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0-04-06 20:50苏磊刘方平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

苏磊 刘方平

【摘 要】本文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德“双元制”本土化实践为例,介绍机电一体化专业基于自身的专业特点,全面推动AHK培养、考试工作,全方位引入国际标准和证书,实施考评国际化、课程集成化、学习成果化、改革本土化等“双元制”本土化改革,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本土化“双元制”,培养更多工匠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机电一体化专业 双元制 本土化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5-0128-03

“双元制”模式是德国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经济腾飞的助推器,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中国与德国的体制不同,机制不同,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我们不能简单模仿和克隆德国职业教育的模式与做法,应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本土化“双元制”。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自2007年以来,该专业采用“工学双线共进”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工作中学习(典型工作案例+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2015年以来,学校与上汽通用五菱深度合作,组建“双元制”试点班,按照从“新手—技术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重构“双元制”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认知教学—实操培训—应用创新顶岗”的“1+1+1”课程体系。并引入德国职业教育标准,进行中期和毕业考试,学生毕业可取得AHK(德国工商大会)机电一体化工证。校企共同组建教师(师傅)团队,参与国内外“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培训,共同开发课程,实施教学。目前专业已经由“工学双线共进”模式逐步过渡到“双元制”培养模式,即从新手到技术专家。“工学双线共进”到“双元制”培养模式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在推进“双元制”的改革中,全方位引入国际标准和证书,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做好“双元制”本土化改革,总体可以用“四化”来描述:考评国际化、课程集成化、学习成果化、改革本土化。

一、考评国际化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2015年引入德国工商大会(AHK)技能认证标准,至今已开展了4次AHK考试。AHK考证主要体现以“完整行动模式”为教学主旨,与我国职业教育考试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考核学生独立完成整体工作任务的能力。

AHK考试分期中与期终两次,权重分别为40%、60%;两者均包含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合格者将获得德国工商行会颁发的AHK职业资格证书。AHK考试与普通等级考试不同的是,它不是一场两三小时的理论考试,也不是一天半天的实训操作,而是分准备期(4周)和考核期(期中8小时、期终14小时),组建一套具有确定功能的完整机电一体化系统。准备期学生从接到任务开始,就要组队分析任务、研究项目图纸、制定工作方案,进行人员分工及进度安排,完成标准件、工具、材料的准备,机械零部件的加工、装配,电气部分设计、整机装配与调试等一系列工作。考核期,学生需要在前期准备装置上完成一个增加功能的设计、加工、安装、编程、调试。考试过程中还设置有理论考试、情景对话及现场规范操作考核等。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仅仅是懂得相关操作技能,而且考验学生是否具备独立完成完整工作任务的职业行动能力。

二、课程集成化

自2015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引入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理念以来,其间派出老师到德国以及我国的太仓、上海、济南等地学习“双元制”的精髓,结合本院自身情况进行“双元制”本土化的各项改革。其中,考评制度改革是重点。德国“双元制”考试模式也改变了以往机电学院对职业能力等级的定义,课程的改革也因此做了大幅度的整改,总体来说就是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进行课程的集成化改革。这种改革不是对原有学科体系的推翻,也不是简单地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而是运用“学一课成一事”的职教理念,教会学生学会做事,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按照标准转化成可应用的成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近年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发完毕并投入实施的“零部件技术测绘与出图”课程为例,该课程综合课程整合了“机械制图与测绘”“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和“AUTOCAD”等四门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课程的输出结果是:能根据实物或三维数据信息,使用尺规和计算机,绘制符合国家标准的、能用于生产的机械图纸。课程中利用任务驱动及成果导向让学生充分明确教学目标,同时兼顾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工作任务为主线,按任务布置、任务分析、任务计划、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等完整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工作任务的设置上更是注重任务的真实有效性和完整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按照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标准的特点,本土化地集成本专业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内容一致,加入统一的考试标准(职业能力测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结一课,成一事”。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领域课程(理论知识),再到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相应模块课程的培训(实践),最后到企业完成相应的生产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通过企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会,确定专业行动领域,明确学生职业能力要求,按照“新手、熟手、能手、技术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阶段序化课程,并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课程采用项目教学、任务引领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让学生接触完整的工作要素(工具、方法、劳动组织方式等),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中,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课程学习結束获得可见的成果。通过这5年3届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元制”试点班的实践,当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元制”的学习领域共设置有13个,这些学习领域均是依据工作领域转化而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三、学习成果化

