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FT中文网涉南海问题报道的话语分析

2020-04-06 05:59
文化与传播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文网南海话语

一、 前 言

2018年年底,有美国知名智库在预测2019年的全球风险事件时,将中美两国在南海的擦枪走火列为一类风险。2019年南海局势总体平稳,表面缓和,但南海问题并没解决,一直潜流暗涌。目前2020年已过大半,伴随新冠疫情爆发,美国总统大选在即,美国政府又一次打起了“南海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表南海问题声明,美国双航母舰队来南海军演,南海可谓巨浪翻滚,风云激荡。伴随南海地区军事形势的恶化,有关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形势也更加严峻。美国特朗普政府挑起的中美贸易纠纷、台海问题与南海问题有联动效应,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也对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和“一带一路”倡议构成新的挑战,相关国际舆论也不断出现新动向。

目前解决南海问题对军事实力的倚重日益上升,舆论斗争也必不可少,各国媒体关于南海问题的舆论和话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方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这也是我们应对和解决南海问题必须关注的一个因素。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和语境五要素[1]。话语权即“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2]。法国政治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国家通过话语赋予自己权利并直接体现“权力”[3]。如此看来,话语权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权力。南海问题既是领土和资源的实利之争,也是话语权之争。

二、 FT中文网涉南海问题报道话语概况

FT中文网涉南海问题报道的数量分布与南海地区重大事件的发生紧密相关。在FT中文网中以“南海”为关键词,对2010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的相关报道进行标题检索,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共获得有效文本98篇。

(一)报道数量分析

在南海局势刚开始升温的2010年,FT中文网涉南海问题报道数量并不多,仅为5篇。2011年因中越之间发生海上冲突,美国介入其中,相关报道增至11篇。受2012年4月中国海监船与菲律宾军舰南海对峙事件影响,报道数量增至16篇。2013年南海局势较为缓和,相关报道仅有1篇。2014年5月中国在南海争议海域石油钻探作业,中越关系一度陷入紧张状态,相关报道增至14篇。2015年主要是围绕着中国在南海岛屿上的建设工程以及美军南海“航行自由”计划展开报道,数量增至19篇。2016年主要是关于中菲南海仲裁案的报道,数量激增至29篇。截至2017年3月,FT中文网的报道有3篇,主要是关于因南海问题引发的中美关系变化的报道。

(二)报道体裁分析

FT中文网涉南海问题报道的体裁类型主要有三类:一是消息类,总数有47篇,主要内容是南海局势进展的一般性报道;二是评论和专栏类,总数有44篇,主要内容是各国专家学者以及特约撰稿人对南海问题相关事件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所属国家的立场,给受众提供了发散性的思维模式;三是特稿类,所占比例并不多,仅有7篇,主要是着眼于南海问题中的重大话题,比如《哈里斯:美军将继续在南海展开行动》这一篇就是围绕着美国南海“航行自由”计划这一重大话题展开的。

(三)消息来源分析

1.派驻各地记者发回的消息

FT中文网关于南海问题报道的主要来源是派驻各地的记者发回的消息。信息来源地较为广泛,有来自中国的,也有来自南海主权声索国及周边国家,如越南、新加坡、菲律宾、柬埔寨和泰国等国,美国也占有一定比重。

2.引用各国官方发言人的表述

FT中文网在南海问题的报道上多次引用中、美、菲、越等官方发言人的声明,对于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也影响了受众对事件的关注和理解。

3.各国专家学者、特约撰稿人的分析评论

FT中文网关于南海问题报道中,各国专家学者以及特约撰稿人的分析评论也占有一席之地,他们主要是针对南海当前局势的相关事件进行评论分析,是国与国之间话语上的较量和博弈,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国当局对于南海问题的态度。

总的来说,FT中文网涉南海问题报道数量较多,消息来源广泛,体裁多样化。这也表明了FT中文网对待南海问题的重视,给受众传递的信息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多样性。

