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时期党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探索实践与历史贡献

2020-04-06 04:25林世昌牛余凤
世纪桥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林世昌 牛余凤

摘 要: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党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国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及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农村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探索,从而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力量的巩固壮大、农民素质的相对提升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0)07-034-07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紧急召开了八七会议,在会议中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为中国人民找到了正确的革命斗争方向。为争取广大农民群众,保证土地革命运动的顺利进行,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党主要通过探索制定符合农民需要的土地政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以及开展契合农村实际的宣传工作等主要实践举措,为农民运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吸引广大农民群众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之中。土地革命时期党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党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基础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占据了国土的大部分,农民构成了旧中国最为庞大的一个群体。土地革命时期,党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土地革命的基本方针以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党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一)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立场

党自建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度重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大革命时期,党内存在两种错误倾向,即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第一种倾向只注重与国民党合作,以张国焘为代表的第二种倾向则只注重工人运动,这两种倾向都忽视了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真正的力量所在。1925年12月,为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着的两种倾向,毛泽东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在文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深入而精辟的分析,开篇便提出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1](P.3),指出赢得革命胜利的关键所在,立场鲜明地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

1927年3月,毛泽东深入湖南农村进行了为期32天的考察,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在报告中,毛泽东充分肯定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以及在农村开展农民运动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同时,毛泽东在这篇报告中提出了要想发动广大农民就必须在农村普及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的重要观点。“开一万个法政学校,能不能在这样短时间内普及政治教育于穷乡僻壤的男女老少,像现在农会所做的政治教育一样呢?我想不能吧。”[1](P.34)同年,蒋介石与汪精卫背叛大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大肆屠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彻底失败,全国城乡长期笼罩在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之中。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惧反动高压,重新振作起来,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了争取广大的农民群众,扩大共产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影响,提高农民群众的革命觉悟,最终赢得革命胜利,党认识到必须解决农民群众的土地问题,通过在农村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引导农民认识到自己的根本利益所在。

(二)土地革命基本方针的初步确立

1927年8月,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在中国革命处于十分危急的情形之下,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探索正确的革命方向。此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等重要文件,表明了党主动纠正自身错误、坚决领导人民群众继续为中国革命斗争的决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这一基本方针主要包含了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强调中国革命在这一时期要以土地革命为中心;二是强调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必须有计划地在广大区域准备农民暴动的主要任务,并将土地革命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三是强调采取自下而上地发动农民群众这种“平民式”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发动民众首先必须解决农民最为關心的土地问题。从以上可以看出,第一点强调了土地革命在这一时期的重要性,第二点与第三点则讲明了土地革命开展所需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到这三点,土地革命才能够得以进行。“这些认识,使党在革命遭受失败的危难关头,从自身的错误中清醒过来,振作起来,对挽救革命,促进由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2](P.51)这次会议表明中共中央已经清晰地认识到“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性,明确了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是联结农民群众组建工农军队的关键所在。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而要让农民群众认识到这一关键并自觉投入到土地革命运动中来,就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农民群众进行宣传和教育,努力消除白色恐怖所导致的消极情绪,以实际行动赢得农民群众对共产党的信任,增强农民群众的革命信念与信心。

(三)革命路线的转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1927年9月9日,为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根据八七会议的决定,党在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湘鄂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较大,以及部队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秋收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起义失利后,毛泽东改变了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带领部队向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南移,在敌人控制力量比较薄弱的井冈山地区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战略转移,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与此同时,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对象与方法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在中国革命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乡村,探索、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后,思想政治教育从环境、内容到对象、任务和方法都有很大变化,从而迎来一片新的发展天地。”[3](P.38)

1927年10月至1930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其核心内容是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基本形成。为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特别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1](P.77)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后,党十分重视与农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充分引导和发动农民群众认识与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党认识到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在农村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帮助农民群众加深对共产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才能更好地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同农民群众团结一致进行革命斗争。

二、党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实践

土地革命时期,党在广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土地革命的初衷在于帮助实现他们的根本利益,党也认识到发动农民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的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前进的。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政策的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以及多样化宣传策略的施行等有益探索,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重视实践,探索符合农民需要的土地政策

