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星
泰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泰州 225300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消化科常见疾病,也是外科急腹症之一。该病具有起病快、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如未及时治疗,极易引发脓血症、弥漫性腹膜炎,甚至导致休克、死亡[1]。本研究就腹腔镜修补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血清IFN-γ及sICAM-1的影响作出如下探讨。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6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40.26±2.13)岁;发病时间1-15h,平均时间(8.01±3.52)h。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40.30±2.24)岁;发病时间2-13h,平均时间(7.95±3.37)h。统计学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利用插管给予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于患者腹正中作一切口,以胃十二指肠为纵轴,采用1号针线逐层间断缝合,以穿孔边缘0.5cm为最佳距离,在穿孔部位覆盖大网膜,后进行结扎缝合。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缝补术:患者取仰卧位,给予全身麻醉,建立气腹,在脐部下方插入10mm套管,以便观察孔,利用腹腔镜探查腹腔,以便准确操作。于左右锁骨中部肋缘下方约2cm处分别置入5mm与10mm套管作为操作孔,将腹腔内渗液及脓液洗净后找出穿孔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可进行直接修补,胃溃疡穿孔则需采用开腹治疗法中活检,以便排除癌行穿孔或溃疡恶变后进行修补,再对腹腔多次冲洗,将引流管置于腹腔后关闭穿刺孔。
1.3 观察指标 术后3d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时静脉血5mL,以离心分离技术取出上清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IFN-γ(干扰素-γ)与s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IFN-γ与s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清相关指标对比(Mean±SD)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IFN-γ与s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修补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具有显著干预效果,有助于调节IFN-γ与sICAM-1水平。原因在于腹腔镜修补术可直接通过直视对腹腔内进行探查,加之清洗腹腔,可有效避免腹膜炎的发生。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前无法准确预判病变位置的弊端,腹腔镜修补术可有效弥补,并利于降低误诊、漏诊的可能性[2]。此外,采用腹腔镜修补术对患者造成的创口较小,使患者易于接受。据相关研究显示[3],且在不同术式下,腹腔镜修补术中患者的出血量也相对较少,极大程度的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因此,该术式也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同时也有效节省了医疗成本。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修补术可有效降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IFN-γ、sICAM-1水平,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