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 吉林 延吉 133002)
世界万物皆有本源,都要经历诞生、发展、衰亡的演变过程,蹴鞠变化发展亦是如此。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史料知晓,蹴鞠起源说主要有三种论证,第一种是皇帝起源说,第二种是殷商起源说,第三种战国起源说。
据考证黄帝起源说始于见西汉学者刘向的《别录》一书,书中记述到“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时,记黄帝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中叙说:黄帝擒蚩尤“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意为割下蚩尤的充上毛发做成球,让人用脚踢,踢进坑多的有赏赐。后人据此也有述说,刘歆曾在《七略》一书中说“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此意为,相传蹴鞠就是亲自黄帝制作。
以上史料得知皇帝起源说也只是传说,传说当时皇帝是属于部落统领者,介于此时的原始部落还未有文字明晰记载,由此只能是古人们的口口相传,但可以从上述史料字面含义可知是蹴鞠是伴随着当时统领者政局所需而萌生的,在追求生存的同时也要寻求精神上的喜乐,这足以实证球类游戏活动懵懂而生。
对于中国古代蹴鞠起源于殷商时期这一定论,最开始提出的是我国古代体育史学家唐豪他根据对古代甲骨文中“”字及殷墟文字类编中一条卜辞意思的理解是“”这个象形文字上边部分指球,下边部分就代表了人的双脚,整个字所表达的意思人用脚在踢球。在卜辞中“庚寅卜,贞:呼“”舞,从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庚寅这年殷王占卜,卜的吉兆,就是王乃召唤人们用蹴鞠舞呼唤神灵,跳完蹴鞠舞后就纷纷下起雨来。此后唐豪先生还结合河南南阳出土的“蹴鞠舞”汉画像石,以此认为我国在殷商时期就存在蹴鞠活动,蹴鞠在人们视野中就是以祈雨舞蹈的一种形式出现的。
大多数学者就偏信于蹴鞠起源于战国,所相信的依据 《战国策·齐策一》和《史一记·苏秦列传》这两部史料。两书都对苏秦为合纵六国联合抗秦而游说齐宣王这件史实作了记录,书中说“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据书中得知,在战国时期蹋鞠就已在齐国的都城临淄广泛展开来了。
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演变发展时期,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牛耕技术和铁制用具的推广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由此也增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形式。在战国时期所出现的蹴鞠被称为“蹋鞠”或是“蹹鞠”,当时的蹴鞠构成形式主要是以动物毛发进行填充,粗狂的捆绑在一起,蹴鞠的开展形式主要以农民百姓为主,借农闲时节一起玩乐蹴鞠。
唐代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唐朝是一个里程碑式文化时代,博大精深,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葩。唐朝体育丰富多样、如火如荼。唐朝体育种类繁多,开展领域宽泛,上到宫廷下到市民百姓,群众氛围浓厚,前所未有的体育文化现象,为体育发展开拓新篇章。唐朝盛世景象为体育快步发展奠定基础。
唐代是诗歌兴盛时代。唐诗是我国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唐诗的繁荣景象也推动了体育的发展,体育的独特性为诗歌文化提供新颖的诗歌题材,体育与诗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创下经典的体育诗歌。这为后人研究唐朝体育提供宝贵历史材料。
唐朝体育发展具有对外开放的特性。因受到国家政治制度影响体育发展的开放性主要展现在国家层面的开放,主要开放领域体现在中国与印度体育文化的交流,据史料记载,中国与印度早有往来,尤其在唐朝时期,以佛教为交流纽带,体育文化取得更近一步的发展。中国古代女性进入父系氏族之后,就处于 “男尊女卑”的社会底层生活状态,体育活动的权利逐渐远离女性而专属于男性。但在唐朝时期,出现女子参与体育的现象,映射出了当时在封建思潮的影响下,女子政治社会地位得以提高,为今后女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和争取自由埋下伏笔,与此同时还出现皇家女子蹴鞠队,这为女性地位提升更是增添光辉的一笔。
