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漳台农业产业合作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探性投资到当前的全面发展,漳台农业合作在全国竖起了标杆。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也伴随着漳台农业合作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壮大,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农业展会品牌,被业界誉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农业展会。以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成效分析为切入点,梳理漳台农业产业对接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漳台特色农业产业对接的发展对策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漳台;农业合作;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2301(2020)12-0061-06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20.12.012
Exploration of the Connection Path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Industries Between Zhangzhou and Taiwan
——Effect and Analysis of the 20 Years′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Agricultural Expo and Flower Expo
GUO Xiaoyi
(Zhangzhou Agriculture Exhibition Center,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Zhangzhou and Taiwan has developed from a tentative investment in the early 1980s to a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t present, setting a benchmark in the whole country. The Crossstrait Modern Agricultural Exposition and Crossstrait Flower Exposi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as the Crossstrait Agricultural Expo and Flower Expo) has been developing continuously accompany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crossstrait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Crossstrait Agricultural Expo and Flower Expo has become a wellknown brand of agricultural exposition in China, and is known as the largest agricultural exhibition in South China by the indust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results of the CrossStrait Agricultural Expo and Flower Expo,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he connec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between Zhangzhou and Taiwan were sorted out, and then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the connection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between Zhangzhou and Taiwan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Zhangzhou and Taiw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Crossstrait Agricultural Expo and Flower Expo; SWOT analysis
漳台两岸一衣带水,经贸文化联系密切,漳台农业交流合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加强漳台农业交流合作,有利于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针对漳台农业合作,许多学者从发展历史、亮点成效、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曾一石[1]分析漳台农业合作的历史,总结多年来漳台农业合作的历史经验,探索新形势下漳台农业合作的新路子。林惠虾[2]从福建自贸区成立的背景下,提出了加强漳台农业产业链的深度对接、促进漳台农业协会的交流互动、加强漳台金融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漳台农业合作机制。陈婷婷[3]则认为,要不断拓展漳台农业合作的空间,从完善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科技和先进管理经验引进与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笔者作为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筹备参与者,以展会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为切入点,提出两岸农业合作有針对性的建议措施,以期提升漳台农业产业对接水平和实效。
1 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发展的成效分析
1.1 20年发展历程
1.1.1 从无到有 1995年,漳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漳州传统花卉中注入新的内涵,将花卉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当时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漳州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走在福建省的前列。1998年9月23日,福建省农业综合开发会议在漳州召开,提出在漳州举办“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的设想,同年11月6日,福建省政府批复同意漳州市承办首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筹备时间仅为72 d。经过各方共同努力,1999年1月18日,首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顺利召开,在全国首开海峡两岸花卉界直接交流的先河。
