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刚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浙江 杭州 311115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结石常见症之一,临床中多采用碎石手术方式予以治疗,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临床应用范围较高[1]。本研究就输尿管结石患者治疗方式进行分析,讨论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应用效果差异。
表1 输尿管结石患者直径≤10.0mm、>10.0mm输尿管上段、中下段结石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1.1 临床资料 择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我院纳入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46例,利用抽签法分组,其中分为实验组(n=73)与参照组(n=73)。实验组输尿管结石男42例,女31例。年龄分布24-62周岁,均值(43.26±10.52)周岁。结石直径分布4-24mm,均值(13.68±5.69)mm。参照组输尿管结石男44例,女29例。年龄分布24-63周岁,均值(43.29±10.55)周岁。结石直径分布4-23mm,均值(13.65±5.62)mm。输尿管结石患者年龄、性别、结石直径分布结果未见显著差异性特征(P>0.05),其校准结果对比值与统计学要求一致。
1.2 方法 参照组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通过超声对其结石位置进行明确,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仪器实施治疗,冲击次数为3000次[2]。实验组予行钬激光碎石术,通过钬激光碎石仪进行治疗,实施全身麻醉,并置入输尿管肾镜,行常规导尿管置管,在观察到患者输尿管内结石病灶后,插入激光传导纤维,固定结石后将结石击碎,其碎石控制在3.0mm以下,放置输尿管导管,行抗感染治疗[3]。
1.3 统计学分析 全部14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病案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之中,以χ2检验直径≤10.0mm、>10.0mm输尿管上段、中下段结石疗效及血尿、输尿管穿孔、感染、结石上行并发症情况,(n%)是其表述方式。统计学判别标准是P<0.05。
2.1 输尿管结石患者直径≤10.0mm、>10.0mm输尿管上段、中下段结石疗效比较 对比输尿管结石患者不同直径结石疗效数据(见表1),≤10.0mm输尿管结石患者输尿管上段(93.75%、94.74%)、中下段结石(94.73%、94.11%)疗效具有一致性,P>0.05,实验组>10.0mm输尿管上段(89.47%)、中下段结石(84.21%)疗效高于参照组(57.89%、47.62%),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对比输尿管结石患者并发症情况(见表2) 。
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临床常见的治疗输尿管结石手段,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本研究对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于输尿管结石疗效加以分析,结果表明,≤10.0mm输尿管结石患者输尿管上段、中下段结石疗效具有一致性,实验组>10.0mm输尿管上段、中下段结石疗效高于参照组,实验组血尿、输尿管穿孔、感染、结石上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对患者的组织损伤较低,故患者接受程度较高,但部分直径较大的结石,仅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效果欠佳,易造成结石粉碎程度不足问题。而钬激光碎石术虽具一定的损伤性,但对于结石直径较大的患者而言,能够有效提高其临床效果,且治疗安全性水平较高。
综合以上结果,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治疗起到了显著效果,钬激光碎石术于直径超过10.0mm输尿管结石治疗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