三、 FT中文网涉南海问题报道基本话语内容分析

FT中文网2010-2017年涉南海问题报道主要话语内容

FT中文网2010-2017年涉南海问题报道的话语内容 报道篇数 所占比例(约数)(n=98)中国在南海海域钻探作业之举,中越争端升级 5 5.10%东盟与南海问题 4 4.08%中国在南海岛屿的建设工程 3 3.06%2012年中菲南海问题纠纷 3 3.06%台湾方面在南海问题上的举动 2 2.04%2011年中越南海冲突 2 2.04%解读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言行 2 2.04%南海问题影响下的中澳关系 2 2.04%渔业与南海之争 2 2.04%中印在南海问题上的冲突 1 1.02%日本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言行 1 1.02%

“新闻报道本身就是一个选择、抽取的过程”[4]。FT中文网的南海问题报道建立在符合自身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力图展示客观、中立的立场。分析其报道,话语内容主要是围绕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言行和立场,占比16.20%;和平解决南海问题,谋求区域安全,占比11.10%;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言行,占比17.20%;中菲南海仲裁案,占比21.21%。

(一)对中国南海维权行为的猜测和评价

自2010年南海局势逐渐升温,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FT中文网在这方面的报道也是“与时俱进”。

在题为《中国南海战略的驱动力》的报道中认为,中国在南海动作频繁是基于对该地区战略位置的看重以及历史观念的认知,并非是为了能源和海产。在题为《中国南海军演可能加剧地区紧张》的报道中,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南海军演是炫耀武力,似乎是为了重申中国的霸权地位,报道后面引用官方人士的相关言论,并没妄下定论。在《FT社评:中国南海造岛缺乏战略逻辑》中,评论以美方派遣一艘军舰驶入中国建造的一个人工岛12海里的范围内为切入点,妄称中国南海造岛缺乏战略逻辑,并且认为中国的做法很可能经受不住国际法的考验,“就中国本身而言,它有奉行一种受国家面子驱动、但缺乏战略逻辑作支撑的政策的风险”。由此可见,FT中文网上述对中国关于南海问题的立场和言行的解读,明显带有西方媒体的偏见和误解。

(二)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言行

美国虽不是南海问题的争端方,但为了维护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和利益,不断地介入到南海问题中,试图放大矛盾焦点,进而渔翁得利。

在2016年4月15日,FT中文网发表了一篇题为《应重估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政策》,作者是时任美国参议员、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约翰·麦凯恩,其在文中指责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举措是对海上霸权的追逐,认为中国在南海仲裁案裁定之前会采取新的胁迫手法扩大既有利益。2016年5月10日,FT中文网发表了一篇题为《谁在制造南海紧张局势》的报道,作者是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驳斥了麦凯恩的观点,认为其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举措妄加指责,制造了南海紧张局势,实际上是为了鼓吹美国发起的“海洋自由行动”。

FT中文网对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言行的相关报道,采取“就事论事”的报道方式,大多以美国官方人士的言论作为报道的重点,比如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美国参议院主席、议员等人的言论,有些言论过于偏激,反映了中美两国对于南海问题根深蒂固的结构性矛盾。

(三)中越冲突

1988年南沙海战以来,中越双方在南海问题上总体保持缓和状态,但进入21世纪形势变得日益复杂。

2011年5、6月,越南石油勘测船非法侵入中国管辖海域开展油气作业活动,与中国海监船发生冲突,中越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FT中文网仅在在2011年5月30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越南海争端再次升温》的报道,并未对后续事件作报道。直至6月13日发表了一篇题为《越南“欢迎”美国干预南海争端》的报道,报道表明美国介入中越南海冲突,而越南外交部表示“欢迎”美国的干预。

中国在南海争议海域钻探作业之际,中越争端升级。FT中文网在这方面的报道有5篇,在一篇题为《中越南海争端升级》的报道中,越方称,中海油对外招标的勘探区块深入越南的大陆架,“严重侵犯了”越南主权。另一篇题为《迟来的中越冲突只是南海纷争的开始》的报道,详细讲述了中越双方在南海问题的渊源,也提及了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通过相关报道可以看出,中越之间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不仅牵涉到中越两国,其他争端国也牵涉其中。而美国作为非争端国,同样介入其中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四)中菲冲突

