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皮内注射方式对患者疼痛的影响

2020-04-07 12:43王萍陈颖李鹏飞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皮试前臂注射器

王萍,陈颖,李鹏飞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河北 衡水 053000

现今药物过敏试验越来越多,传统的皮内注射方式,由于逆皮肤纹理实施,进针时患者会产生强烈的疼痛感,极易到期其荟萃先紧张情绪和剧烈疼痛的不良感受,并导致其因恐惧进针时的疼痛而拒绝再次进行皮试。本次研究中,笔者在对进针方式进行了改良,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随机选择我病区2018.1-2018.12住院患者200人,其中男性100人,女性100人,年龄5—65岁,本次实验排除敏性疾病患者,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药物过敏试验而进行皮内注射,并愿意配合观察,能正确表达注射后局部及全身反应。本次实验采取随机分组,观察时间为进针开始至注射完毕拔针。

1.2 方法 ①药物准备:按药物说明用注射用水溶解后配制所需皮试浓度。②注射部位:注射部位选择前臂掌侧下1∕3段。③注射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选用1毫升注射器由固定护士操作,每天进行观察记录。单日采用顺皮肤纹理方向。实验组选择患者右侧前臂下1∕3注射区用75%酒精进行消毒,待干,操作者一手握住患者腕部的背侧,并绷紧患者的皮肤,顺皮肤纹理方向,即注射方向与患者的前臂垂直。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后,左手拇指固定注射器,同时推入0.1毫升皮试液,使皮肤形成一圆形隆起,皮肤变白毛孔变大后迅速拔针。双日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法(即对照组),选择患者右侧前臂下1/3注射区,用75%酒精消毒,待干,操作者一手绷紧局部皮肤,一手平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刺入皮内,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固定针栓,注入药液使局部隆起呈半球状皮丘即推入0.1毫升皮试液,同样为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后拔出[1]。二组在皮试完成后均给予常规心理护理。

1.3 观察指标 ①疼痛程度:参照VRS疼痛分级标准,分3级[2].轻度:注射部位疼痛不明显,愿意接受注射。中度:注射部位疼痛感觉可耐受。重度:注射部位疼痛感觉明显,惧怕治疗[3]。②注射量过少:观察皮肤有无形成一圆形隆起。③注射过深:观察局部有无皮下出血。④脱针:观察有无患儿哭闹脱针,过浅。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3.0的统计软件完成。

2 结果

实验组在局部疼痛方面,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实验组皮下注射成功。皮下出血、脱针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Ⅱ。

表1 两组局部疼痛程度发生情况的比较

表2 两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皮内注射是进行药物过敏试验的首选方式,传统进针方式是将针尖与患者前臂平行刺入,采用逆皮肤纹理的方式进针,由于刺激较大,患者的疼痛反应极为明显,容易对皮试准确率造成一定的影响。若皮试患者的年龄较小,其在哭闹时可能出现大幅度的动作,例如手腕上下摆动幅度较大或者身体来回晃荡,容易导致其出现注射不良,局部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甚至造成一定的危险;本次研究显示改良后的进针方式效果极好,患者出现疼痛的程度较轻,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与常规的注射方式形成了较大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的方式采用针头与患者前臂垂直的方式刺入,由于人们在长期活动中手腕上下活动较多,而左右活动较少,故在前臂掌侧下1/3的皮肤纹理为横行纹居多。顺皮肤纹理进针患者疼痛感较轻,且利于小儿皮试时的固定,防止小儿哭闹时因针头斜面刺入过深或过浅脱针,安全性较高,能够保证药物过敏试验的正常进行,为试验结果的准确判定奠定了基础,减少了皮试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猜你喜欢
皮试前臂注射器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我院头孢菌素皮试情况及经济学分析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成人前臂淋巴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拆除眼科美容缝线中7号注射器针头的临床应用
子宫输卵管造影推注器的研制与使用方法
急诊皮试告知单的设计与应用
牵引下前臂旋滚法对纠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