初唐是唐朝的起始时期,国本未完全稳固,建国体制尚未完善,市民百姓需求多停留于当下的物质生活,这使市民百姓不能全身心投入体育生活之中,体育活动在民间处于待发展状态,因军事训练所需,为鼓舞军队气势,彰显国力强盛,骑射体育活动得以发展,相对于市民体育来说,宫廷府下的体育活动开展较为频繁,但大多以建国强军、祭祀为目的而开展的,市民体育活动在初唐时期处于萌生状态。初唐时期是诗歌文集初期时期,在诗歌文化的大染缸中,体育在诗歌视野下孕育而生,体育为诗歌提供独特的题材。诗人们用诗歌把当下生活表述的淋漓尽致,体育也受到诗人们宠爱,蹴鞠、马球、竞渡、涉猎、拔河常常被作为描述的题材。
盛唐时期国政清朗,国力强盛,出现盛世的局面。社会治安逐步稳固,并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市民百姓不再忙于物质生活所迫的局面,开始转向精神生活的追求,在闲暇时间里开始参与体育活动。在以往的书籍中并未明确体现岁时节令中开展蹴鞠活动的记录,但在盛唐寒食节蹴鞠作为一种岁时节令体育活动广为流行,以至于文人墨客都在诗词中多有表述。依据《全唐诗》中的记录,在盛唐时期,表达时令节日中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姿。体育活动的开展形态主要以时令节日为主(如表1所示),这标志着体育活动融入民间。
表1 时令节日中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中唐是四个时期中最为短暂的一个时期,但体育活动最为丰富多姿的。从诗赋的内容和数量上最能显示出时令节日中体育活动最丰富。基于盛唐的社会环境安稳之下,农民百姓已有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闲暇之余能够踏出家门,积极加入各项体育活动。蹴鞠活动是在时令节日中开展的体育项目,在诗赋盛世的熏陶下,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洛桥寒食日作十韵》一诗中详细描述洛阳人民雨后初晴开展蹴鞠的热闹场面,湿滑的地面并不影响人们对蹴鞠的热爱。由此可见,中唐时期市民百姓对蹴鞠活动热衷至极,从诗人们描述蹴鞠的题词中就能折射出蹴鞠体育活动在中唐开展比较活跃,蹴鞠活动在民间普及。
晚唐时期蹴鞠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蹴鞠有一定的规则与玩法,在战国时期蹴鞠填充物是动物毛发所制作,在晚唐前蹴鞠一直是传承沿传而来,而未对蹴鞠形态结构做出改变。故在晚唐就对蹴鞠形态结构做出跨越性的改变,把动物膀胱作为内胆充气。蹴鞠从动物毛发填充发展为充气式的蹴鞠,为踢蹴鞠者减轻一定的压力和负担,也减轻踢鞠者脚踝的损伤程度,能使玩鞠者更轻松参与其中,这让蹴鞠更加人性化,更加接近于现代的足球。这改变让蹴鞠由短距离向长距离发展,低空向高空发展,这使蹴鞠趣味性更强、挑战性更高。晚唐时期还出现了网状球门,并进行双门对抗赛活动(如图1所示),这是晚唐对蹴鞠赛制的一大创举,为蹴鞠规则演变奠定更坚实的依据支撑。
图1 双门对抗比赛场地
蹴鞠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还能发展智育能力,因为蹴鞠具有竞争性、挑战性及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在进行蹴鞠比赛时就先分配好相应战术,分析竞争对手技术能力,蹴鞠运动是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一项体育运动,在踢蹴鞠时不仅踢高、踢远,而且还要控制球的方向,在紧张、多人防守的情形下把球踢进所规定的球门里,所以必须有灵活的脑力思维才能应对比赛场上的不确定因素。
蹴鞠活动具有休闲娱乐身心的价值功能。参与蹴鞠运动,不仅在蹴鞠运动中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还能够享受愉悦身心的效果,蹴鞠运动在空余时间开展能够消除人们单调乏味的生活状态,为生活增添运动色彩,并能促进左邻右舍睦邻友好的关系。
蹴鞠运动促进军事训练的发展,蹴鞠运动不仅能够提升士兵的身体素质和作战协调能力,还能够为士兵们枯燥单一的军事演练增加训练乐趣、增加军队的凝聚力,培养士兵们勇敢、当机立断的思维能力。
蹴鞠在唐代发展较为突出,在诗歌文集熏陶下体育蓬勃发展,体育与诗歌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产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唐代女子蹴鞠的出现也给今后女子体育运动发展奠定基石,也繁衍出现今男女平等之说,也打破了所谓男耕女织的说法,女性不仅可以纺织持家还可参加体育活动,代表着男性从事的活动女性也可以从事。为女性地位提升追溯史提供宝贵的切入点。蹴鞠在唐代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形态结构上发生改变,从动物毛发填充转变为充气式的内胆,唐代的这些改变为后来足球的发展演变奠定一定的价值基础,蹴鞠是古代体育中的一朵奇葩,在进行古代体育价值研究时它具有不可估量的民族文化价值,为今后研究古代体育提供珍贵价值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