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类培养的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调查

2020-04-07 05:19尹欢欢钱志刚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2期
关键词:认同度专业学位学位

尹欢欢,钱志刚

(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院,安徽 蚌埠 233030)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两个文件,这标志着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形成了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驾齐驱的二元化格局。研究生分类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1]。近二十年,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但随着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需求的增加,临床医学专硕招生规模随之增加,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人们广泛关心的问题。临床医学研究生作为培养对象是研究生教育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是对培养质量最有发言权的群体之一。通过比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分别简称为“专硕”和“学硕”)的考研动机、学位类型认同度、导师制度和就业意向,发现双方的异同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安徽省四所医学院校(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蚌埠医学院和皖南医学院)的全日制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是在参照相关文章[2-5]的基础上,根据《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读状况调查问卷》[6]修订而成。问卷共35个条目,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读研动机、学位类型认同度、导师制度和就业意向等内容。在各院校辅导员和班长的帮助下,按各院校招生比例,以不记名和随机的方式向在校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发放问卷。共发放1 000份,学硕与专硕各500份,有效回收问卷共838份,有效回收率是83.8%,其中学硕402份,有效回收率为80.4%;专硕436份,有效回收率为87.2%。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EXCEL2016录入数据,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百分比(%)和2检验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学硕中,男生占24.3%,女生占23.9%;年龄集中在26~30岁,占23.2%。专硕中,男生占26.5%,女生占26.7%;年龄集中在20~25岁,占37.2%,见表1。

2.2 考研动机

将考研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学硕中,内部动机占43.3%,即“对科研感兴趣”和“想在专业上有成就”,分别占22.4%,20.9%;外部动机占51.7%,即“调剂,不想放弃学习机会”“就业压力”和“专业学位分流至科学学位”,分别占27.1%,20.1%,4.5%。专硕中,内部动机占39.9%,即“所学知识有很强的应用性”;外部动机占57.4 %,即“就业方向明确,有较强的竞争力”“毕业后能取得规培证”和“调剂,不想放弃学习机会”,分别占29.4%,26.6%,1.4%。

表1 临床医学学硕和专硕基本信息(n=838)

2.3 学位类型认同度

学位类型认同度的调查中,设置的题目是“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您还会选择本学位类型吗?”。学硕和专硕中,分别有65.2%和16.1%的学生表示不会选择,34.8%和83.9%的学生表示仍会选择。两种学位类型研究生学位类型认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临床医学学硕和专硕学位类型认同度统计表(n=838)

2.4 导师制度

学硕中,实施单一导师制的占63.4%,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制占34.1%;专硕中,实施单一导师制的占62.2%,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制占36.5%。两种学位类型导师制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临床医学学硕和专硕导师制度统计表(n=838)

2.5 就业意向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硕中,73.1%倾向于医疗机构,12.2%倾向于科研机构,7.7%倾向于高校单位,7.0%倾向于继续深造;专硕中,96.8%倾向于医疗机构,1.6%倾向于继续深造,1.1%倾向于科研机构,0.5%倾向于高校单位。两种学位类型研究生就业意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临床医学学硕和专硕就业意向统计表(n=838)

3 讨论

3.1 两种学位类型的硕士研究生性别分布渐趋平衡,年龄集中在20~25岁

2018年1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显示,与2010年比,2017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数增加到127.8万人,占全部研究生的48.4%,高校男女研究生比例趋于平衡[7]。在这种大环境下,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中男女研究生比例也渐趋平衡。此外,20~25岁的硕士研究生最多,生源多是应届本科生,其中专硕多于学硕,可能因为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从以学术型为主向以应用型为主转变,医学院校加大专硕的招生力度。

3.2 考研动机都倾向于外部因素,呈功利化趋势

两种学位类型硕士研究生的外部动机所占比例都是大于内部动机的,说明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考研动机倾向于外部因素,考研动机不纯,呈功利化趋势,这与刘海波[8]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学硕考研内部动机所占比例高于专硕,学硕更多的是对科研感兴趣,而专硕则是因为所学的知识应用性较强,这与两种学位类型的自身性质密不可分。专硕考研外部动机所占比例高于学硕,其中“就业方向明确且竞争力强”是专硕的重要外部动力所在。这说明就业形势严峻,迫使他们希望通过考研来增加竞争力,这与孟维静[9-10]等的研究结果相似。此外,学硕中调剂生占27.1%,远高于专硕的1.4%,这也从侧面说明学硕的生源质量低于专硕。

