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媒体视角
——总台新闻频道“战疫情”与“全球抗疫”报道对比分析

2020-04-06 05:59
文化与传播 2020年6期
关键词:版块公共卫生抗疫

引言

进入2020年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在中国,自1月20日钟南山院士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之后,武汉疫情开始引发公众关注,媒体报道随之持续跟进。面对严峻疫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迅速启动节目应急生产机制。从1月26日开始,央视新闻频道每天上下午推出《战疫情》特别报道,一直持续到五一前后。央视新闻频道的重点栏目——《共同关注》栏目也相应开辟《战疫情》版块,对国内疫情进行集中全面的报道。而从2月下旬到3月上旬,国际疫情逐渐受到媒体关注,《共同关注》栏目从3月11日开始,开辟《全球战“疫”》版块,对国外疫情进行集中报道。在栏目同时持续跟进的报道中,国内疫情报道和国际疫情报道有哪些差异?又有哪些相同点?公众对两者的关注度如何?本文基于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的报道内容并结合相关的收视数据,试图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主流媒体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借鉴。

目前,不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总结和反思研究聚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的功能与职责。例如,杨月辉(2020)通过对《人民日报》2020年1月21日至4月20日有关“疫情”的1021篇新闻报道进行数据分析,研究主流媒体在这次疫情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借此提出传播策略建议。崔士鑫(2020)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点及媒体报道规律出发,分析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疫情报道特点,为全媒时代持续改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宣传报道提出深刻的建议。高晓虹和蔡雨(2020)围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具体做法,论述了以总台为代表的国内主流媒体主动承担起抗疫使命,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为抗击疫情凝聚人心、增强信心。郑保卫和赵新宁(2020)基于对我国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和抗疫报道的分析与思考,提出了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新闻媒体要担负起多重使命。不过,目前有关国际疫情报道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本文研究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新闻报道文本分析,一是收视率数据分析。本文选取总台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从2020年1月26日(“战疫情”版块开启)到2020年4月20日共86期节目为样本,对每期节目关于“战疫情”和“全球战疫”版块的报道内容进行梳理和对比分析,试图发现媒体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规律和特点。同时,本文还选取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4月20日为样本区间,对《共同关注》栏目疫情报道相关的分钟收视率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了解公众对于国内疫情和国际疫情报道的关注情况。

一、国内疫情报道与国际疫情报道的差异性

纵观《共同关注》栏目的国内疫情报道,可以梳理出以下四条主线:

第一、一线直击。战疫情版块主要聚焦武汉主战场,带来了大量抗疫一线的报道。报道以各类医院开展救治为主,包括定点收治医院、新建的“两山”医院、方舱医院,还涉及集中隔离点、社区排查等。具体来说,既有重症救治的纪实报道,也有轻症护理的新闻特写。从医护人员、患者到志愿者,从核酸检测、插管治疗到医疗垃圾处理,涉及医院抗疫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全面挖掘和全景展现。除此之外,还有大批记者深入武汉的隔离点和重点社区,对当地的抗疫行动甚至包括入户排查进行实地跟拍报道。

第二、热点跟进。为积极引导舆论,战疫情版块密切关注公众涉疫情关切,并及时给出回应、发布权威消息。比如,1月28日,回应了关于“武汉病例激增?医院床位紧张患者住不上院?”的质疑;2月4日,回应了“用双黄连来防治肺炎”的问题;2月9日回应了“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问题;2月12日,引用钟南山院士回应“新冠肺炎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的问题;2月14日,就公众关心的“医护人员感染”“无症状感染者”等问题进行通报。此外,及时发布中国疾控中心等权威部门关于疫苗研发、病毒检测、药物疗效、有效药物科技攻关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第三、注重服务。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闻报道,战疫情版块特别注重服务性,给出了大量有关专家答疑解惑的科学防疫的内容。本文梳理发现,在疫情期间,战疫情报道主要关注以下科学防控的问题:如何辨别新冠肺炎与感冒流感?空气中会不会混合病毒带来感染风险?抽烟喝酒真能降低感染风险吗?果蔬表面会附着病毒吗?鞋子携带病毒是否要消毒?各种口罩有啥区别?武汉来的快件能否收?发烧咳嗽症状居家隔离怎么做?怎么防控轻症和隐性感染者?返程高峰如何加强个人防护?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小区是否需全部隔离?患者入院后治愈需要多长时间?有没有特效药和快速检测方法?对这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及时进行权威解答,不仅为民众提供了具体细致的生活防疫指南,还有效地消除了人们的恐慌心理,有利于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进行,更为后续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奠定社会基础。

