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中影像增强检查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

2020-04-05 10:33蒋晏玲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放射科应用效果

蒋晏玲

【摘 要】目的:探討在放射科影像增强检查当中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时间段内,从本院放射科行影像增强检查的患者当中随机抽取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组采用的方法为抽签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平均每小时检查患者为8.8人次,观察组每小时检查患者为11.2人次,观察组检查人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73±2.15)分,对照组为(5.57±2.24)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放射科影像增强检查中,对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理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放射科;影像增强检查;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050-02

在对有些疾病进行诊断时,需要借助放射科影像增强检查手段,根据检查结果才能对患者进行确诊[1]。影像增强检查一般设备先进,费用比较高,传统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实工作的要求[2]。因此,需要优化护理模式。为研究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放射科影像增强检查当中的应用情况,我院选取100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时间段内在本院放射科行影像增强检查的患者,1000例,对患者分组采用的方法为抽签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中,男性258例,女性242例,年龄21-79岁,平均(49.54±8.44)岁;观察组中,男性265例,女性235例,年龄20-78岁,平均(49.52±8.11)岁。本研究开展前已告知患者,征得全部患者同意方才进行。将两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P>0.05),并无统计学差别。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无缝隙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责任护理小组,合理排班。由医生、护士长、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共同组成无缝隙护理小组,共同学习无缝隙护理知识,并要求责任护士严格按照无缝隙护理原则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工作。另外,还需要对排班制度进行调整,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保证护士得到充分休息。(2)积极和患者交流,做好检查的健康宣教工作。护士要热情接待患者,对患者进行检查前的指导工作,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在间隙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讲述检查流程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提高患者的配合度。(3)加强巡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在科室内进行巡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进行一些心理安慰,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

1.3观察项目和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单位时间内检查患者人数、护理质量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以及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量表,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详细地处理和分析。计数方式:描述依据:[n(%)],差异检验依据:X2;描述依据: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Mean±SD),差异检验依据:t。统计学价值显著(P<0.05)。

2 结果

2.1两组单位时间内检查患者例数比较

对照组平均每小时检查患者为8.8人次,观察组每小时检查患者为11.2人次。由此可见,观察组检查人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析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73±2.15)分,对照组为(5.57±2.24)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目前,影像增强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但是医院在这方面的护理模式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患者的需要,因此医院需要对护理模式进行优化,在这种背景下,无缝隙护理模式出现[3],这是一种优质的护理模式,此种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弥补常规护理存在的缝隙,为患者提供更为细致和全面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4]。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对照组平均每小时检查患者为8.8人次,观察组每小时检查患者为11.2人次,观察组检查人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73±2.15)分,对照组为(5.57±2.24)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与郭丽[5]在相关课题当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就说明对实施影像增强检查的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是可行的,可以将其作为临床护理的优良选择。

综上所述,在放射科影像增强检查中,对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理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源.影像增强检查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放射科应用的效果评价[J].饮食保健,2019,6(17):263 -264.

[2] 石亚娜,任丽,朱英, 等.影像增强检查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放射科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7,23(5):474-476.

[3] 李绮娴,罗中兴.影像科增强检查的护理配合[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0):241-242.

[4] 王君芳,杨军.影像学检查中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干预方法[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2):33-34.

[5] 郭丽.影像增强检查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放射科应用的效果分析[J].科学养生,2019,22(9): 137.

猜你喜欢
放射科应用效果
探讨影像学技术在放射科的作用与现代影像质量研究
放射科大型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研究
数字X线(DR)摄影技术临床研究
医院影像学发展与放射科数字化改造
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放射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