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高职电力类专业教学模式构建探讨

2020-04-06 20:51王伟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绳结学习者教学内容

王伟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电力类专业教学中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学以致用”的延展性、课堂主导权未实现从教师到学生的转移、教学环境重“知识传授”轻“学习感受”、教学考核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提出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电力类专业教学新模式,论述以工作岗位任职能力要求为指引规划教学内容、多主体互动式参与和多样化创建教学情境、遵循学生认知和人格发展规律设计教学活动、借助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注重过程化多元化综合化等措施,并以“线路工艺”课程中的“常用绳结的打法及应用”为例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信息化2.0 以学习者为中心 电力类专业 教学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5-0061-03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和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电力生产、调度运行、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成为从业者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2018年4月,随着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我国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正式迈向2.0时代。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学习者的知识能力结构、学习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念是信息时代的根本要求。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模式从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转变,是高职电力类专业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视角下高职电力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要求从学习者个人兴趣爱好、知识能力、发展需求出发,致力于为学习者创造自主舒适的学习环境,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者的综合能力。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视角审视高职电力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

(一)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学以致用”的延展性

课程教学内容是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和技巧的有效载体。从教学计划和教案来看,目前电力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部分为教材的既定内容,缺少对行业真实情况和岗位实际工作内容的拓展延伸,存在重预定性知识、轻启发和创新,重知识技能、轻职业素养的现象,学生不能很好地体会到“学以致用”。

(二)课堂主导权未实现从教师到学生的转移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也许是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主导和控制教学全过程,包括制定教学规则、完成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等,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参与的地位,间接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环境重“知识传授”轻“学习感受”

教学过程是一个以认知活动为中心,情感、意志等其他心理过程伴随参与的过程,但是不少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教学,不注重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认为只要把知识点讲全了,专业技能训练到位了,师生间互动与否不重要、学生喜欢与否也不重要。长此以往,形成单一、枯燥的教学环境和严肃、死板的学习氛围,不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

(四)教学考核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不明显

教学考核评价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应该起到导向、激励和诊断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把教学考核评价与教学过程分割开来,片面地认为完成考核评价是课程结课的标志,学生只是扮演被评价和被告知的角色,无形中打击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电力类专业教学新模式构建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电力类专业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不仅需要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固有观念,还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基本步骤如下。

(一)以工作岗位任职能力要求为指引规划教学内容

高职电力类专业学生普遍关注“我将从事什么职业?”“职业岗位需要我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我现在还有哪些没有掌握?”“接下来我应该怎么做?”等问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围绕电力行业发展要求,以提升学生第一岗位任职能力为教学目标选择和规划教学内容。首先,根据教学目标搭建知识框架;其次,结合电力行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工作流程,按照“根本的、管用的、实际的、前沿的”原则,引导学生认同社会和学校希望他们学什么。

(二)多主体互动式参与、多样化创建教学情境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新的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是学习者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教师或同伴的帮助,在一定的情境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实现的。鉴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高职电力类专业课程教学情境设计与创建,应基于教学内容、课程性质(实训课、理论课)、学生学情、岗位适应性、教师教学能力等考量因素,通过多主体互动式参与,实现多样化创建。一方面,要杜绝由教师个人简单主导创设,应参考借鉴电力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典型任務,邀请毕业生以分享真实工作经历的方式,共同参与设计;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素材,根据教学内容,突出能力本位,创建如立体化虚拟、案例模仿、训练体验、实践任务等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三)遵循学生认知和人格发展规律设计教学活动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讲求以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和人格发展规律设计教学环节。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让学生感性认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知识、概念等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创造经历与体验,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完成新知识的建构。翻转课堂为主导的混合式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是当前高职教学改革的热点。其中,翻转课堂为主导的混合式教学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对教学过程的重构,比较适用于理论课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更适用于实践课教学,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主张“行动过程”的完整性,学生作为学习的责任主体,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步骤完成项目任务并获取知识和技能。

(四)借助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近年来,高职院校加快建设校园一卡通、校园网等,信息教育化公共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虽然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在引领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高职电力类专业要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的培养,增强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和创新课堂教学的能力。要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知识、思维与能力发展为目的,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例如,实施混合式教学。课前,学生通过教学资源库、优慕课软件和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职业岗位基础知识;课中,教师在虚拟情境实训室中构建岗位工作环境,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完成工作任务;课后,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完成作业并开展教学评价。