在革命过程中,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获得农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必须从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物质与精神需要,只有当农民认识到我们党是在为他们谋利益的时候,我们党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在农村,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是土地问题,土地是他们谋生的手段,是农民一生中最重要的资源。为更好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制定符合农民利益需要的土地政策,毛泽东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亲自前往湖南各地的农村深入调研,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更是从理论出发深刻论述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P.109)的观点。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革命实践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展开了大量的实地调查与研究,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耕者有其田”的革命口号,在土地分配问题上设置了以乡为最小分配单位,探索制定出了旨在满足农民根本利益的土地政策。

鉴于中国农村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时间的紧迫性,我们党初期的土地政策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这使得党在农村开展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出现一些问题,党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在曲折中前进的。但是,我们党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放弃调查与实践,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初步制定出土地政策后,一边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在革命实践中探寻政策本身以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土地政策进行了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另一边继续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工作来引导农民群众对土地政策的正确认识,推进政策的广泛有效施行。1928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遵义会议以及瓦窑堡会议等重要会议,不断纠正实行土地政策中出现的“左”倾错误问题。其中,毛泽东在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土地革命的总路线,即“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与消灭地主。”[4](P.299)我们党在革命探索与实践中正确地解决了土地革命路线中最为复杂的问题,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党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二)坚定立场,在农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随着土地政策的不断完善与修正,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农村不同阶层的人们认同并接受党的方针政策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这不仅要求党首先作出强有力的宣传与解释,还需要农民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解与消化能力。基于这一时期农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党认识到必须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及对政策的理解能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5](P.1093)因此,对农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成为党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农民认识与理解党的土地政策的第一步。

土地革命时期,党对农民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对农民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的灌输。列宁在其著作《怎么办?》中系统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认为: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教育,才能帮助人们逐渐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广大农民群众知识水平较低的现实状况,通过联系农村生活中诸多鲜明生动的具体事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来阐明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通过印刷宣传画册,以直白、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农民灌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念,帮助农民群众不断加深对革命斗争的理解與认同。第二,对农民进行阶级教育。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统治以及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影响下,作为革命主体的农民文化水平较低,阶级意识十分淡薄,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土地政策的执行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由此,党在农村通过经常性地召开群众性大会、忆苦大会以及开设理论化课堂的方式,采用农民群众能够听得懂的通俗语言,进行革命与阶级路线的宣传教育,唤醒并强化农民群众的阶级意识。除此之外,党还在农村进行了大量的革命理想信念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农民参与到革命斗争中来。

(三)因地制宜,采取契合农村实际的宣传策略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党在农村进行土地政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工作也遇到很多困难。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如何克服群众的消极心态成为党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发动农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党结合农村具体实际,努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宣传方案。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宣传形式,努力鼓舞农民,振奋人心,帮助农民从白色恐怖的阴霾中走出来,重新培养并坚定广大农民群众对革命胜利、当家做主的信心。

第一,针对中国农村众多且分散的现状,党注重发挥红军的数量优势,带领红军战士挨村挨户进行方针政策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1929年12月,毛泽东撰写《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指出:“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1](P.86)第二,针对白色恐怖影响下广大农民群众的消极情绪问题,党坚持走群众路线,开展广泛的田间宣传工作,鼓励共产党员深入田间坡上,在与农民一起耕作时同他们面对面地谈心交流,帮助农民群众摆脱国民党反动派带来的恐惧心理,拉近我们党与农民的距离,同时宣传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农民群众树立革命理想与信念,勇敢地站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第三,针对农民群众文化水平低下的问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农民群众容易理解的话语形式表达出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通俗化传播。由于农民白天耕作繁忙,还创办了半日学校、夜校等来帮助农民群众加强学习。此外,党还注重运用标语、墙报以及画报等多种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进行宣传教育。例如“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欢迎穷人来参加”等革命口号在农村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些宣传标语、墙报“生动形象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使得这些方针政策深入人心”[6](P.47),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农民群众的阶级意识和革命信念。正如毛泽东所说:“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1](P.35)

三、党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贡献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制定并完善土地政策方针、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采取多样宣传策略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实践,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一)壮大了革命力量