1.1.2 从区域性展会变为全国性花事盛会 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就花博会提出“一年一年办下去,一届更比一届好”的要求,漳州市委、市政府将办好每年的花博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前5届花博会均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自2004年第六届花博会开始,增加国台办、国家林业局;2005年第七届花博会开始,增加农业部;2012年第四届农博会·第十四届花博会开始,增加中国贸促会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举办地花博园也从最初的40 hm2增加到现在667 hm2。随着主办单位的增多、办会水平的提升,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在业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先后被评为“改革开放以来30个最受关注展会”“全国十佳品牌展会”等。
1.1.3 从政府主导转向注重市场运作 1999-2002年,前4届花博会完全由政府主导,福建省政府成立组委会,漳州市政府成立筹委会,政府部门按照分工,分别负责相关筹备工作。当时省政府亲力亲为,筹备工作千头万绪,临近开幕最紧张的几天,工作人员1 d是按36 h计算的(从前天下午开始加班连轴转到第2天一整天)。工作人员每天忙完,还要步行2 km回宿舍,连床铺都没有,只能席地而眠,可见当时展会筹办初期的艰辛。2003年开始,花博会开始迈出市场化步伐,漳州市政府将花博园划拨给福建漳龙实业公司经营管理,福建漳龙公司开始领办花博会;2004年,漳州东南花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专门负责运营花博园,并为花博会提供场馆及配套服务。2013年,福建海峡花博会展有限公司成立,逐步介入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的宣传推介、市场开发和招展布展等工作。
截至2019年,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已经举办了21届,有效地推动了两岸农业产业交流合作,促进了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过去的21届博览会累计吸引1.9万多家企业参展(其中中国台湾企业3500多家),签订购销订单超过317亿元,有54个国家(地区)6.3万位嘉宾(其中中国台湾嘉宾1.2万多人)参会,参观人数超过950万人次。2019年漳州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34万hm2、产值180.98亿元、出口额7800多万美元,分别较1999年花博会举办之初增长了16.5、59、41倍。花博园所在地的漳浦县官浔镇溪坂村,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6万元,由展会创办前的贫困村发展成为漳浦县286个行政村中的最富村。
1.2 带动典型培育情况
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的举办开启了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新篇章,推动漳台农业合作走在全国设区市的前列,创新培育了不少典型。
1.2.1 创办全国首批台湾农民创业园 2006年4月,原农业部、国台办批准漳州市设立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全国最早的一批[4]。花博园就在台创园区域内,台创园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如全国首创聘请台商任职台创园管委会领导等,多次在全国台创园综合考核中位列前茅,2019年还首次获得综合得分第1名。
1.2.2 全国首创台籍科技特派员机制 2019年3月,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选聘16位台籍农业人才,作为台籍科技特派员,这在全国属于第1次。台籍科技特派员能带来台湾新品种、新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与当地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促进漳台农业深度合作。
1.2.3 创立福建省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场 海峡花卉集散中心于2009年3月获国台办批准建设,规划总面积267 hm2,现已完成一期133 hm2建设,入驻企业200多家。该中心在福建首先设立植物带土进口的检疫窗口,在全国是第3个。现在的花卉集散中心已打造成花木生产、销售、科研、信息、培训、进出口、展览、园林绿化设计、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大型花木交易中心和花木文化主题公园[5]。二期建成后,可容纳近400家企业,将成为东南沿海最大、功能最齐全的花卉苗木市场。
1.3 制定惠台措施情况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成立后,为进一步加快实验区建设,扩大台商投资,1997年9月发布了《漳州市扩大漳台经贸合作若干规定》,1998年4月发布了《漳州市加快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建设若干规定》。2007年9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促进漳台农业交流合作的意见》。2009年5月《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出台,这是福建省出台的第一部涉台地方性法规,对漳台农业合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适应新形势,2012年6月出台《漳州市进一步鼓励台商创业和支持台资企业发展若干意见》。2018年以来,漳州市先后制定《关于促进漳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在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中有不少实实在在的举措。如创新对台融资机制,在全省率先发放面向台企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地上农业设施抵押”贷款。漳浦县共有5户台企台农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方式获得贷款726万元[6]。
2 漳台特色农业产业对接的SWOT分析
1981年,在诏安县创办的诏正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是全省第一家有注册登记的台资农业企业,之后40余年,漳台农业合作形成了由点到面、由零星分散到产业配套、由沿海到内陆山区梯度推进的全面发展态势,也由此确定了漳州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居全国全省领先的地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威胁。
2.1 优势(Strength)