因此,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考研动机,端正考研态度,理性看待考研,形成正确的考研观,认真考虑考研是否符合自己期望的发展方向,找准职业定位。学校要差别化培养两种学位类型的硕士研究生,密切关注社会需求,根据医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积极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考研决定;尽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毕业生举办考研和就业讲座,邀请在读研究生与本科生交流考研经验。父母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支持学生的兴趣和追求。用人单位应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制定合理的用人标准。

3.3 学位类型认同度存在差异,专业学位认同度较高

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两种学位类型研究生对本学位类型的认同度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对专业学位的认同度高于对科学学位的认同度,这与其他人[5,11]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尚有4.5%的学硕是由于专业学位分流机制而转读学术学位,说明大部分学生倾向于选择专业学位。主要原因可能是专硕的外部吸引力较大,毕业后可实现“四证合一”(研究生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因此,要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位的认同度。培养单位要同等对待两种学位类型,加大对科学学位的宣传力度,增加其外部吸引力;合理控制两种学位类型的招生规模,缓解学硕的就业形势;对于入学后的学硕,进行学位类型认同度的调查,对于认同度不高的学生,针对性的开展指导与帮助,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其熟悉科学学位的性质,加深认知,尽可能消除偏见。外部动机具有不稳定性,需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使其将内部动机作为根本动力。

3.4 尚不能认为导师制度存在差异,都以单一导师制为主

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尚不能认为两种学位类型研究生的导师制度存在差异。表3可以看出,两种学位类型都以单一导师制为主。单一导师难以兼具高水平的科研和实践能力,会导致研究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单一,难以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不利于跨学科发展。由于导师工作岗位固定,医疗和科研工作繁忙,指导学生时间不足,且学生要去临床各科室轮转,流动性强,故单一导师制难以满足临床轮转的要求。

建议将全程导师与阶段导师相结合,塑造复合型导师队伍。一方面,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制不仅能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领域,整合相关学科知识,而且能实现全面而系统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出“双强型”(强实践能力,强科研能力)的人才。可采取全程导师与阶段导师相结合,全程导师是研究生报考的责任导师,负责监管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指导和检查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临床轮转和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等环节[12];阶段导师即各科室轮转责任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轮转科室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临床技能训练。另一方面,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素质,培养复合型导师。建立严格的导师遴选标准,完善导师激励政策;构建系统的导师培训体系,支持导师与其他学科导师进行跨学科合作,鼓励参加学术研讨会,与国内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塑造复合型导师队伍;畅通师生沟通机制,提高导师指导效率,定期组织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研讨会, 导师出席率列入年终导师资格考核[13]。

3.5 就业意向存在差异,都倾向于医疗机构

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两种学位类型研究生就业意向存在显著差异。学硕和专硕就业意向都倾向于医疗机构,但专硕集中程度更高,这难以体现两种学位类型的差别化培养。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国家设定的培养目标笼统,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脱离了经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二是培养单位忽视分类培养的重要性,未明确区分两种学位类型的培养目标,以致培养模式和方法不明确[14],从而偏离了分类培养设置的本意;三是导师忽视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差异, 未能对学生作出正确引导,使两种学位类型的教育结果趋同[15];四是学生个人缺乏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将职业定位禁锢于临床医师等。

建议明确区分两种学位类型的培养目标,切实做好分类培养。培养目标是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逻辑前提,亦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16]。从培养目标出发,经过若干教育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了一个培养过程。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果与培养目标的重叠面大,说明结果与目标达成度高,反之达成度就低[17]。首先,要明确区分两种学位类型的培养目标。科学学位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主要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人员,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教学和科研人员或储备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才,要求掌握本学科坚实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具有进行创造性学术活动和较高水平科研工作的能力;专业学位主要是为医疗机构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临床医师,侧重于提升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要求具有坚实系统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一定的科研能力,熟悉临床科学研究过程[18]。其次,医学院校要找准目标定位,切实做好分类培养。培养目标要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需求的变化,立足于硕士研究生自身发展和就业的特殊需求[19],与学校办学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契合。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确定两种学位类型的招生规模,规避招生不足和供大于求的情况。最后,研究生要建立理性的就业价值取向,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研究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职业方向,主动强化职业规划意识,转变被指导、被规划的观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20];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职业定位,向全面型人才发展,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

猜你喜欢
认同度专业学位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和提升路径
——评《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研究》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