第四、正面鼓劲。在战疫情版块,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内容占了大量版面,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抗疫精神。而有关中央各部门助力防疫、保障物资的举措,为万众一心抗击疫情注入了信心和力量。本文梳理还发现,几乎每天的报道都涉及治愈出院的消息,有时候还有特写式的治愈故事,起到了消除公众恐慌心理、鼓舞人心的作用。在正面鼓劲方面,栏目战疫情报道还最大限度地宣扬了全国抗疫医护人员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同时兼顾了各地与疫情相关的暖心新闻,以“抗疫有我”“同舟共济”“战疫情 有温情”等版块体现。此外,抗击疫情主题曲《坚信爱会赢》的发布,也在战疫情版块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相比较而言,国际疫情报道更多是外围的客观的观察性报道。梳理《共同关注》栏目的国际疫情报道,与国内疫情报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与国内疫情报道涉及大量抗疫一线的内容不同,国际疫情报道一线直击的内容比较少,大多是客观地列举介绍各国的抗疫举措或解封措施。比如各国宣布紧急状态、封城/封国、戴口罩、社交距离、自我隔离等方面内容。相应地,画面也很少涉及医院救治场景,大多是封城措施之下空荡荡的街道。随着疫情趋缓,后来转为客观介绍各国逐步解封的措施,以及随着疫情反弹,部分国家调整管控措施的相关动态。

第二、与国内疫情报道涉及大量感性的故事和特写不同,国际疫情报道更多是理性的观察和思考。这主要体现在对美国抗疫乱象的揭批报道。经过梳理发现,栏目针对美国疫情的报道主要聚焦:美国疫情迅速蔓延、政府抗疫不力;美国政府宣布暂停向世卫组织提供资金支持;美国养老机构、监狱、美军基地频现聚集性疫情;美总统“消毒剂注射抗病毒”言论持续发酵;美总统推荐抗疟疾药物羟氯喹防治新冠肺炎引发争议;美总统强行“重启经济”引发疫情反弹的担忧;美国多州被曝疫情数据作假以 “支持重启”;美政府将疫情政治化、借疫情助选情;诸多疑问待解:疫情最早何时在美国传播?美国生物实验室疑点重重,等等。

第三、与国内疫情报道紧盯眼前的疫情回应公众关切不同,国际疫情报道重点关注了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比如,2020年3月美股开启暴涨暴跌模式,在10天内4次熔断,栏目对此进行了重点关注。再比如,4月20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罕见地跌入负值,栏目通过新闻问与答的方式,解开“负油价”背后诸多问号。此外,还关注了疫情之下,全球多行业多领域遭遇冲击的内容,尤其是旅游业、航空业、汽车产业、文娱行业等遭受重创的新闻。

二、国内疫情报道与国际疫情报道的相同点

当然,作为一个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内疫情与国际疫情也存在一定的交叉性,针对两者的报道也必然存在共同点。

首先,两个疫情报道都关注了各地(各国)疾控/卫生部门每天发布的疫情数据,主要包括新增和累计的确诊、死亡人数。其中,国际疫情报道还关注了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疫情数据。而国内疫情报道在数据分析方面,比国际疫情报道更详细,特别是通过数据变化看疫情发展趋势。

其次,两个疫情报道都根据疫情形势的发展,适时调整了报道焦点。在国内疫情报道中,报道焦点至少经历了三次演变:从湖北武汉主战场到黑龙江绥芬河和内蒙古满洲里境外输入疫情,再到黑龙江哈尔滨、吉林舒兰等地传染链疫情。在国际疫情报道中,从3月11日开始“全球战疫”版块的大概前两周时间,主要聚焦欧洲疫情的报道。随着欧洲疫情趋缓而美国疫情恶化,3月25日以后,“全球战疫”版块的报道焦点从欧洲转向美国。

