加活跃。教师要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推动学生更好的发展。
学生如果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能感受到智慧和灵感,化学是以实验为重的课程,学生如果没有问题的引导就不会得到探究的结论。学生在实验中学习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能不断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可以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从而提升学以致用的素养,教师和学生加强互动交流,在合作中进行探讨,找到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在问题中就能不断活跃课堂氛围,从而让课堂更加活跃,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交际素养。比如,在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制取氧气时怎样看装置的封闭性?在运用试管加热时应该注意哪些情况?试管为什么要向下倾斜?将棉花放到试管口运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意义是什么?运用哪些方式可以搜集氧气,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方式?当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后,如果遇到思维方面的障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引导,引导学生不断对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发挥出学生的长处,让学生在探究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教师在讲授问题时也要给学生提出具有学习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不断对问题进行探讨,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素养。教师在讲授氧气的性质的知识时,运用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会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在室内着火的情况,如果打开门窗,火会烧的更旺的因素是什么?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身份,改善教学效果,将课程还给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另外,在化学知识的讲授中,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活跃课堂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
在化学知识的讲授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强。不能总是运用学习成绩评价学生,教师应该从客观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理性看待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找到发展的“生长点”,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断努力,让学生能力弱的学生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看齐。基本上每个班级中都有优等生和学困生,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困生的学习优点。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但是大部分学困生对教师都是畏惧的,不敢接近学生,在情感上与学生也非常疏远。教师对学困生应该从生活中做到应有的关怀,在学习上也要不断帮助,这样才能让学困生发自真心接受教师,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加强与学困生的交流互动,找到科学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了解学生的长处,不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思维方面的障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念。
化学实验在课程中是重中之重,教师运用充满趣味性的实验,为学生讲解知识,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比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变成四氧化三铁,没有颜色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会变红。这些实验现象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实验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知识的本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CO2性质的实验知识时,可以提出下列问题:将石灰水通入CO2,会出现怎样的现象。教师运用问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总之,在新课改下,教师在课堂中不再占据权威性的地位。在课程中,教师应该和学生加强交流互动,做好自己的角色,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让课程更加活跃,实现教学目标,将新课改贯彻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