21世纪初,中菲海上冲突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黄岩岛事件。2012年4月10日,一艘菲律宾军舰在黄岩岛附近试图扣留中国渔民,随后被及时赶到的中国海监船制止,并与之对峙。FT中文网在4月12日发表一篇题为《中国海监船与菲律宾军舰南海对峙》的报道,报道引用菲方官方人士的言论,也报道了中方的态度。

2016年,中菲关系再度风起云涌,那便是南海仲裁案。其实南海仲裁案在2013年就初现端倪,FT中文网在2013年1月23日发表了一篇题为《菲律宾将南海纠纷提交国际仲裁庭》的报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态愈发严重,南海仲裁案在2016年高度发酵,FT中文网在这方面的报道达到16篇,其中不乏争锋相对的言论。 2016年7月1日,FT中文网发表了一篇评论,题为《中国抵制南海仲裁的理由成立吗?》,作者是美国霍夫斯特拉大学法学教授古举伦,古举伦认为中国表示根据国际法可以无视即将到来的仲裁裁决,这一观点不仅错误,而且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并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88(4)条款作为论证依据。2016年7月8日,FT中文网发表了一篇题为《与古举伦商榷:中国“抵制”南海仲裁有充足法律依据》的评论,作者是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刘海洋和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研究员赵一水,他们对古举伦的观点大力驳斥,并分析其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88(4)条款作为论证依据的不合理性。2016年7月13日,FT中文网发表了一篇题为《对南海仲裁裁决效力问题的再回应》,这是古举伦对刘海洋和赵一水的文章《与古举伦商榷:中国“抵制”南海仲裁有充足法律依据》的回应,并对其观点做了辩驳,认为刘海洋、赵一水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5章的解读与公约条文背道而驰,使强制仲裁体系转化成了自愿仲裁体系。至此,话语博弈暂且休战。

(五)其它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言行

FT中文网涉南海问题报道将焦点放在了美国、越南和菲律宾,但同时也没忽视新加坡等东盟国家,还有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域外大国,这些国家相对来说与中国南海海上直接冲突较少,因而相关报道数量并不多。

(六)和平解决南海问题,谋求区域安全

FT中文网除了报道南海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涉及到和平解决南海问题、谋求区域安全的报道,一共有11篇。比如2016年12月一篇题为《“一带一路”与中国在南海的战略平衡》的报道,作者张锋提出中国在南海问题中要占据战略主动地位,抓住机遇开展“一带一路”倡议,并谋求区域发展。

总体来看, FT中文网涉南海问题报道的话语内容多样化,但仍有所侧重。FT中文网涉南海问题报道不仅仅是结合南海发生的重大事件做报道,也给各国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话语博弈场。

四、FT中文网涉南海问题报道的话语特征

(一)多采用第三者的视角,构建多元化的话语体系

FT中文网涉南海问题报道一部分译自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文章,一部分由派驻各地记者自采,这些大多为消息类的报道。而分析评论类的报道则由各国专家学者、专栏作者和特约撰稿人撰写,各抒己见,构建多元化的话语体系,FT中文网在南海问题上为各方提供了一个意见交流的话语场。

(二)侧重于南海问题争端国冲突,渲染南海紧张局势

FT中文网对南海问题进行报道时,聚焦南海各方冲突,很少提及南海各方合作发展。比如中越、中菲冲突的报道,报道着眼于越南、菲律宾对冲突的反应,渲染南海紧张局势,忽略了中国和平解决争端的呼吁。在2016年一篇题为《FT社评:各国需要对南海仲裁保持克制》的评论中,直接指出海牙仲裁庭做出对中国不利裁决后,当前的超级大国(美国)与未来的超级大国(中国)有爆发战争的切实危险,无形中在宣传“中国威胁论”。

(三)为美国等域外大国的舆论话语造势,促使南海问题国际化

南海问题追究到底是领土主权问题,而美国屡次插手其中,无非是国家利益的驱使,但事实上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种种言论都是站不住脚的,比如2010年10月一篇题为《美国:南海纠纷属于国际关注事务》的报道、2017年1月的《蒂勒森:应禁止中国进入南海所造岛屿》和《美国白宫:将保护美国在南海利益》的报道。FT中文网对美国在南海问题的立场和言行有大量的报道,虽然大多是就美国的官方言论进行报道,并没有妄下定论,但无形中为美国的舆论话语造势,促使南海问题国际化。