(五)教学评价注重过程化、多元化、综合化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应该注重评价的过程化、多元化、综合化。一是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要改变以往单纯以卷面分数评定等次的评价模式,突出过程性考核,采取课堂测试、团队展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已学知识的程度。二是要多主体实施评价。由学生个人、团队同伴、任课老师、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增强校企师生间互动,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发展。三是实现评价内容综合化。要合理设计评价标准,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团队协作能力、安全规范意识等纳入评价范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学习品质。

三、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实例

项目组以高职供用电技术专业“线路工艺”课程中的“常用绳结的打法及应用”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一)教学分析

“常用绳结的打法及应用”是“线路工艺”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之一,能熟练地打好各类常用绳结是电力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课程授课对象是高职供用电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成长在信息时代的他们喜欢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善于运用网络获取信息及资源。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工程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为本课例的学习奠定了理论支撑及技能保障。根据工作岗位任职能力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其中,知识目标为“理解绳结的原理、各类绳结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掌握打绳结的步骤和技巧”;能力目标为“能打好平结、水手结、倒背扣、倒背猪蹄扣、抬扣、牵背扣等常用绳结,会根据不同工作场景选用绳结”;素质目标为“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合作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同时,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线路施工常用绳结的打法”,教学难点为“几个组合绳结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策略

常用绳结的种类多,打法不一,学生容易混淆,弄错。为此,依托课程教学资源库、3D模拟仿真软件、实训监控系统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拓展三个阶段。其中,3个学时的课中学习又分为“激趣导入”等五个环节。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阶段(线上)。课前,教师在线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学资源平台上自行下载《绳结打法及应用》学习任务单,了解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观看学习微课“绳结的种类及用途”并完成在线测试,教师结合学生测试情况按个体差异进行分组,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2.课中学习阶段(线下)。(1)激趣导入。教师播放电力企业施工中发生事故的视频录像,引导学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得出结论:绳结技术在电力施工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由此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2)小组探究式学习。教师设计线路施工中最常见的工作任务—— 绑扎起吊接地线,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完成该工作任务所需使用的绳结的特点和打法。(3)启发式技能训练。学生观看常用的10种绳结打法的动画,自主学习不同种类绳结的打法并动手练习,遇到问题小组成员互相讨论解决或向教师提问。为及时掌握教与学的情况,教师组织绳结打法的现场展示,采用小组互评和教师随机抽查点评两种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4)仿真模拟体验。教师启动“3D模拟仿真机”,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学生在仿真机的提示下,选择正确的绳结打法并根据工作任务使用绳结,随后仿真机根据操作完成情况反馈评价结果。(5)现场实践。现场实践环节转至线路实训基地进行。教师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学生完成个人防护用具的穿戴,以小组为单位领取实训任务并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对存在危险的实训任务全程监督确保安全,同时通过实训监控系统录制各小组的实训视频。现场实践环节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的无缝对接,解决了学与用脱节的问题。

3.课后拓展阶段(线上)。邀请校外企业兼职教师观看学生打绳结实训的视频并进行评分。学生在网络互动交流平台上向企业兼职教师个别提问咨询,或者与同伴集体讨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

结合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阶段合理设置评价项目和权重。其中,“在线自测”占10%(学生课前在线自测成绩);“探究式学习”占20%(由各小组组长对小组成员在团队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启发式技能训练占40%(根据课堂分组展示情况由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的方式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仿真模拟演练占10%(在模拟演练环节中模拟仿真机给出的评价);现场实践占20%(教师现场评价与企业兼职教师的课后评价相结合)。根据教学活动的进程,教师第一时间统计和反馈各项目评价结果,并及时将综合评价结果反馈在教学平台上。

综合评价表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电力类专业信息化教学新模式,符合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绝大部分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角色完成了教学任务要求,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提升,有效达到了教学目标。下一步,电力类高职院校要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契机,深化实施“互联网+教育”,坚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任友群,冯仰存,鄭旭东.融合创新,智能引领,迎接教育信息化新时代[J].中国电化教育,2018(1).

[2]刘志明.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高职课堂情境创设[J].教育与职业,2014(33).

[3]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25)[2019-12-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4]梅国平,刘小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转型探析:信息技术发展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8(1).

[5]崔彦,代中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10(6).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第二批专业发展研究基地立项项目“广西职业教育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桂教职成〔2018〕65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 伟(1981— ),男,汉族,山东文登人,工程硕士,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输电线路工程、职业教育。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绳结学习者教学内容
绳结艺术的现代传承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活动名称:印加奇普绳结(INCAQUIPU)数字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绳结打法对其自动松脱和绳子强度影响的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