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单单只是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远远不能做到将数学“学精”。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都付出很大的努力,尤其是数学中还涵盖很多微小的知识点,学生稍有不慎就可能遗漏。再加上许多类似的问题都有一套规律,如果学生自己不加以总结,很可能就会在做题的过程中降低速度,导致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运用语言的艺术。良好的语言艺术能够让学生感到如沐春风,体会到数学课堂的乐趣和魅力,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要保证极高的准确性,包括数学课堂上对概念以及定理解释的准确表达,以免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出现曲解的情况。
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语言表达要规范之外,同时还需要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让说出去的话更加生动优美,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加强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或者列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这样不仅能够形象地表达数学内容,更容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语言表达的生动性与学生的兴趣有直接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语调、语速和说话的感情等,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高中数学相比较初中时期在难度上有很大的跨度,学生学习起来也不容易。而且还有很多学生由于数学难度太大,一度产生放弃的念头。因此,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更有必要了。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教师也要尝试多种创新型教学方法,通过语言的转化将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尽量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教师语言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关键,相比较死气沉沉的数学课堂和平铺直叙的教师,学生明显更喜欢在课堂上和他们进行互动的教师。运用语言艺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数学思维的创造性和独创性,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要及时地把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运用语言艺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学生快要触碰到正确答案时进行启发性的提问,帮助学生探索真知。对于学生刚刚学习的知识,一定会有疑问,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质疑,同样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之一。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只有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才能够在一次次的数学训练中增强思维意识,而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思路走。高中数学有很多定理和概念都没有给出推理过程,只给了学生一个最后的结论,学生将这些定理和公式运用得再灵活,都不如自己将这个过程推理一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具体问题。这样才不会导致本末倒置,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或者略微超过自己的能力水平,称之为潜能。只有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真正做到在做题的过程中游刃有余。
传统教学注重学生的成绩,却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意愿,这样的练习方法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要注重导入阶段这一环节,在导入的过程中运用语言艺术,激发起学生对本堂数学课的兴趣。
例如在《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这堂课中,空间几何图形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进行随意的变换,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更不能死板地教学。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又到了我们的数学课,在上课之前老师忽然想起来上周去省博物馆参观的时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科技成果,让我很吃惊。但是我在参观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不知道同学们可不可以帮助我解决。”这样的开场能够把学生的兴趣都吸引过来,学生非常希望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也都会集中注意力了。之后,教师可以接着说:“在省博物馆里面,我看见了一架飞机,它是由多个面组成的,但是在观察这架飞机的时候,我对它其中的一些几何结构有些迷茫,现在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探究,这架飞机的几何模型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然后用多媒体出示飞机的立体模型,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整个课堂授课环节是教学中的重点,这不仅仅是一个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教师同样也在向学生传递着自己的教学理念,因此这一环节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须具有艺术性。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能够让学生透过题目捕捉到关键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在课中运用语言艺术,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促进学生构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广义的角度来看,高中的学科之间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除了数学这种本身包含的几何和代数知识,学生往往能够从数学题目中看到有关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综上所述,数学的教学需要艺术,而数学语言的艺术性,同样也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必然选择。良好的语言艺术能够凸显数学课堂的魅力,教师在课上要把控好自己的语速和语调,为学生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