五、FT中文网涉南海问题报道话语的影响

FT中文网涉南海问题报道中大体表现的是客观、独立的态度,但基于自身价值观的考虑以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会把造成南海局势升温的矛头指向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比如报道中国在南海岛屿建设工程,炒作其军事化趋势。2015年7月有一篇题为《中国南海军演可能加剧地区紧张》的报道指出,中国在南海军演是“过度武力炫耀”。以上种种,表明FT中文网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举措还是存在偏见和误解的。

FT中文网涉南海问题报道带来的影响利弊并存。利是便于受众了解英国当局以及其它国家对待南海问题的立场和言行,同时也是各国对南海问题话语交流的一个平台;弊是让受众对中国在南海问题的相关举措产生误解,进而影响中国的国家形象,并不利于南海问题的解决,反而把南海问题推向国际化。

六、中国的应对策略

针对FT中文网涉南海问题报道话语及其产生的影响,中国政府需在话语和行动上作出回应,明确地表示中国拥有南海主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并谋求区域安全以及共同发展。

(一)在国际社会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

“很多情况下,国家形象是被大众媒介所制作的高度政治化的新闻幻觉”[5]。西方受众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仍处于模糊状态,一方面是西方国家传媒舆论的丑化,另一方面是中国本身对外传播力度不够。事实上,中国早已经注意到国家形象的构建,譬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亮相纽约时报广场等,但仍需进一步努力。

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政府是主体。中国政府须在国际社会中结合自身实力承担相当的国际责任,有所作为,并积极参与国际机制,提升国际话语权;要加强与世界经济联系、文化交流,积极“走出去”;另外还要优化对外传播机制,及时发布并公开新闻信息,并将其扩散开来,减少小道消息和不实言论带来的恶劣影响,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国家形象,这有利于破解因中国崛起而造成的“中国威胁论”之说,打消西方国家的忧虑心理。

(二)以“一带一路”促进区域合作

南海在“一带一路”中具有核心地位,对于突破南海困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可进一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渔业管理、交通运输和商贸等方面与东南亚国家展开合作,既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也促进区域合作,且有利于南海局势的整体稳定,充分向国际社会传递和展现中国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决心。如菲律宾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中菲在南海有广泛共同利益,中菲双方可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同菲律宾发展战略对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电信、农业等领域合作,通过友好协商管控分歧,推进海上务实合作,为地区和平稳定和人民福祉作出应有贡献。

(三)在南海问题上要抓住战略主动,善于利用舆论和话语,逐渐掌握话语主导权

对待南海问题,中国必须以主动的姿态应对,制定详细的对策和战略方针,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如最近两年中菲关系的改善即为善于抓住主动的个案。两年来,习近平主席和杜特尔特总统多次会晤,就中菲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流,巩固了共识,增进了友谊。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菲关系翻开新篇章,双方决定建立中菲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增强战略互信。扩大教育、文化、旅游等交流合作,打造增进两国人民了解和友谊的新舞台。

中菲关系目前正持续向好,中国应把握时机,发挥好舆论和话语的影响力。一是积极主动向国际社会阐述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二是对中国威胁论、霸权论予以反击,积极主动阐明中国坚持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立场。三是积极主动向国际社会公开南海局势的现状,抢占报道先机,避免不实信息和夸张信息的传播。

结 语

南海问题牵涉到各方的战略复杂性,这不仅需要中国的努力,更需要各方的支持和协商。中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不仅需要付诸行动,还要注意舆论和话语的引导,一方面坚决维护中方的海洋权益,另一方面在国际舞台要展示中国良好的大国形象,尽量避免由于西方媒体的渲染导致南海问题走向国际化。

猜你喜欢
中文网南海话语
画与理
南海明珠
北海北、南海南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起点中文网启动“百川计划”
6家造纸企业入围2018年《财富》中国500强
快速搜索全网中的小说资源
雷人话语
「南海」——歴史、国際法尊重を
南海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