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桉树产业专利现状分析

2020-04-07 04:09周群英
农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专利技术申请量桉树

周群英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广东湛江524022)

0 引言

专利是发明和创新活动的重要产出,它包含了丰富的技术信息、法律信息和经济信息,反映了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情况[1-3]。通过分析专利文献,可以预测科技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国家、企业及相关行业提供决策参考[4]。

中国基于专利分析评价某一产业的发展已有较多报道,如油菜[5]、竹产业[6]、石油行业[7]、甘蓝[8]、番茄[9]、玉米[10]、棉花[11]等。有关桉树领域的相关专利分析较少。当前仅见周群英[12]总结了中国桉树领域授权有效专利的分布规律和特征,为了解中国当前桉树产业的授权有效专利状况提供了依据。

桉树(Eucalyptus)是中国速生丰产林营建的主要树种。至1990 年,桉树栽培区已遍及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四川等17 个省区600 多个县[13]。2015年,中国桉树人工林面积达4.5×106hm2,当年生产木材超过2.5×107m3,超过全国商品材总产量的1/4,为缓解中国木材供需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14]。

由于文献[12]仅分析了桉树领域授权有效专利的情况,而全面评价桉树的产业发展则需要从申请量、授权量、申请人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衡量。因此,本研究从专利年度申请数量、专利类型、申请人、地区分布、技术领域等进行分析,以期为评价中国桉树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获取

此次分析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http://www.pss-system.gov.cn/sipopublicsearch/portal/uiIndex.shtml)。因《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从1985年开始实施,本次分析是基于该平台1985—2018年收录的已公开专利文献。以“发明名称”=“桉”的方式进行检索,经过人工筛选并剔除重复、无关的专利后,得出已公开中国桉树领域相关专利共705件。

1.2 处理方法

采用Excel 2010 对705 件专利的年度申请量、类型、申请人等信息进行处理,并用该软件对部分数据进行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度申请量分析

由图1 可知,以“桉”为主题的专利申请始于1986年,表明在《专利法》实施伊始即有行业关注。但自此之后,1987—1990 年出现空缺,此后1993 年、1997—1999 年及2004 年均无申请。早期的申请量均较低,1986—1995 年仅为1 件,至2007 年之前,最多的也仅为10件(2003年),发展缓慢。2008年之后,申请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以2014—2016 年的较为突出,分别达105、100、139件。2017—2018年申请量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专利申请至公开通常有18 个月的滞后期[15],2017—2018年的数据公开不充分而造成。

2.2 专利类型分析

中国的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3种类型[16]。从图2可知,桉树产业以发明专利为主,共625 件,所占比例达88.65%;其次是实用新型专利(49 件,6.95%),外观设计最少(31 件,4.39%)。发明专利代表了某一领域的核心技术,相较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专利技术的保护时间和专利质量更受重视。

2.3 专利申请人类型

桉树产业专利的申请人有5个类型(见图3),以企业为最多,达40.95%;个人申请量排名第二,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申请量所占比例低于15%,两者合计为24.45%,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分别少了16.5%与8.92%,由此可知企业和个人的专利保护意识较强;最少的为机关团体,仅占1.19%。

2.4 专利主要申请人

桉树产业排名前十的主要专利申请人共有14 家单位(见图4),其中企业6家、科研单位3家、大专院校5 家。排名第七、第九和第十的分别有单位并列申请。申请量排名前三的单位均来自广西,其中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申请量最多,达28 件;其次是广西科技大学,较排名第一的少2 件。排名靠后的5 家单位,其申请量不足10 件。在14 家单位中,在广西的有8家,所占比例达57.14%,由此可知广西在桉树产业发展中取得的科技成果较多,相关单位比较注重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2.5 专利申请地区分布

中国桉树产业专利申请分布在多个地区,但多数在10 件以下,所占比例不足1.0%或更低。由表1 可知,广西的专利申请量最多,达321 件,所占比例达45.53%,已接近所有申请量的1/2,是广东等5 个地区的3.1~14.6 倍。广东的专利申请量总数为103 件,但相较于广西,少了218 件。云南和福建申请量相当。除了广西和广东,其他4 个地区的申请量所占比例均不足4%,由此表现出桉树产业专利申请的地区分布与桉树主要产区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特点。

2.6 申请人有效专利数量分析

图5对有效专利≥4的申请人进行了统计。从图5可知,12 家单位中,桉树产业所有有效专利的数量均<10,其中以云南国润香料制造有限公司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东门林场的数量最多,均为9 件,数量为4件的有6 家单位。结合图4~5 可知,专利申请量大并不表明有效专利的数量多,如广西科技大学申请量为26 件,实际目前法律状态显示有效专利仅1 项,为“发明专利权授予”;柳州市骏马木业有限公司的申请量为20 件,所有法律状态均为“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有效专利数量为0。专利有效率最高的为云南国润香料制造有限公司,有效率达81.8%。

表1 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五的地区分布

2.7 专利技术重点领域分析

根据国际专利分类表(IPC,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可将专利按技术领域进行分类。IPC根据内容不同,把与专利有关的整个技术领域划分为8个部,即A(生活需要类)、B(作业运输类)、C(化学冶金类)、D(纺织造纸类)、E(固定建筑物类)、F(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类)、G(物理类)、H(电学类),每个部是一个独立的技术领域[17-18]。从表2可知,在IPC大类分析中,桉树产业专利的技术以A01为主,以237件排名第一;B27与C05均有超过100件的申请量,C09 与C12 技术领域的申请量相当。在排名前五的专利技术领域中,进一步对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三的技术领域申请人进行了统计(见表3)。由表3 可知,A01技术领域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申请量最多,广西科技大学次之;柳州市骏马木业有限公司在B27 和C09 技术领域中的申请量分别排名第一,广西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九和药业有限公司和福建农林大学在C05、A61 和C12 技术领域中分别排名第一。由2.4节“专利主要申请人”可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利申请量为28件,但从表3 累计的结果来看,该机构仅在统计的技术领域和排名前三的数据中其申请量已达33件,由此可知1项专利存在同时涉及多个技术领域的现象。

