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陶磊
摘 要:新中国成立前夕,作为民主革命家的谭平山,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胜利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谭平山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事业,筹建民主进步人士组织;团结民主进步人士,积极响应“五一”号召;负责新政协组织法起草工作,完成新政协召开的组织准备。这些努力极大地推进了新政协的胜利召开,是其作为民主爱国人士积极参与协商建立新中国的生动实践。
关键词:谭平山;民主爱国人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
中图分类号 D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0)07-041-03
谭平山(1886年9月28日—1956年4月2日),原名谭鸣谦,又名谭彦祥,号聘三,广东高明人。谭平山是中国早期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的主要创建者。谭平山毕生矢志不渝地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前夕,作为民主党派的重要代表,谭平山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五一”号召,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筹建民主进步人士组织
1927年11月,在“左”倾盲动主义影响下,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政治纪律决议案”,处分了包括谭平山在内的一批党内干部,他被错误地开除了党籍。谭平山十分痛苦但并未消极,始终关心着中国革命的进展,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活动。全面抗战爆发后,谭平山回到武汉参加抗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谭平山接受国民党的邀请担任国民党武汉军委会政治部政治指导委员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一职,与驻在武汉的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联系密切。
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反动派积极推行反共政策,大肆破坏共产党和其他进步组织,镇压大后方民主爱国运动,监禁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1943年初,谭平山与陈铭枢、杨杰、郭春涛等人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萌生了将民主进步人士组织起来的想法。谭平山表示:“现在抗战处于一个很困难的时期”“政界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国民党内也有些民主进步分子、中间分子,需要有人去团结他們。”[1](P.98)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起初便以“民主同志座谈会”的名义开展活动。1943年8月,在民主同志座谈会的基础上,经过反复酝酿,组成了包括谭平山、陈铭枢、杨杰、朱蕴山、王昆仑、郭春涛等10人在内的筹备小组,负责正式组织的筹备工作。1945年10月28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以下简称民联)第一次全体大会在重庆召开。主张“国民党内民主进步的同志团结起来,改正错误路线,共谋恢复党的新生命,实行革命的三民主义”[2](P.468),同时宣扬民主,呼吁早日停止内战,组建民主联合政府。
1947年秋,谭平山抵达香港,同在香港的国民党民主人士深入商讨组织联合事宜。11月,谭平山作为重要代表参加在港举行的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联合代表大会。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民革)正式宣告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告本党同志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行动纲领》等相关文件,大会选举了谭平山等16人为中央常务委员。民联和民革的成立,标志着民主进步人士进一步团结起来,共同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极大地巩固和壮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与和平民主的未来积蓄了重要力量。
二、积极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指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3]“五一”号召对外公布后,这一庄严而又有感召力的历史性口号激发了以谭平山为代表的各民主党派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意向。如何召开一个能够代表不同阶层人民意愿的大会,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共中央为此进行了详细谋划。周恩来提出,由于新政协具有全国代表大会的性质,为了扩大政协的代表性,要按照“有重点,又照顾各个方面”的原则确定代表人选。有重点,就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照顾各个方面,就是团结各方面的力量,使新政协成为“集中代表全国人民力量的大会”[4](P.36-37)。
5月1日上午,多位在港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民主人士在民革主席李济深家中召开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五一”号召,多数表示认可和赞同。谭平山当即表示,事实已经表明,国民党内的众多党员出于对形势的判断,开始考虑自身的未来发展,国民党党内已出现分裂,国民党反动统治大势已去,历史浪潮已无法逆转;共产党实施的各项政策获得了人心,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情拥护。谭平山的这一表态在其他各民主党派领导人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带动作用,增进了大家对“五一”号召的理性认同,推动了团结民主思想的发展。
5月2日,中共中央就关于邀请各民主党派代表来解放区召开新政协问题电示中共上海局,明确表达了:“我党拟邀请李济深、冯玉祥、何香凝、李章达、柳亚子、谭平山”[5](P.286)等民主人士前来解放区参加协商。5月5日,谭平山同其他民主党派共12位代表,联名通电国内外各报馆、各团体和全国同胞,公开拥护中共中央“五一”号召,指出“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何胜钦企”[6]。
