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柏香,梅甘霖,漆钰
高安市人民医院 1 产科,2 麻醉科 (江西高安 330800)
分娩疼痛为正常生理过程,但初产妇无分娩经验,对阴道分娩认知欠缺,易产生害怕、紧张等不良情绪,导致分娩疼痛,损害母体内环境,影响产程及分娩。临床多采用麻醉药物镇痛,但不同药物临床效果不一[1]。罗哌卡因、芬太尼为既往临床常用麻醉药物,罗哌卡因可抑制细胞钙离子通道,阻断神经传导,芬太尼能选择性阻断痛觉传导,两者应用效果在临床得到大量证实,但针对两者联合应用报道尚少[2]。本研究探究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72名,按麻醉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6名。试验组年龄21~32岁,平均(27.16±2.25)岁;孕周38~41周,平均(39.26±0.54)周;体质量指数24~32 kg/m2,平均(28.64±1.06)kg/m2。对照组年龄22~33岁,平均(27.51±2.63)岁;孕周38~41周,平均(39.46±0.57)周;体质量指数24~32 kg/m2,平均(28.91±1.03)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无经产史的产妇;(2)足月头位的产妇;(3)接受阴道分娩的产妇;(4)无凝血障碍的产妇;(5)临床资料完整的产妇;(6)无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的产妇;(7)胎儿体重 <3 500 g 的产妇;(8)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产妇。排除标准:(1)有麻醉禁忌证的产妇;(2)有相关药物过敏史的产妇;(3)合并恶性肿瘤的产妇;(4)合并血液系统或其他传染性疾病的产妇;(5)合并肝、肾器官功能严重障碍的产妇;(6)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妇;(7)合并多胎妊娠的产妇;(8)存在阴道分娩禁忌证的产妇;(9)依从性差无法配合阴道分娩的产妇;(10)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或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本研究的产妇。
两组均在产妇宫口开至约3 cm时,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并密切监测产妇及胎心状况。
对照组予以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于产妇L3-4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长度约3 cm),注射3 ml 1%利多卡因(江苏朗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259),5 min 后无脊麻现象,经硬膜外腔注射10~15 ml 0.17% 罗哌卡因(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208),硬膜外导管连接电子镇痛泵,首次剂量6 ml/h,低速注入,后加快注入速度至镇痛效果满意。
试验组予以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于产妇L3-4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长度约3 cm),注射7 ml 1%利多卡因(江苏朗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259),5 min后无脊麻现象,经硬膜外腔注入7 ml混合麻醉剂[150 mg罗哌卡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174),0.2 mg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2076),126 ml 0.9%氯化钠注射液],5 min后测量疼痛平面,明确麻醉效果,且无不良反应,连接镇痛泵,注入混合麻醉剂,首次剂量7 ml,持续剂量为7 ml/h,如感觉疼痛可30 min追加1次,每次7 ml,待产妇分娩结束时停止用药。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麻醉前、麻醉10 min后、麻醉1 h后、麻醉2 h后疼痛度,总分10分,评分越低,疼痛度越低。(2)比较两组第1、2、3产程时间。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麻醉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10 min 后、麻醉1 h 后、麻醉2 h 后,试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s)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s)
组别 人数 麻醉前 麻醉10 min后 麻醉1 h后 麻醉2 h后试验组 36 7.82±0.73 2.74±0.56 1.59±0.34 1.36±0.31对照组 36 7.76±0.80 3.85±0.61 3.28±0.57 2.74±0.46 t 0.332 8.043 15.278 14.927 P 0.741 <0.001 <0.001 <0.001
试验组第1、2、3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min,±s)
表2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min,±s)
组别 人数 第1产程 第2产程 第3产程试验组 36 113.69±24.18 35.92±4.36 4.29±1.12对照组 36 185.36±23.51 52.81±4.51 8.64±1.08 t 12.751 16.155 16.775 P<0.001 <0.001 <0.001
阴道分娩过程中子宫规律性宫缩、宫口扩张、胎儿不断娩出易损伤产妇阴道组织,组织末梢神经将机体刺激传输至神经中枢,导致产妇疼痛剧烈。受阴道分娩疼痛因素影响,选择剖宫产产妇数量逐渐增多,但剖宫产手术创伤大,且后遗症发生风险高。相关研究指出,通过使用麻醉药物可维持良好镇痛效果,达到无痛分娩的目的,但若麻醉药物使用不当,镇痛效果欠佳无法满足产妇无痛分娩需求,镇痛过度易阻滞产妇运动功能,影响分娩[3]。因此,临床应积极探讨一种理想麻醉方案,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
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为临床常用麻醉方法,可满足产妇镇痛需求,且不会影响产妇正常宫缩。罗哌卡是新型酰胺类麻醉药,可抑制细胞钠离子通道,阻断神经兴奋;硬膜外注射可减轻中枢神经毒性,避免对胎盘血流、新生儿呼吸状况产生不良影响[4]。芬太尼为阿片类镇痛药物,能与产妇脊髓中阿片受体结合,选择性阻断痛觉传导;镇痛效果迅速,使用后4~10 min即可起效,20 min脑脊液药浓度达到峰值;硬膜外注射可提高药物麻醉效果,减少药物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5-6]。本研究探究予以初产妇无痛分娩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研究结果显示,麻醉10 min后、麻醉1 h后、麻醉2 h后,试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试验组第1、2、3产程较对照组短(P<0.05),表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可降低两者各自药物使用浓度,降低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抑制作用,提高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初产妇无痛分娩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可降低VAS评分,减轻分娩疼痛度,缩短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