中国共产党作为土地革命的发起者与领导者,在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使广大农民群众正确认识到土地革命的目的、意义和方针政策。随着土地政策的完善与宣传深入人心,成功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开展。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下,广大农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感受到了作为人的尊严,懂得了团结斗争的道理,从而自觉地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勇敢地为自己的根本利益而斗争,为国家的团结统一而斗争。在党的宣传教育下,广大农民群众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红军,巩固与壮大了红军的力量,促进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蜕变。

同时,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数量及质量也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的发展历程。从数量上看,土地革命时期,在大量共产党员深入农村、深入农民群众进行的政策宣传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过程中,培養发展了一大批党员。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群众真切地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群众的真心与付出,也看到了党为农村所带来的希望与未来,促进广大农民群众纷纷踊跃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质量上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工作能力。在同农民群众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党群联系十分密切,成功克服了党员知识分子的弱点,开始真正设身处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党员在农村挨家挨户地进行政策宣传与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党成功地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融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实践之中[7](P.89),既锻炼了党员队伍组织动员群众、开展各项工作的政治能力,也提升了党员队伍的理论水平与知识素养。

(二)促进了农民素质的相对提升

党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既促进了农民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又成功唤醒了农民群众的阶级觉悟,让农民真正认识到了阶级斗争的作用,同时也对国民素质的核心因素——国民性的改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以及近代以来的帝国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极大地束缚了旧中国农民的思想,加之一成不变的小农经济模式与深厚的农村宗法观念影响,形成了农民因循守旧、封建迷信、主人翁意识匮乏以及缺乏独立意识、遇到强权一味妥协的消极品性。在党的宣传教育影响下,广大农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知能力有所提高,懂得了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来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性。阶级斗争理论“使农民从宗法观念的迷醉中觉醒,使之从自在的阶级转化为自为的阶级”[8](P.74),开始勇敢地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正是在党的理论教育过程中,农民看到了自身获得彻底解放的希望,重新燃起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并自觉地投入到土地革命运动的洪流之中。党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农民改变了自身的精神面貌与心理状态,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国民性的发展与进步。

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将“普及政治宣传”和“文化运动”写入农民在这一时期所做的“十四件大事”之中,并指出:“今后值得注意的,就是要利用各种机会,把上述那些简单的口号,内容渐渐充实,意义渐渐明了起来。”[1](P.35)正是在党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下,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逐渐得到了提升。首先,农民群众通过在各种识字班、夜校等各类补习学校中进行的科学文化学习,进入了由文盲到脱盲的发展阶段。在共产党通俗语言的宣传教育下,农民群众开始学习并初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蕴含的革命道理,对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以及中国革命的发展状况形成了初步认识,文化水平有所提高。其次,在党的宣传教育影响下,农民群众普遍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真正为人民利益着想的政党,共产党员、红军战士与革命进步分子“不拿老百姓一块红薯”的纪律要求、为实现人民解放而甘愿奉献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广大的农民群众,促使他们自觉向共产党靠拢,主动向共产党学习,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基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蓬勃发展与壮大。在革命实践探索过程中,针对党内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以及共产国际决议、苏联经验神圣化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大量彻底的调查研究与反思,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但同时要做到坚决“反对本本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國化既是中国革命前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必然结果。“真刀真枪的大革命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结合提供了绝好契机,党的优秀代表由此开始对中国革命问题进行深入思考。”[3](P.38)尽管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有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命题,但中国共产党已经通过在农村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对此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科学的总结与思考,从而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要义与价值旨归都在于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积极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第一,作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及发展历程中的精神火炬和理论灯塔,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理论前提。第二,这一时期,党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努力为农民解决他们的切身利益问题,制定出了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土地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诞生奠定了现实基础。第三,在土地政策宣传的过程中,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中的农村实际相结合,创建了简单高效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在通俗化的理论教育影响下,中国革命主体的广大农民群众成功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诞生奠定了认识前提。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李德芳,杨素稳.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 刘建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刘春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标语研究[J].学理论,2015(31).

[7] 晁小荣.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历史贡献[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8] 李德芳,杨素稳.论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经验[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2).

【责任编辑:刘中雁】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静安区人大代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摄影作品选登
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
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
曲青山:从三个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