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投放时机浅探

2020-04-05 18:51谭红良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

谭红良

[摘要]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作用,能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精准把握案例投放的时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投放时机;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0057-02

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常运用案例进行教学,那么到底何时投放案例才是最佳时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案例的价值?这是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要想顺利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综合考量,既要考虑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兴趣认知,还要考虑案例的适度性、趣味性,确定案例投放的最佳时机,从而激活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质的飞跃。

一、在课堂导入时投放案例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喜欢采用讲授法、呈现图片等导入方式。这些方式能够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影响,但方式单一,会使学生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保证。课堂导入方式众多,教师在具体设计时要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出发,关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适时投放案例。投放案例时,教师可以采用故事讲述的方式,通过动情的讲述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动学生的思维认知。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不做“小马虎”》时,教师先讲述一个趣味小故事:“宋代有这样一个画家,他作画从来不按照规范绘制,也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而是随心所欲,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有一次,有人请他画一匹马,他二话不说,大笔一挥,画出了一个虎头,接着又画上马的身体……”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哈哈大笑,不仅了解了“马马虎虎”这个成语的内涵,还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清晰的了解。接着,教师继续讲述一个人因为马虎,酿成大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宋代画家因为马虎,被人暴揍了一顿,接下来这个故事,就不仅是被人暴揍一顿的问题了,而是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因为理解了“马虎”的意思,学生在听案例时更加认真,课堂学习氛围浓郁。

只有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设计出具有创意的课堂导入。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丰富,主题众多,教师在导入时要注意案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教学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二、在概念解读时投放案例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记忆,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从而获得更深刻的感知,快速把握知识内涵,进入学习的核心。”要想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优化、升级。概念是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概念相对较少,但这些概念的作用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如《我很诚实》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内涵,形成诚实守信的意识。“诚信”是这一课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只有对“诚信”的内涵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为此,教师展示“曾子杀猪”的案例,让学生概括曾子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质:“曾子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一天,他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也想去,又哭又闹。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妻子承诺孩子,回家后杀猪给孩子吃……”在阅读案例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对曾子的品质有了了解,也对“诚信”这一概念有了基本认识。“诚信”这一概念是抽象的,不容易理解,教师要适时投放案例,让学生在阅读、分析、概括中把握概念。

概念具有抽象、复杂的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阻碍。要想克服这一教学难关,教师必须学会使用案例解析概念的内涵。案例具体、灵活、简单,正好迎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阅读、解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头脑中自然会形成概念雏形。

三、在合作探究时投放案例

对于合作探究,教师要建立正确的认知。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教学实践中,开展合作探究的前提是学生遇到学习难点、思维受阻、产生疑问和困惑。在合作探究中,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将自己的观点和认知阐释出来。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比较低,他们的讨论常常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要想顺利突破教学难点,投放案例就是不错的选择。

如《小水滴的诉说》一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淡水资源的危机意识,促使他们养成节水的好习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节水。在交流讨论中,学生的思维仍然无法激活,于是教师展示一个案例:“小明早晨起来后洗手洗脸,在搓脸时,他将水龙头关掉,用脸盆接住脏水,用脏水冲马桶……”案例中蕴含着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学生在案例交流讨论中,逐渐对节约用水的方法有了精准的把握。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以案例为引子,指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学生很快掌握了节约用水的方法。

一节课中的教学重、难点是相对固定的,学生对這些内容进行交流讨论时,思维认知往往会出现偏差。如果教师能够适时投放生动具体的案例,学生自然乐于接受,合作探究活动的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四、在实践训练时投放案例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在实践训练中,学生才能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内化,提升道德品质。课堂教学中,案例的投放能够为学生的实践运用创造契机。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认知基础会对人的综合素养产生影响”,这一研究同样适用于学生。小学阶段,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因此在投放案例之前,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教师布设的训练才会更高效,也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教学《吃饭有讲究》时,教师展示各种各样的练习题:“有的案例呈现的练习题是客观性的,如‘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哪些“你做到了哪些等;有的案例中的习题则是辩论型的,如‘小华中午在学校吃饭,别人都在排队,小华为了赶时间插队,这种行为对不对?‘如果你认为这种行为是对的,理由是什么?如果你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你又该如何劝说他改正呢?等。”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差异,投放多元化的案例,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挖掘、提升。从本质上来讲,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践课,教师应减少理论知识的讲解,多开展实践训练,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学习机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多元化的案例设计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实需要。学生认知能力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想检验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必须给出更多的选择,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案例的过程中张扬个性、提升认知。

(特约编辑 木清)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