再次,两个疫情报道在抗疫援助方面存在交叉点。比如,在国内疫情报道中,关注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抗疫援助;在国际疫情报道中,也关注了中国对外的抗疫援助,还有中国向世卫组织捐款、同国际社会分享抗疫经验等内容。这也充分印证了,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国际社会需共同积极应对。与此同时,两个疫情报道都充分关注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表态和动态发布。在国内疫情报道中,关注了“世卫组织派专家团队访华”“世卫组织积极评价中国应对疫情努力”“世卫组织称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内容。

三、国内疫情报道与国际疫情报道的公众关注度分析

上面将国内疫情报道与国际疫情报道在内容上进行了对比分析,下面依托栏目每期节目的分钟收视率数据,从公众关注度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两者的差异。

我们选取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4月20日为样本区间。从2020年1月20日,中国疫情数据开始发布,并快速得到公众的关注。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14日为中国疫情暴发区间。从2020年3月15日起,中国之外的新冠肺炎确诊累计病例数目(为88950例)超过中国新冠肺炎确诊累计病例数目(为80860例),整个疫情由中国战场走向全球战场。因此,2020年3月15日至2020年4月20日为全球疫情暴发区间。

(一)公众关注度的静态分析

表1给出了样本区间的收视率分析。其中,中国疫情暴发区间(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14日)的分钟收视率均值为1.19%,而全球疫情暴发区间(2020年3月15日至2020年4月20日)的分钟收视率均值为0.67%。中国疫情暴发期间的收视率远高于全球疫情暴发期间的收视率,这表明公众对国内疫情的关注程度远高于国外疫情。从标准差看,中国疫情暴发期间收视率标准差是全球疫情暴发期间收视率标准差的3倍多。这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疫情暴发期间中国疫情类新闻收视率远高于其他类型新闻的收视率,而在全球疫情暴发期间全球疫情类新闻收视率与其他类型新闻的收视率差别并不大。因此,由标准差结果也可间接论证公众对中国疫情的关注要高于对全球疫情的关注。

表1 样本期间收视率描述性统计

(二)公众关注度的动态分析

为了给出公众关注度随时间的演进规律,下面结合描述中国疫情和全球疫情发展的两个关键指标(每日最高收视率和新增确诊人数)对比分析中国疫情、全球疫情的公众关注度。

随着中国疫情暴发,收视率快速上升;随着中国疫情逐渐缓解,收视率逐渐下降,并在样本后期呈现水平波动状态。因此,收视率与疫情走势高度一致。值得关注的是,在整个样本期间,全球(除中国外)呈现快速上升态势,但是收视率并未表现出同样的态势。这说明,公众对全球(除中国外)的疫情关注度要远远低于中国疫情。

结论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就如同一场“大考”,既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对新闻媒体传播能力的一次重要考验。本文分析得出,中国主流媒体能紧密追踪重大新闻事件。在国内疫情暴发最迅速时期,第一时间调整版面播报国内疫情。在国内公众还未充分关注到国际疫情的情况下,及时播报国际疫情,由此引导公众对全球疫情的关注。在国际疫情发展迅速的情况下,通过创设“全球战疫”版块充分播报。不过,通过收视率分析发现,公众更关注国内疫情,对全球(中国之外)疫情的关注度要弱得多。

作为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国内疫情报道与国际疫情报道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性。在国内疫情报道中,传统主流媒体一直冲在第一线,聚焦武汉主战场,带来了大量抗疫一线的报道。此外,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公众关切,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相比之下,国际疫情报道更多的是理性的观察和思考。除了客观介绍各国的抗疫举措或解封措施、揭批美国抗疫乱象,还重点关注了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同的是,国内疫情报道和国际疫情报道都关注了各地(各国)疾控/卫生部门每天发布的疫情数据,并且都根据疫情形势的发展,适时调整了报道焦点。此外,两个疫情报道都关注了中国与国际社会互相援助的相关内容。这也充分印证了,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防疫无国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国际社会需共同积极应对。与此同时,两个疫情报道都充分关注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表态和动态发布。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证明,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传播中,以电视为代表的主流传统媒体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主流媒体也应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在信息传播、议程设置、人文关怀等方面持续改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报道。

猜你喜欢
版块公共卫生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