5月8日,在港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以“目前新形势与新政协”为主题,陆续召开系列讨论座谈会。谭平山指出:“参加这个代表人民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分子,必须足以构成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的有代表性的分子”,因为“我们共同目的,是要结束独裁统治,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7](P.97)5月23日,谭平山在香港《华商报》发表《适时的号召——论中共“五一”节口号》,强调新政协不是旧政协的还原,“事过境迁,旧政协已变成历史的陈迹,再无翻版的可能了。现在中共号召的新政协时期,美蒋已成为民主党派的敌人”,同时要看到“这些口号的提出,不是马上完全实现的,有的是提起大家注意准备,例如共同纲领和新民主主义的宪章,是需要有充分时间来广征人民的意见的”,“只要大家把这些口号作为我们努力的目标,在不久的将来,最后的胜利就可到来”[8]。在谭平山等民主进步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香港掀起了一场以筹备新政协为核心内容,以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统治为目的的新政协运动,这一运动给岌岌可危的南京政府更加沉重的打击。
三、负责新政协组织法起草工作
为了尽快召开新政协,从1948年8月开始,中共香港工委会开始秘密接送在港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安全进入解放区。接待地点主要是中共中央东北局所在地哈尔滨和中共中央统战部所在地河北平山县李家庄村。经周密考虑和安排,谭平山与沈钧儒、章伯钧、蔡廷锴4人于9月13日由香港启程,乘坐苏联“波尔塔瓦”号轮船,9月29日到达哈尔滨,是首批到达解放区的民主人士。在哈尔滨,进行了新政协筹备会的准备工作。
根据新政协筹备会议通过的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名单,1949年6月15日,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在北平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推选毛泽东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李维汉为秘书长,齐燕铭等9人为副秘书长。谭平山作为民主人士主要代表也出席了此次会议,并成为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成员。会议通过了《各单位代表参加小组办法》,规定设立六个小组分别进行各项工作:第一组,拟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各单位代表名单;第二组,起草新政协会议组织条例;第三组,起草共同纲领;第四组,拟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案;第五组,起草大会宣言;第六组,拟定国旗、国歌、国徽方案。会上指定了各组组长。谭平山被指定为第二组组长,主要负责新政协组织法草案。会议还通过了筹备会设立的办事机构:秘书处、庶务处、招待处和新闻处。
6月18日,第二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推选谭平山、周新民、叶圣陶等5人讨论起草新政协大纲,谭平山为讨论起草大纲召集人。6月28日,谭平山主持召开第二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主要讨论决定新政协组织条例原则、确定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額、新政协的职权、新政协与联合政府的关系及其运作、新政协的性质等八项内容,并推选周新民、史良起草初稿。初稿完成后,经征询各方意见,8月18日,谭平山主持召开第二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主要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草案)》的修改,共涉及27条修改意见,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名称、各章节以及具体条目的准确表述等。
9月15日,谭平山主持召开第二组第四次全体会议,全体组员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草案)》再次提出意见,特别是对草案中的重要表述提出修改意见。这充分体现出以谭平山为首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起草小组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负责精神。最终,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这一多次修改和完善的组织法(草案),为新政协的召开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制度依据和保障。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毛泽东等108名委员组成的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谭平山被推选为政务院政务委员。在政务院下设的四个具体领导全国各项工作的专门委员会中,谭平山被任命为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
全面抗战以来,谭平山积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通过不懈努力使团结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解放战争后期,谭平山拥护“五一”号召,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新政协的筹备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谭平山无论是面对追求革命事业时的失意与挫折,还是经受颠沛流离生活中的艰辛与磨难,都始终致力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1956年4月2日,谭平山在北京病逝,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谭平山给予了高度评价——谭平山“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者,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他的逝世,是我们的一个沉痛的损失!”[9]
参考文献:
[1] 甘祠森.回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J].近代史研究,1982(04).
[2] 民革中央宣传部.民革领导人传:第1辑[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
[3] 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N].人民日报,1948-05-02.
[4]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一)[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2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 香港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致电毛主席 拥护中共五一时局主张 毛主席复电邀请共商具体步骤[N].人民日报,1948-08-06.
[7]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谭平山研究史料[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
[8] 适时的号召——论中共“五一”节口号[N].华商报,1948-05-23.
[9] 首都各界人民公祭谭平山[N].人民日报,1956-04-05.
【责任编辑:刘中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