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军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030-01
引言:
最近几年中,我国经济发展进步推动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进程,且伴随现代群体工作及生活压力的增加,结直肠癌的患病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发病率和世界平均水平相当。结直肠癌患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大部分患者确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预后效果整体偏低。故而,加强结直肠癌的防治具有很大现实意义,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1 结直肠癌
大肠癌是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以及横结肠,最近几年中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向。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在初期无症状或者症状缺乏特异性,只表现为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确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且有资料记载,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率为50.0~55.0%,在化疗期间患者易出现复发与转移,这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针对结直肠癌,遵照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尽早治疗的原则。
2 结直肠癌的发病原因
针对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当下国内外临床尚未作出统一定乱,但很多学者在大量的实践及试验研究中,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和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因素存在相关性。
(1)生活方式:既往有研究指出,吸烟、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饮酒及肥胖是诱发大肠癌的危险因子。
(2)遗传因素:大概与欧20%的大肠癌发病原因和遗传背景相关。近亲找那个有患大肠癌者,其自身患本病的风险增加,更多亲属患有此病的危险度也相应增加。
3 结直肠癌的预防与治疗
3.1一级预防
当下临床上普遍认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的有大肠慢性炎症、亚硝胺类化合物、放射线、免疫缺陷、肥胖及胆囊切除等因素。
结直肠癌一级预防的重点在于预防发病,包括及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比如限制脂肪的摄入量、增加粗纤维摄入量;主动防治癌前病理性改变,比如加大对血吸虫病防治力度、对结肠腺瘤与息肉病等实施根治措施。化学预防药物是最近几年中大肠癌防治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针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部分散发性腺瘤者,服用阿司匹林等抗炎药与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受体抑制剂,有益于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另外,在日常饮食中,摄入淡水鱼、新鲜鱼均有益于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率。
3.2二级预防
最近几年中,国人结直肠癌的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很多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表明,近20年中我国城市居民有腹部症状而采取全结肠检查样本总量中,进展性腺瘤的检出率不断增加,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和之前相比较有66%的增加幅度。在临床中,“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对应的是一种方法与过程,等同于在结直肠癌可治愈阶段尽早确诊,进而获得最佳治疗效果。WHO分期中属于I、Ⅱ期的结直肠癌患者因为无淋巴结转移,生存率相对较高,很多文献将其称之为“可治愈癌”。当下,国际上通用的结直肠癌相关共识包括美国消化病学与美国内镜学会(AGAASGE)共同拟定的内科、外科、内镜与病理学相关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治疗及癌前疾病防治的医疗行为,对结直肠病理作出统一阐述,重点强调了早期诊断的必要性,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诊断治疗渠道与方式, 明确癌前疾病的防治方法与随诊准则,推荐使用内镜下早期诊断、治疗的基本技术。
3.3三级预防
臨床针对肿瘤患者,提倡积极主动治疗,这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的有效办法。针对结直肠的三级预防重点在于提升临床一线医务者的综合业务素质,真正做到“规范化治疗”、“个体化治疗”。
结束语: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对人类健康构成较严重的威胁,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位居第二位。我国结直肠防治工作的重点是:①树立并提升全民结直肠的防治意识与理念,加大对筛查方法的研究力度,同步提升敏感性与特异度;②拟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筛查政策,规范各科室的医疗行为;③推行内镜病理标本规范化处理程序,提升内镜病理标准检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