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翠 史景发 李小朋 汪胜友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es,PIEB)联合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 extradural analgesia, PCEA)因药物扩散广,镇痛效果确切,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更科学、有效的分娩镇痛模式,并被推广应用[1]。而对于该分娩镇痛的护理,临床上常采用护理人员间断巡视与产妇反馈相结合的模式,存在产妇对分娩镇痛相关内容掌握和关注不够、不能及时有效沟通、护理人员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镇痛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等问题,从而影响镇痛的质量。研究[2-3]显示,全程的人性化和陪伴护理是提高分娩镇痛质量的一种有效方式,但这会加重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为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安徽省妇幼保健院2018年5月起根据PIEB+PCEA分娩镇痛模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促进产妇更好地掌握分娩镇痛相关知识,指导产妇进行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自我评估,也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处理分娩镇痛过程中的问题,收效良好。本研究拟对比信息管理系统辅助护理与常规护理模式在PIEB+PCEA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寻求更优的分娩镇痛护理模式,以供临床护理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12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拟行PIEB+PCEA分娩镇痛的产妇200例,年龄20 ~35岁,体质量55 ~85 kg,妊娠38~42周。纳入标准:①初产妇;②单胎头位妊娠;③宫颈口扩张2~3 cm;④无精神及认知障碍,具有一定沟通及理解能力。排除标准: ①拒绝分娩镇痛者;②椎管内麻醉禁忌证者;③高危妊娠(严重妊高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儿畸形等) 者;④拒绝进行问卷调查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 例。两组产妇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周、产检指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产妇宫颈口扩张至2~3 cm后,经产妇要求,麻醉医师评估无禁忌证后均选择腰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导管置入深度4 cm,妥善固定导管并连接脉冲泵(爱朋HK1000);所有产妇均实施PIEB+PCEA硬膜外分娩镇痛模式。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①分娩护理,按照常规分娩流程,做好产妇分娩的各项准备工作,产妇入产房后对其进行分娩宣教和心理护理,加强沟通,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及胎儿胎心,密切关注产妇的产程进展并做好记录,有效指导和鼓励产妇进行分娩。②镇痛护理:宣教分娩镇痛的相关基本知识;协助麻醉医师完成分娩镇痛操作;宣教并使产妇掌握正确PCEA使用方法,嘱产妇分娩镇痛过程中自我评估,如出现中重疼痛状况、运动阻滞、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和脉冲泵异常报警时及时上报护理人员;出现不良反应后,护理人员做出初步处理并汇报麻醉医师;整个分娩镇痛过程中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及胎儿胎心,不做过多分娩镇痛相关的巡视工作。
观察组采用信息管理系统辅助护理模式:分娩护理同对照组,镇痛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信息管理系统辅助,即连接脉冲泵后,打开泵后面的开通按钮,护理人员在远程电脑登陆信息管理系统,按各脉冲泵设备编号输入对应使用产妇的基本信息并保存,通过系统护理人员可观察每例产妇镇痛泵药物输注相关信息、PCEA信息、产妇自我分娩评估信息、报警信息等,并依据系统中的镇痛信息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具体措施:(1)产妇分娩镇痛实施后,每位产妇发放平板电脑一台,指导和嘱咐产妇利用平板电脑就分娩镇痛过程中的疼痛状况(含 WongBaker脸谱和运动疼痛数字评分两种方式)、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4]:0分,无运动阻滞;1分,不能抬腿;2分,不能弯曲膝部;3分,不能弯曲踝关节)、瘙痒(0,无;1,轻;2,中;3,重)、恶心呕吐(0,无;1,仅恶心;2,有呕吐)、尿潴留(0,无;1,有;2,留置导尿)等进行实时自评,出现不良反应和脉冲泵异常报警时及时上报护理人员。(2)信息化系统护理过程:①观察系统中脉冲泵的输注情况,包括总量、首次量、持续量、输注进度、自控给药量及对应的各输注时间,确保脉冲泵工作正常并在药物使用完时及时加药。②关注系统中产妇PCEA信息,如产妇自控给药频次较多或出现无效按压后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并再次指导其正确实施PCEA。③系统提示脉冲泵堵塞及报警等问题时,及时检查脉冲泵工作情况和硬膜外导管的位置、受压情况,调整导管的深度并对产妇进行输注体位指导,避免再次发生堵塞,对反复发生堵塞的产妇进行重点监控,加强护理干预。④关注系统中产妇的各时间的镇痛评分和评分趋势图,如疼痛改善不明显或者镇痛评分出现反复不稳定,结合产妇的产程及缩宫素使用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⑤关注产妇实时自评结果,并根据自评中不良反应的轻重程度和进展情况及时调整脉冲泵药物的用量或暂时关闭,积极的配合医生处理和辅助用药,并做好对应的安抚和心理护理,同样整个分娩过程中不做过多分娩镇痛相关的巡视工作。
