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网络强国”和“怎样建设网络强国”的时代课题,是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科学成果,是新时代建设网络强国的行动指南。本文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阐析其重要意义,提出推动网络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网络强国;技术创新;数字经济;网络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 D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0)07-004-0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强国,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站在人类历史发展和国家全局高度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1]。新时代,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形成
(一)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认为科学技术的提高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肯定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毛泽东同志提出要运用科学发展社会主义,为我国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表示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二)雏形初现
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意识到网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在福建省任职期间,他提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强调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浙江任职期间,他提出建设“数字浙江”;任职上海市委书记期间,他就促进“智慧上海”作出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依据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实践,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雏形初现。
(三)日趋成熟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目标愿景。2015年10月26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2015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这是网络强国战略第一次被写入国家的五年规划。在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实现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2018年,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千载难逢机遇的论断,就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维护网络安全、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等重大问题给出了答案,指明了方向,是科学回答信息化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活的时代,互联网还没有出现,对于网络空间的繁荣和网络社会的崛起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他们不可能给出具体答案。自从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参与网络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在网络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中、在网络社会崛起繁荣的过程中,不断认识互联网,并利用网络的发展推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空间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成为各国谋求竞争优势的战略新方向。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信事业发展,作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网信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展之路,为世界互联网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提供了中国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信息化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创造性回答,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科学成果,是指导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纲领。
(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就网信事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的重要论断,指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有力保障的目标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回答了我国互联网事业“为了谁发展”“发展目的是什么”“怎么发展”和“如何发展好”这几个关键问题。我国网信事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着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的宗旨,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处理好开放与自主、安全与发展、运用与管理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网络强国战略。在当前全球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建设网络强国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这一目标指明了实现路径,提振了全社会信心,提供了行动指南。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我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科学成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丰富、发展和完善。
(一)推动技术创新
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是事关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各类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尤其离不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公共性的基本特征,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基础设施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传输网络,主要由通道及其节点组成,连接是其本质特征。工业时代,基础设施主要有交通运输、管道运输、水利设施和电网四类。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是数字世界的“高速公路”,成为新的基础设施。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列举了“新基建”包含的几个领域,即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其中,5G网络、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主要作为信息网络通道,数据中心用于传递、存储、计算数据信息,人工智能用于加强响应与调度的能力。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市场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强化制度供给,进一步向企业开放应用场景提供服务支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立足各自优势,找准发展切入点,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优势和潜力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进程。
积极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3]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然而,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4]要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要改革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机制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实施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攻坚战略,推动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作为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加速迈向产业互联网的新阶段。这是由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历史大势所决定的,是由人类生产工具、生产要素和基础设施的演进升级所决定的。智能机器成为新的生产工具,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信息网络成为新的基础设施,推动数字经济迈向一个网络化连接、数据化描绘、智能化生产、融合化发展的产业互联网新时代。
明晰数字经济的特征与构成。数字经济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一要素二部分三基础四形态”: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内容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基础设施为“云、网、端”三位一体;经济组织形态呈现平台化、共享化、多元化和微型化。中国经济正在由“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升级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形势看,党中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是大势所趋,也是对客观经济发展形势的及时应对。必须抓住信息技术发展机遇,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才能让中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不至于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落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中指出数字经济的构成包括两大部分,即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也称为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及信息产业具体业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等;产业数字化,也称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包括传统产业等。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增量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是指传统产业与数字的结合,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于传统产业进行连接与重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从不同层面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反馈的闭环,打通不同层级与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提高行业整体的运行效率。以智能制造为重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我国传统产业以制造业为主,推进智能制造是企业层面加快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向。
加快数字产业化。如果说产业数字化更多是瞄准对存量经济的改造提升,数字产业化则是增量拓展,二者的双轮驱动,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在新技术产业革命中创新供给、打造良性循环。数字产业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区产业竞争和经济角逐的主战场。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积极推进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现有网络深度融合,为数字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路出发,将互联网治理提升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层面[5]。网络社会是人类社会基于计算机网络社会关系的总和,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我国网民数量如此之多,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必然映射到网络社会之中,使得网络社会中存在的系统性和全局性问题亟待解决。要实现网络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共建、共治、共享,必须厘清网络社会的本质内涵。我国的网络社会已经演化成为一个复杂系统,并非单一治理主体、单一方案可以解决的,需要动员多方力量,采取多种手段,才有可能解决好网络治理问题。
探索构建党领导的网络空间多元主体治理模式。加强党对网络空间治理的全面领导,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网络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政府的网络空间治理能力,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凝聚网络综治共识。切实强化企业的网络治理关口责任,加快提高网民的网络行为自律意识,建立以智慧城市为依托的网络综合治理大平台。平台建设是网络综合治理的基础,通过平台联结所有的结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体。例如,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以社区为单位,建设网格化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打造全覆盖的智能化网格化服务平台,不断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各类网络平台为载体,完善社会监督平台功能,推进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执法机制,畅通网络监督渠道。
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确保网络舆论可管可控,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的必然要求。构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在话语主题的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通过科学设置议题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通过积极回应现实问题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公信力。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位列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网络大国,推动我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是信息时代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提高网络时代人才的素养与能力,是实现网络强国的必然要求。
提高领导干部网络治理能力。提高全民网络素养首先要抓好“关键少数”,要花大力气努力提升领导干部治网驭网的能力。网络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领导干部的治网驭网能力既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要结合党中央关于领导干部网络治理能力和网络素养的具体要求,依托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特别是各级党校、行政院校等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培养领导干部科学完善的网络观,全面提升领导干部治网驭网的能力[6]。
注重專业网络人才的培养。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随着网络强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国家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必须要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出发,充分发挥现有教育体系功能,探索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例如,在网络安全方面,目前全国高校网络安全相关本科专业布点233个,网络安全相关专业建设院校超过130所,有42所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或研究院。然而,网络安全是技术更新最快的领域之一,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数量缺口仍然很大,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也存在较大的不足。要研究制定网信领域人才发展整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积极探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和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亚鹏.习近平关于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9.
[2] 傅华.在信息化竞争中充分彰显制度自信[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02).
[3] 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8.
[4]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10.
[5] 岳爱武,张尹.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的四重维度论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01).
[6] 高志华,冯甜甜.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网络空间安全[J].党政论坛,2018(04).
【责任编辑:刘中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