2.1.1 各级领导重视 回良玉、蒋树声、张克辉、何厚铧等国家领导人,林丰正、蒋孝严等中国台湾地区政要都曾莅漳出席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2018年,胡春华副总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视察了漳州,对漳台合作成效给予了肯定。2010年2月,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专程视察漳浦台创园,曾高度赞扬台创园办得好。福建省委、省政府歷来重视漳台合作,支持漳州打造对台合作先行区,不断推动漳台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2.1.2 漳州对台优势明显 漳台两岸血脉相承、语言相通、习俗相同、气候相似。据了解,中国台湾地区2300多万人口中,祖籍漳州的约占40%,有近1000万台胞的根在漳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福建农业利用台资数量和规模保持大陆第一位”,漳州市是全国开展对台农业融合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在引进利用台资、台湾农业“五新”推广示范、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农业利用台资数量与规模位居全国设区市首位,截至2019年,漳州市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1249个,合同利用台资20.56亿美元,各占全省总数的45%以上。
2.1.3 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漳州市是全国首批全市域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荣获“中国食品名城”“中国罐头之都”“中国石斑鱼之都”等称号。2019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882.20亿元,比2018年增长4.0%,增幅居全省设区市第1位,形成了水果、蔬菜、畜禽、水产、花卉苗木、食用菌、林竹、茶叶、中药材、乡村旅游业、乡村物流业11个乡村优势特色产业。2019年,11个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800亿元。2020年7月13日,漳州市委、市政府还高规格召开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大会,印发了《漳州市现代农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谋划经营农业,着力推动农业“六化”发展(即生产标准化、产业特色化、主体法人化、营销品牌化、发展绿色化、服务社会化),这个大会为漳州现代农业发展树立了新的更高起点和重要的里程碑。
2.2 劣势(Weakness)
2.2.1 漳州对台农业招商优势已弱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台商投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沿海地区,特别是一些内陆地区正迎头赶上,他们采取超常规的招商引资力度。经过近40年的发展,漳州市与内陆地区存在产业梯度差异,比较优势不明显,台资向具有广阔腹地、比较优势明显的中西部发展也是一种必然。
2.2.2 农业开发成本高 漳州市属人多地少地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农业用地的价格普遍高于周边地区,加上漳州市农业综合开发较早,效益比较好,台商取得成片土地开发调整比较困难,土地的赔青成本也比较高,致使引进台商投资步伐减缓,规模减小。
2.2.3 支持政策不够完善 虽然近几年漳州市陆续出台促进漳台交流合作、融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如2018年的“惠台58条措施”、2019年的“融合发展22条措施”等,但由于财政资金紧张等原因,实惠大、兑现快的“真金白金”政策还不够多。特别是金融扶持政策不到位。由于台资农业企业大多数是办在乡村,且投资规模不大,缺少作为固定资产的抵押物,虽个别银行有突破,实行土地经营权加地上设施抵押贷款,但为数不多。加上保险公司涉足农业保险领域的业务还太少,以致在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时,企业因没有投保而损失惨重。
2.3 机会(Opportunity)
2.3.1 中央、省、市支持两岸融合发展 2018年8月,国台办宣布,中国台湾居民到大陆工作,不需要再办理专门的“台港澳人员就业证”,简化了台湾人到大陆工作的程序。这项措施将逐步为中国台湾居民在学习、就业、创业和生活上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7]。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发表讲话的重中之重就是强调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之后,福建省、漳州市相继出台《关于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施意见》。特别是2019年福建GDP首超中国台湾,为两岸融合发展带来更坚实基础和更大发展机遇。闽台、漳台之间,过去有密不可分的产业基础,未来有互补互利的合作空间。
2.3.2 福建省对漳州发展对台农业给予政策倾斜 2019年,福建省共设立9个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漳州有2个,分别是漳浦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农机)产业园和南靖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兰花)产业园,每个补助500万元。省级台籍科技特派员指标分配方面,2019年漳州有28個(全省96个),2020年漳州有26个(全省94个)。2020年,全省建设125个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漳州有32个,每个基地补助10万元。截至目前,福建省共建设闽台农业合作推广示范县10个,漳州有4个,每个示范县补助30万元。这些“干货”将助推漳台农业融合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2.3.3 中国台湾地区有输出需求 中国台湾地区目前已进入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但由于中国台湾农地有限、人力成本高,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不断攀升,迫切需要在岛外寻求适宜的发展市场。当下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台湾地区都具有向岛外输出发展精致农业的理念、技术、资金、人才的实力和刚性需求。加上,大陆民众消费升级,日渐注重健康养生,农业观光、休闲旅游需求持续上升。
2.4 威胁(Threat)
2.4.1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生活及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加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目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所有入境人员均需要到指定地点隔离14 d,客观上增加了台商入境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这也影响了台商来大陆的投资意愿。
