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 402160)
在临床中,心血管疾病十分常见,冠心病的占比较大。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基本政治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等。这种病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大多数老年患者都对冠心病的疾病认识不足,对自身的疾病比较担心。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将会给后续治疗和康复工作顺利开展带来直接影响。而慢性心力衰竭作为临床中比较普遍的病症,通常是由于多种心血管疾病导致,并且使得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死亡率升高,对患者生活和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本次探究选择于某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配患者数量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运动康复训练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从2018年3月到2019年8月于某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配患者数量各2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数量为11例,女性患者数量为9例,年龄为59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25±3.24)岁,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男性患者数量为12例,女性患者数量为8例,年龄为59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01±3.35)岁,采用运动康复训练方式,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差异,可比较(p>0.05)。
在对照组中,主要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式,也就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病症,通过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其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在患者基本病状得到控制以后,根据每个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案,从低到高进行康复训练。在开始的前三天,需要对患者进行肢体简单训练,如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进行肢体运动和翻身,在医护人员专业示范以后,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训练,每天两次;在第四、第五天,可以安排患者进行腿部运动,如活动脚、踝等部位,运动时间可以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进行设定;在第六和第七天时,可以安排患者适当床上运行,如胸、肩等运动;在第八和第九天,安排患者下床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让患者辅助椅子等工具进行训练,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每天两次;在第十天时,可以安排专业进行医疗体操训练,按照训练要求进行肩颈及上肢活动;在第十一天时,可以安排专业进行平地训练,每次训练距离为150m左右,每天两次;在第十二天时,可以把平地训练距离加长,或者通过上下楼进行康复训练,每天两次;在第十三及十四天时,可以将运动距离延长至1km,每天两次;在十五天以后,适当延长患者运行时间,三周为一个疗程,接受训练四个疗程以后进行效果评价。
在对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四点。第一,运动前后需要对患者心率及脉搏等情况进行检测,在运行过程中要求家属陪同,患者如果存在心绞痛或者呼吸困难等症状,应该及时安排医生检查,停止运动;第二,在运行过程中不可给患者服用扩血管方面的药物,防止由于运动出汗导致血压下降;第三,因为酒精将会造成心肌收缩性的减少,所以在运动前后不可饮酒;第四,由于服用利尿剂将会造成患者电解质紊乱,从而出现心律失常等状况,所以要求患者定期接受电解质检查。
显效:患者心衰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患者体征得到了控制,心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并且心电图检查也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患者心衰症状得到了改善,并且患者体征也实现了基本控制,心功能逐渐好转,并且心电图检查比治疗之前明显好转;无效:患者心衰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并且患者体征没有得到控制,心功能没有恢复正常,并且心电图检查也均无改善。
采用运动康复训练方式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9例,占比为95.0%,其中,显效为 8例,占比为 40.0%,有效为 11例,占比为55.0%,无效为1例,占比为5.0%。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总有效率为13例,占比为65.0%,其中,显效为6例,占比为30.0%,有效为7例,占比为35.0%,无效为7例,占比为35.0%,组间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采用运动康复训练方式的实验组,在心功能改善方面远远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更大,组间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态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组间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作为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这是由于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随之下降,老年群众患有心血管的几率随之升高,并且治疗难度比较大,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将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断衰退,更加容易患上慢性疾病,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病症。所以,在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时,需要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情绪和负面影响,让其积极配合,在医生及护理人员的专业帮助下,让其快速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生活。
对应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随着其心血功能的衰退,心输出量将无法满足全身组织运行需求,运动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体力不支、胸闷气短等症状,使得患者运动耐受力随之下降。因为心室收缩异常,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将会出现心室收缩不充足,心室充盈压升高而导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造成心室功能异常。患者在接受极量运动过程中,博出量与心率储备的降低,心输出量下降,舒张异常。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为心室充盈阻力增加,运动过程中需要较高的心室充盈率通过心室扩大实现,使得心室舒张容量增加。随着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变化,心室扩张性降低,造成心室舒张内压及肺毛细血管楔压升高,加剧呼吸困难。另外,通过调查得知,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障碍往往和呼吸系统结构异常有着直接关联,其中包含了持续肺动脉高压导致的肺动脉血管损伤、纤维化等。在运动过程中,肺充血不足,每分通气量逐渐升高,并且增幅远远超出二氧化碳排出量,也就是每分通气量/每分二氧化碳产生量增加。除此之外,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包含了骨骼肌和心肌细胞的氧化代谢等功能紊乱,所以,在传统治疗理念中普遍认为,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卧床休息。
近年来,我国开始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治疗,有效处理了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的机体功能衰退等问题,并且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从运动康复治疗角度来说,其已经成为了当前临床广泛采用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让其发挥多脏器与系统病症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之前临床中,认为卧床休息是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主要方式,由于体力活动,将会给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身体带来不良影响。但是随着临床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研究不断深入,导致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卧床休息,对于心功能恢复有了较深的临床认可,国内外有关临床探究结果表示,长期运动康复训练,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样本比较少,观察指标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和分析。本次探究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保证患者生活质量。而药物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心脏负荷量和心肌耗氧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心肌收缩力及运动耐力,对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有着良好帮助。本次探究采用运动康复训练方式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9例,占比为95.0%。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总有效率为13例,占比为65.0%。并且,实验组患者不管是在心功能恢复上,还是在患者满意度上远远强于对照组,并且两组疗效有统计差异(p<0.05)。由此可见,采用运动康复训练方式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让其快速恢复正常水平,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