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贤发
高校是大学生聚集的场所,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对于维护校园安全完成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意义重大。扎实开展好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是新时代高校的使命与职责,也是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维护国家利益和长治久安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做好新时代高校新生安全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做好新时代高校新生安全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总书记先后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切实做好新生安全教育工作,是保证学校正常“办”、教师正常“教”、学生正常“学”的基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举措,也是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必然要求。
做好新时代高校新生安全教育工作,是维护校园和谐,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大学新生刚刚结束高中繁忙的学业进入大学学习阶段,生活环境、学习目标发生了巨大改变。从身心状况到思想认知,一时都无法与新的大学生活相适应。高校入学教育内容包括校史校情、校规校纪、专业及安全教育等。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是要给学生树规立矩,教育学生如何防范“校园贷”“电信诈骗”等,从而提高学生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意识,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高校只有扎实开展好入学安全教育,才能维护校园平安稳定,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做好新时代高校新生安全教育工作,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的客观要求。大学新生年龄大多在18岁上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而且在上大学之前,大多受到父母悉心保护,生活方式、成长经历、社会阅历极其简单。他们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满怀热血,富有爱心、正义感,这一点往往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大学是他们人生一段新的旅程,是全新的开始。因此,高校一般在此时安排为期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军事训练,辅以入学教育特别是安全教育,这对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涯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安全教育可以让他们了解在大学校园里可能遇到的各类伤害;另一方面,从入学开始就学习掌握辨别、应对和处理可能伤害的方法,能够有效保证他们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二、当前高校新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入学教育大多与新生军训融合在一起,而安全教育仅为其中的一个项目。因此,新生安全教育的时间和教育效果难免会打折扣。具体来说,当前高校新生安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从教育对象上看,无法做到让大学生一个不漏地接受安全教育,全覆盖得不到保证。我国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但高校安全教育方式却依然相对传统,往往还是老套路、老方法,照本宣科地把安全预防、安全防备的措施规定读给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不能直达学生心灵,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加之,安全教育在军训和入学教育的夹缝中展开,学生身心俱疲,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给后期的教育管理工作埋下一定隐患。
2.从教育内容来说,不能覆盖到每一个专题、每一类安全问题,无法使新生接受全面系统的安全教育。入学教育的内容相对宽泛,要在较短的时期内,把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专业教育等内容涵盖进来,需要有科学设计和系统谋划。而安全教育作为入学教育内容之一,内涵同样极为丰富,不仅涉及学生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还包括政治安全、网络安全和防诈骗等。高校在开展安全教育时,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不突出;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说现象不讲本质……而安全教育有其固有特性,安全事故的发生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此外,高校新生安全教育还往往存在“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等现象,教育内容覆盖面窄、内容不全。
3.从授课人员方面讲,存在讲不清、讲不透、讲不好等问题,影响教育效果。高校安全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授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以往进行安全教育的授课人员多为辅导员,而大多数辅导员都是从“校园”到“校园”,即硕士或者博士毕业后直接走上辅导员岗位,从“学生”变成“老师”。他们同样没有社会历练的阅历,接受的知识大多来自书本、网络,在从事安全教育时,存在理论多、实践少的现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讲授方式语言表达、师生互动等千差万别,教育教学效果也存在“講了等于没讲”“讲了没讲到位”等问题。
三、新时代创新高校新生安全教育的实践路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校只有抓好新生安全教育工作,才能赢得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主动权,扣好安全稳定的“第一粒扣子”。
1.改分为统,努力实现教育对象全覆盖,做到“人人受教育、人人知安危”。高校在组织开展新生安全教育时,大多以院系或班级为单位,分散、分批组织实施。因各院系、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不同、教育时间不一、场地安排冲突等,无法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地授课,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及新媒体技术,实现所有新生同步听课。一是技术上实现网络畅通。高校室内体育馆、大礼堂等相对较大型的场所一般只能承担部分新生听课,且场地过大,无法保证音响、课件等效果。高校可利用已有校园网络,对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可以选择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作为主会场,其他有网络覆盖的教室、活动中心、大型会议室等作为分会场。主讲人在主会场授课,其他若干个分会场同步听课,做到“网络铺到哪,直播开到哪”;达到“一人主讲、全校直播、万人同听”的目的。二是加强现场教学督查力度。各院(系)指定专人负责考勤登记,确保每一位新生到场;学校层面成立督查小组,到每个分会场检查学生到位情况、听课情况、院系领导与辅导员跟班组织情况并每日通报,促使院系领导紧张、重视起来。通过“线上直播、线下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安全教育人人参加、个个到位。
2.聚零为整,做到“粗中有细、以点带面、系统完整,”努力实现教育内容全覆盖。高校以院系和班级为单位组织新生安全教育时,重视程度、教育内容不同,效果不一,这种不系统、不统一的教育内容,往往形成不了教育的合力。高校可以充分整合资源,增强教育时效性、系统性。一是强化调研分析。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和近年来大学生安全工作形势,加强安全问题调研,抓住往年校园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易发、多发案件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年度安全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二是科学确定教育内容。结合调研分析,确立法纪教育、防网贷与防诈骗教育、防溺水与消防教育、交通与食品安全教育等专题,内容要涵盖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实现教育内容全覆盖。
3.砺粗为精,努力实现院系书记主讲全覆盖,做到“讲得清、讲得好”。高校新生安全教育不仅要解决好“怎么讲”“讲什么”的问题,还要考虑“谁来讲”的问题。高校应当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安全教育工作。一是确定由院系党委(总支、支部)书记主讲。组织院系所有党委(总支、支部)书记备课讲课,充分发挥其理论水平更强、视野更开阔、经验更丰富的优势,提高安全教育的层次与起点,增强安全教育的质量与效果。提前到在春季学期末组织书记确定各自专题,按照“实际、实用”要求,选用学校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分析研究问题,向学生讲清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要防什么、怎么防,做到方法实在、措施管用。二是精心打磨课件及课堂教学。学校组织力量对课件、教案等进行审核把关,邀请校内外专家点评、修改,组织集中试教,对书记讲课情况逐个点评,指出不足,督促修改完善到位,确保书记讲得好、学生听得进。
综上所述,高校新生安全教育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分析高校新生安全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综合考虑大学新生接受安全教育的特点,才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有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结合实际,打破常规,寻求突破,才能凸显教育效果,更好地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
(作者单位:南昌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