以往学校在制定课程标准时,会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及在专业中所起的作用,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种能力进行描述。但以往的学科体系中,这些能力往往是单面的,偏重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现在领域课程中这些能力定义为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的学习情景,经历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控制、评估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在仿真或真实的工作情景中逐步培养整体化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开发中,能力概念的理解不同,对课程目标的定位也会有所不同。以往的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而现在正在一步步转变为培养独立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职业行动能力。

近年来,柳州职业技术學院机电工程学院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成果导向,落实“学一课成一事”的职教理念,教会学生学会做事,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按照标准转化成可应用的成果。

以“零部件技术测绘与出图”课程为例,该课程目前共开发了39个工作任务,改变以往在课堂上只做单项训练的方式,设置工作情景,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每一次课都要求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工作,该工作会涉及识图、公差、材料、CAD等知识,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学生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得到一个可评测的工作成果。上课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是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该课程全部项目学习完成后,会进行一个完整任务的检测,每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给定实物(如齿轮泵等)的测绘、CAD出图工作。每位学生都会独立经历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控制、评估、交付等完整的工作过程。

四、改革本土化

(一)师资培养

“双元制”本土化改革中教师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部分专业老师没有在企业工作或实习的经历,缺乏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难以适应综合课程体系,使课程改革面临巨大挑战,行动导向教学开展缓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近几年主要是通过以下五条途径打造适合双元教学的“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

1.结合区域优势,依托孵化园,将企业引入学校,实施技术服务,实现教师快速成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柳东新区孵化园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研究院,将企业引入学校,通过开展智能装备技术开发应用、系统集成应用研究和开发、关键技术攻关等工作,围绕汽车及机械行业的中小型科技公司提供低成本的技术和业务扶持服务,形成区内小型科技公司的创新创业培育孵化器。

将教师融入企业,以教师为骨干,组织学生以社团的方式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工作,大量承接企业的工程项目、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教师直接接触企业先进技术、紧跟行业发展,理论结合实际,实现快速成长。

2.采用同一课程两位老师共同授课。“双元制”课程均是领域课程,一门课涵盖学科体系中的多门课程。因此,试点阶段由两位原不同课程的老师组成授课小组 ,既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取长补短,保证授课质量,又能相互探讨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待到新学年,两位老师将与其他老师组成新的授课小组,老带新,对其他老师进行培训,使其他老师能更快地适应“双元制”教学的需要。

3.安排教师到“双元制”合作企业挂职培训,参与企业与学校的对接,在提高自身实践经验的同时,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

4.校内开展内培,利用寒暑假或周末,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企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快速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教师能力。

5.增加教师到国内外先进院校及企业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并在学习交流结束后回到本校与同事们交流分享,扩大教师学习的广度和加大学习的力度。

(二)基地建设

紧跟产业升级和企业前沿技术发展需要,将企业技术、生产、质量及管理标准融入实训基地建设,根据领域需求构建“工程基础训练—技术技能训练—工程项目应用训练—创新实践训练”多层次的专业群实训基地。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为核心,兼顾机器人作业目标的工艺过程、操作方法、操作工具及周边设备协调作业等技术,以“两化融合”为终极目标,结合装备制造产业链,结合最新技术发展方向,从机电产品开发、机电装备集成及检测、智能制造三个方面进行配置,构建一流的教学方面、技术研发、应用服务及推广平台,如图2。

(三)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制度化

完善学徒培养二级学院管理机制,制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现代学徒制实施管理办法,制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现代学徒制学徒遴选标准及流程》,推进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与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技术标准、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制定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遴选标准、考核标准等管理制度,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规格要求,重构校内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分阶段完成“1+1+1”实训基地建设(一体化教室、跨企业培训中心、AHK考试中心、企业培训基地),并做好模块项目课程开发,为本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

当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已将基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标准的“双元制”试点班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向专业所有班级推广。今后学院会进一步落实好“双元制”的本土化改革,全面推动AHK培养、考试工作,全方位引入国际标准和证书,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做好“双元制”本土化改革,培养更多工匠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杨冬喆.基于“双元制”教学模式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求知导刊,2018(15).

【基金项目】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第十一批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基于德国‘双元制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本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08-B001);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制造类专业引入德国职业教育标准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5B127)

【作者简介】苏 磊(1984— ),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刘方平(1990— ),男,汉族,湖南邵东人,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