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性外伤患者的综合护理服务及护理效果观察

2020-04-05 21:42董丽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急诊观察护理效果

董丽

【摘 要】目的:研究急诊急性外伤患者的综合护理服务进行研究,并针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最近入住我院急诊科室发生急性外伤患者76例,并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的护理操作,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最终对两组患者的综合数据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对总护理满意率为94.57%,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为78.95%,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情绪稍低。结论:对急诊科室发生急性外伤的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服务,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以及生命体征,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综合性护理服务应用于急诊科室急性外伤患者,具有较好的护理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急性外伤患者;综合护理服务;护理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191-01

急诊科室的患者大多是突然发生意外的患者,患者常缺乏一定的心理准备工作,所以急性外伤患者常存在紧张、焦虑等情况,不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1]。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合适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缓解不良的情绪,有效安抚患者的应激反应等,促使患者能顺利进行治疗[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选取最近入住我院急诊科室发生急性外伤患者76例,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20例,将整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每组患者为38例。实验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0-5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3.37±8.56)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0-5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37±8.56)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急诊外伤的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中主要包括:常规的护理指导、遵医嘱给予患者抗生素以及止痛药物的治疗等。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快速评估患者的伤病情况,尽量在一分钟之内对患者的伤情情况进行评估,并果断采取相关处理措施。比如,出血性休克的情况,并立即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可以让患者采取抗休克的体位,即V型体位的情况,从而针对患者给予有效的止血措施等,并及时为患者补充体内的血容量。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针对患者的致病因素、疾病伤口、受伤过程以及损伤程度,比如患者的血管神经、污染程度以及肌腱损伤程度等,并评估患者的疾病疼痛程度、疼痛耐受力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从而的缓解患者的疾病疼痛情况以及恐惧心理。并且,急诊科室部分发生急性外伤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措施,需为患者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工作,便于部分发生心脏损伤以及脏器损伤患者及早接受治疗。(2)心理护理:由于急诊外伤患者由于疾病发生的比较突然,患者常常会产生紧张、焦虑以及恐惧的心理。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护理,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了解一定的疾病知识,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便于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3)健康教育:医护人员还需要为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内容,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能够掌握部分疾病知识,促使患者树立恢复疾病健康。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1.3.1护理满意度观察

自制护理满意调查问卷,并将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且护理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

1.3.2术后不良情绪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情绪进行相关的评估,不良情绪包括焦虑、恐惧以及紧张等。

1.4统计和分析

数据用SPSS 19.0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型指标以例(n/%)表示,x2检验,计量型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t检验。P<0.05标识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观察

针对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发现实验组患者非常满意的人数为21例、满意的人数为10例、一般的人数为5例,不满意的人数为2例,总护理满意率为94.57%。而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的人数为15例、满意的人数为10例、一般的人数为5例,不满意的人数为8例,总护理满意率为78.95%。对两组患者进行统计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详细见表格一护理满意程度(n/%)。

2.2不良情绪观察

实验组患者在進行护理干预之后,患者的依旧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为例,经过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几率为2.63%。而对照组患者依旧存在不良情绪的人群为9例,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发生不良情绪的几率为23.68%。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3 讨论

急诊科室发生急性外伤的患者人数较多,医护人员在分诊中对患者的初步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通过对急诊科室内急性外伤患者急性多元化、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促使患者顺利恢复健康[3-4]。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并显著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旭, 赵万里, 宋明浩, et al. 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急性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 甘肃医药, 2018(12).

[2] 谭震森, 罗翠芳, 唐昌盛. 危机管理结合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7, 26(13):2852-2853.

[3] 刘小兰.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头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7(36):132-134.

[4] 陈美芳, 吴月峰, 黄春华. 危机管理模式结合传统外伤急救护理对急诊颅脑外伤患者的应用效果[J]. 中华全科医学, 2019(4).

猜你喜欢
急诊观察护理效果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