2.4.2 两岸关系趋于紧张 中国台湾地区执政者制造紧张的两岸局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漳台农业合作。台商到大陆投资受限于中国台湾当局的限制,以及两岸关系的不确定性,投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加上双向互动不够,至今漳台两地科技人员往来还是单向的,中国台湾许多先进技术合作开发研究,大陆科技人员还无法参与。
2.4.3 兄弟城市如厦门的扶持政策力度更大 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对台工作也是厦门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2019年厦门地方级财政收入768.37亿元,是漳州219.41亿元的3.5倍。相比之下,厦门有更多的要素支持对台合作。厦门对台农业合作方面有不少扶持政策和创举,如厦门海关以水果等台湾农产品为重点,不断探索和完善对台优质通关举措,设置“台湾农产品专用窗口”,大大提高了台湾水果的通关效率。大陆逾七成台湾水果从厦门进口,使得厦门成为大陆最大的台湾水果进口集散地。
3 漳台特色农业产业对接的对策建议
可以说,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的发展,就是漳台农业合作不断发展升级的一个缩影。根据上述分析,简要列出SWOT分析表格(表1),并提出漳台特色农业产业对接的发展策略[8]。
3.1 SO策略:利用优势、把握机会
3.1.1 继续先行先试,争做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桥头堡” 推动打造“海峡两岸精致农业示范基地”,可以在漳浦或长泰先行试点,再逐步扩大范围。中国台湾地区近年来经济增长疲软,内需不振,精致农业发展空间有限,而漳州有这个条件承接中国台湾地区的农业技术和发展模式的输出。此外,首届农博会·第十一届花博会举办期间,中国台湾省农会、中国台湾农机同业公会等22家台湾农工商协会在花博园设立海西联络处,建议保持常态化联系,完善对口联系机制,争取每年博览会举办期间,邀请这些协会组团来漳,带来一些产业合作项目。利用博览会平台,多推广台湾农业“五新”技术在漳州本土应用。
3.1.2 推进漳台农业产业三产融合 目前,漳台农业合作一产已经基本饱和,二三产发展潜力更大,三产融合空间巨大。比如,蜜原生态农场卖水果、又卖水果冰棒等加工品,还发展休闲旅游,将经济作物种植和观光旅游紧密结合,转型为三产融合发展,像这样的休闲农场在漳州非常受欢迎。注重发挥台籍科技特派员作用,推动农产品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休闲观光资源开发等领域先进技术、经营理念的应用推广[9]。
3.2 WO策略:克服劣势、把握机会
3.2.1 加强中国台湾地区人才引进 用好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聘请台湾专职、兼职教授,带来中国台湾先进技术理念、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10]。围绕漳州市11个优势特色产业、农业重点建设项目,注重引进中国台湾地区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来漳州工作。
3.2.2 完善平台建设 利用省里对漳州对台合作的政策倾斜,推动漳州辖区内闽台融合发展产业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闽台农业合作推广示范县等平台建设,市级层面注重做好计划指导,避免重复浪费建设。相关县(市、区)要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特别是用地优惠,土地承包经营权支持、科技研发奖励等政策,支持台企台农做大做强。
3.3 ST策略:利用优势、应对威胁
3.3.1 借鉴厦门经验 完善对台扶持政策,加快推动设立台湾农产品入境专用窗口,提高通关效率。加强市场体系和流通体系建设,加大力度发展冷链物流,完善海峡两岸农产品物流城和诏安佳都水產加工园区、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水产品加工园等建设,积极搭建两岸农产品物流集散平台。
3.3.2 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利用漳州优势特色产业,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如引进中国台湾种养、加工技术,对诏安青梅、平和琯溪蜜柚、白芽奇兰、浮宫杨梅,漳州“六条鱼”等地方特色产品进行种养升级、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利用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作为漳州最大的展会平台,可以增加一项子活动,即每年发布一些对台合作新措施、新行动,或公布一批漳台产业合作典型案例,广而告之,营造浓厚的漳台合作氛围。
3.4 WT策略:克服劣势、应对威胁
3.4.1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推动出台漳台农业合作扶持政策及实施细则,特别是金融支持、农业保险方面应有重大突破,扩大台商台农受益面和受益程度,同时要完善台胞在漳居住生活服务,设立绿色通道,保障台胞就医就学,解决台胞来漳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11]。加强台资项目招商引资,每年农博会·花博会集中签约中,台资项目要占一定的比例。探索与长城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或台湾地区专业会展公司合作,策划举办漳台农业专业对接活动,提高招商效率,增强漳台农业合作发展后劲。
3.4.2 加强漳台科技合作、民间交流 加强与中国台湾种业科技研发合作,引进和选育台湾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等品种,合作开发并大力示范推广。加强文化交流、两岸青年交流,鼓励寻根谒祖、族谱对接、朝圣祭祀等活动,增进双方认知、认同,通过亲情友情交融,带动合作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一石.漳台农业合作的历史考察与研究[J].福建党史月刊,2018(3):36-39.
[2]林惠虾.福建自贸区背景下漳台农业合作机制研究[J].台湾农业探索,2016(2):6-9.
[3]陈婷婷.深化漳台农业合作的对策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3-37.
[4]周宽哲,刘长全,黄庆云,等.漳台农业交流合作的实践与成效[J].台湾农业探索,2011(5):23-25.
[5]旷野.漳州花卉市场:老名片活力焕发 新名片含金量足[J].中国花卉园艺,2014(21):30-32.
[6]郭晓义,周俊贤,苏明河.闽台农业合作“漳州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路径[J].台湾农业探索,2020(4):17-21.
[7]余凡.台湾居民同等待遇立法:成因、时机与路径[J].海峡法学,2019(2):3-12.
[8]吴南清,方凯,陈勇.广州市农业展会发展的SWOT分析[J].南方农村,2018(1):10-14.
[9]黄钟慰,李彬,朱虹.借鉴台湾经验加快漳州休闲农业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1):109-110,97.
[10]林德泓,周宽哲.漳州 打造两岸现代农业“黄埔军校”[J].农村工作通讯,2014(15):53-54.
[11]唐桦.常住大陆台胞与在地城市的结构化逻辑[J].台湾研究集刊,2019(3):32-39.
(责任编辑:柯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