表2 排名前五的专利技术领域

2.8 技术领域年度趋势分析

为了解桉树产业专利的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对专利申请量≥50 的专利进行了年度分析。由图6 可知,A01 领域的专利申请出现最早(1992 年),前期发展缓慢,2009年之前的申请量为1~2件;自2010年后,申请量出现较大增长,在2014年达到峰值。B27领域的专利申请也较早,为1995年,但此后至2006年均无申请,出现11年的技术断层。C05与A61两个领域的申请时间均较晚,说明其与桉树产业相关的技术在前期发展创新不足或关注不够。C05 虽从2003 年起才陆续申请,但总体申请量却与较早申请的B27领域差距不大,说明该领域在相对较短的年限内受到相关行业的关注,技术得到创新和发展。

2.9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一种技术的生命周期通常由5 个阶段构成(见表4)。通过分析一种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及专利申请人数量的年度变化趋势,可以分析该技术处于生命周期的何种阶段,进而可为研发、生产、投资等提供决策参考[15]。结合图7 可知,1986—2016 年桉树产业技术经历了缓慢发展到快速成长的过程,期间2015年有所回落,但2014—2016 年总体趋于稳定。总体而言,1986—2006年为起步阶段,2007—2016年为技术发展阶段,暂未出现技术成熟、衰退和再发展阶段。因2017—2018年的数据未完全公开,因此未列入技术生命周期分析中。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中国桉树产业专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后(1985年)即有申请,但在2007年之前发展缓慢且有断层。自2008 年起,申请量呈现增加趋势,在2016年达到峰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桉树在中国开始得到发展;进入21世纪后,技术不断得到提升,较多核心技术得以创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逐渐加强,相关专利申请量明显增加,反映出科技创新的持续活跃。在705件专利中,主要以发明专利为主,说明申请人对专利技术的保护时间和专利申请的质量较为重视。企业与个人是桉树产业专利的主要申请人,两者合计比例达74.32%;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计比例为24.45%,明显少于前二者。这可能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缺乏市场意识、对科研成果的专利保护意识较弱有关。广西的专利申请量最多,这与其大力发展桉树产业密切相关。相关报道指出,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在种苗繁育、培育采伐、木材加工、综合利用等方面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19-20],多个行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产出,推进了核心技术不断创新。

表3 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三的技术领域申请人

表4 技术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

有效专利是指在授权后没有出现专利权无效、专利权终止和专利权有效期届满等情况的专利[21]。本次统计,以云南国润香料制造有限公司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东门林场的数量最多,均为9 件。在统计中还发现,当前桉树产业的专利有效数量较少。除被撤回和被驳回的状态外,在失效专利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专利权人的主动放弃。王丽婷等[22]通过分析指出,中国高校3种类型的专利实际维持时间为4~4.5年;苏冬冬[23]通过分析专利寿命,得出浙江高校大部分专利的存活期为2~3年。这说明当前专利提前终止的情况较多、能长期维持的数量较少。因此,中国桉树产业当前的有效专利,在未来几年存在陆续失效的可能。专利的主动失效,一方面表明专利的质量技术含量较低且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薄弱,另一方面与专利的经济效益较低、商业化前景较差有关。

桉树产业专利的技术领域特色明显,主要集中在农业、林业、木材加工、肥料等方面。A01 领域一直受到持续关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C05 与A61 领域逐渐成为技术热点。从分析得知,当前桉树产业的专利仍处于技术发展阶段,多数专利属于第一代商品,此时可以加大研发力度。

3.2 建议

总体来看,中国桉树产业的专利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对于中国未来桉树产业发展提出3点建议。

3.2.1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桉树产业创新发展 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桉树产业发展是必经之路。虽然中国在桉树的种苗、培育、肥料、制材等产业研究投入较多,但多属第一代商品,且在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分子育种和基因工程研究等方面仍需持续关注,以提高相关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桉树产业科研的经费投入,集中某个技术领域的优势单位联合开展科技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做好技术储备,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与保护。

3.2.2 推进产学研融合,提高专利技术的转化率 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可以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大专院校与科研单位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完善的人才队伍,而企业是将理论与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力军。因此,积极推进产学研融合,加快中国桉树相关专利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必须避免专利停留在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要使其符合市场的需求,转化为生产力。大专院校与科研单位的专利技术工作应围绕企业的技术需求而研发,避免理论与生产实际脱节,从而提高专利技术的转化率。只有对专利进行有效利用,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体现专利制度的作用和意义[24]。

3.2.3 提高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致力于保护权利人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智力成果,而专利制度的本质特征就是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科学确证发明人对其发明享受真正的专有权[25]。中国桉树产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防止核心技术成果被窃取,必须对知识产权进行合理保护。一方面国家、政府及至单位应加强知识产权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知识产权的认知能力,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另一方面权利人要提高自主意识,主动加强知识产权知识的学习,不仅有利于保护核心技术和维护核心利益,并且对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形成和驱动,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专利技术申请量桉树
论我国国防专利技术军地间转移时的保密制度完善
防爆电机专利技术发展综述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超5万年
全新充电专利技术实现车队充电
桉树生态效益与经营方式探究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138.2万件,发明专利量质齐升企业占大头
2016年英国外观设计申请量增加55%
桉树会引发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