1.2.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记录两组产妇分娩中缩宫素使用例数、不良反应汇报例数、分娩结局(自然分娩、转剖宫产、产钳助产、会阴侧切)。(2)观察和记录成功分娩产妇的第一、第二、第三、总产程时间,并使用接血器称重发记录产后2小时出血量。(3)新生儿出生后采用Apgar评分[4]记录1分钟、5分钟评分,并记录新生儿体质量。(4)产妇分娩结束后1小时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①PCEA掌握情况(共3个问题,3项均回答正确为掌握);②分娩中自评内容知晓情况(能正确说出镇痛评分、运动阻滞、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等自评内容名称4项及以上者为知晓);③产妇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1]评估,0分示不满意;10分示十分满意);④产妇护理满意度评分(共5项:您对分娩镇痛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宣教是否满意、您对自我分娩过程中配合执行情况是否满意、您分娩镇痛中问题的处理是否满意、您对分娩镇痛是否感到放心、您对这次分娩镇痛护理的总的评价。0分示不满意,1分示一般,2分示满意)。计算产妇总得分并进行比较。
2.1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缩宫素使用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分娩过程中使用缩宫素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缩宫素使用情况比较[例(%)]
注:#为校正χ2检验
2.2 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及产后2 h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 两组新生儿出生1、5 min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及产后2 h出血量比较
表4 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
2.4 两组产妇自评及问卷调查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PCEA掌握、自评内容知晓、不良反应汇报、镇痛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产妇自评情况及问卷调查情况比较
据统计[5],目前我国产妇分娩镇痛实施率不足10%,其中医护人员不足是重要原因。而已实施分娩镇痛的,因分娩时间长,需要关注情况多,使护理人员工作量明显增加,加上产妇对分娩镇痛相关知识掌握和关注不够,无法保证与医护人员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从而难以保证镇痛质量。随着科技发展,信息系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屡有报道[6-7],极大的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但其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还未见报道。脉冲泵的PIEB技术可产生较高的输注速率从而使麻醉药物扩散平面更为广泛,更能满足镇痛需求[8]。PIEB联合PCEA分娩镇痛被认为是一种更优的镇痛模式,且逐渐被推广。本研究通过将信息系统应用于PIEB+PCEA分娩镇痛的护理模式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研究[9]显示,全程护理可显著提高分娩镇痛的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对分娩镇痛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镇痛及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同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也明显减短,缩宫素使用率明显减少但自然分娩率明显增加。本研究虽未进行全程护理,但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方便快捷在远程电脑上观察每例产妇的镇痛信息,并依据相关信息对产妇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时,因产妇对分娩镇痛相关知识的掌握更清晰,并根据平板电脑中的指示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反馈,使产妇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也得到了加强。有研究[10-11]报道,良好的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进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中产妇对分娩镇痛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消除了其对疼痛的恐惧、紧张和焦虑,加上有效的沟通和处理,使得产妇与医护人员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从而树立了自然分娩的信心,这可能是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多于对照组的原因。种种结果提示信息管理系统辅助护理对分娩镇痛的质量和分娩结局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信息管理系统辅助护理可增加产妇对分娩镇痛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缓解其紧张和焦虑情绪,也有利于医护人员对分娩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及时掌握和处理,提高分娩镇痛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本研究中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均未进行过多有关镇痛的巡视,如增加巡视是否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